7月1日,從長沙一路向西,驅車400餘公里,記者到達湘西自治州永順縣青坪鎮,那裏有片森林,一望無涯,樹木高聳直入天際;涼風習習,清爽宜人;草木葱蘢,到處鳥唱蟬鳴。這樣一個隨手一拍都是一幅美圖的地方,卻有個寒磣的名字——茅山坡,茅草的茅,荒山的山。站在茅山坡的最高處,可看到幾棟房,它們是茅山坡從石漠化荒山蜕變成森林“綠海”的見證者。
茅山坡的一角
石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是地表植被破壞,導致土壤嚴重流失,基岩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安全。石漠化荒山水土流失嚴重,樹木很難生存。
石漠化是導致武陵山區經濟貧困、生態惡化的主要因素。武陵山區位於華中腹地,以湘鄂渝黔四省(市)地域為主,總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有2300多萬人,是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於一體的連片特困地區。該區存在潛在石漠化的石灰岩覆蓋面積佔總面積的48%,目前已出現嚴重石漠化的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超過總面積的30%。
山坡下的知青房屋
從山腳盤旋而上,在森林入口不遠處,有兩棟年代久遠的土磚房,這裏是湘西自治州林業科學研究所(現在的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態研究實驗站)原址。牆面斑駁,青苔纏身,窗牖凋敝,老房子的身上處處刻着歲月的痕跡。
朱寧華一行探訪知青房屋
“茅山坡,茅山坡,一年一把火,滿山白巖裸,無田無水無老婆。”這是在茅山坡廣為流傳的一首順口溜,石頭滿山,茅草叢生,靠山不能吃山。48年前,52名知青來到這片荒涼之地,立下誓言:“我要在這裏植樹造林改變你!”
知青們的合影
深扎茅山坡,從事石漠化治理二十幾年的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副教授朱寧華給記者看了當時知青們“無中生有”造林的照片。舊照片中,荒山為背景,知青們光着上身,帶着草帽,揮動着鋤頭。沒有土,就用山上的石頭砌成巖梯,然後挑土上山;沒有水,就在“人造土層”上植樹造林,留下大自然的雨水露珠。
知青植樹造林的老照片
多年後,知青們返鄉了,他們用汗水澆灌的茅山坡卻日益葱蘢。48年後的今天,記者看到巖梯仍一級級整齊排列着,彷彿從未經歷歲月的洗刷,不知疲倦地迎接人們的到來;曾經十幾釐米高的小樹苗,已成長為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默默無聞但又神情堅定地深深植根於這方水土之上。
如今的巖梯
“現在這裏的樹種非常多,有馬褂木、楠木、深山含笑、南酸棗、杉木等。幾十年的樹木不僅有生態價值,經濟價值也不菲,這是知青們留給後人的一筆巨大財富。”朱寧華告訴記者。
叢林裏的科研大樓
往森林深處繼續前行,可看到兩棟充滿科研氣息的現代樓房,黃色的外牆,光潔的地面,還有高端的實驗室。這裏是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態研究實驗站的現址,也是湘西自治州青坪鎮國有林場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實驗基地所在處。
2019年重建的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態研究實驗站大樓
今年5月,第二批國家林業和草原長期科研基地名單公佈,湖南僅兩地入選,湘西州森林生態研究實驗站正式獲批“武陵山區石漠化地區林業長期科研試驗示範基地”,是湘西自治州目前唯一的一個國家級林業科研基地。
據朱寧華介紹,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態研究實驗站具有悠久的石漠化治理歷史和豐富的森林恢復成功經驗。該站從1964年開始,選擇了嚴重石漠化的茅山坡作為森林恢復對象,經過55年艱苦努力,通過選用39科126種鄉土樹種和10餘種外來樹種成功對5800畝嚴重石漠化山體進行了森林植被恢復試驗,昔日雜草叢生的亂石坡,變成了今日山巒葱蘢、疊峯翠綠的林海,現已成為石漠化地區集森林經營、林業科研為一體的現代林業建設示範基地。
生活在這裏的有朱寧華帶的十幾位碩士生,他們都是二十幾歲年輕的小夥子和嬌嫩的小姑娘。他們遠離城市的車水馬龍、燈紅酒綠,來到這清貧的山區,頭戴草帽,腳穿雨靴,手拿儀器,丈量着這山上的一樹一木,一呆就是幾個月,一項科研成果“出爐”更是需要好些年。
記者注意到了一個小姑娘,圓圓的臉,扎個小丸子頭,身材纖細,左手卻腫得很大,紅了一大片。“前兩天,外出調查,不小心被馬蜂蟄了。”小姑娘小聲説,醫院比較遠,不方便去買藥,只能先扛着。
油桐生命力強,可以保持水土,果實還可以榨油,每畝純收入在1000元左右,是治理石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林場科研人員在石縫裏找生機,種下油桐樹苗,三年後,小苗長成大樹,石頭叢變成油桐林,保護生態的同時還能獲得經濟效益。
湘西自治州青坪鎮國有林場有20幾名職工,老職工左文中接下父親的“衣缽”,在這裏已工作了28年。“這邊的油桐樹是2008年種下的,上面的是3年前種的,油桐樹管理比較精細,每年要深耕一次……”説起油桐樹種植,左文中這位老師傅如數家珍。
左文中介紹油桐樹種植情況
據悉,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態實驗站承建的油桐種質資源保存庫建設項目,自2007年開始建設以來,共收集保存包括湖南、貴州、重慶、廣西、湖北、四川、江西、河南、陝西等省市區的油桐種源、品種、家系和無性系等種質資源300多個,種植面積達1000畝,成為我國品種(系)收集最多,面積最大的油桐種質資源保存庫。
油桐樹種植基地
山腰上的守護基地
邊欣賞滿山的油桐樹邊順路而上,山腰處有兩棟特別不起眼的房子。房子是由青灰色的石磚堆砌而成,並排着有數十間方形的小房間。曾經,它是修路民工居住的臨時宿舍,如今,它是向雙林夫婦長期的住所和油桐果的風乾地。
今年56歲的向雙林是茅山坡下太坪村村民,從小在這長大,見證了茅山坡的蜕變。“以前這裏到處都是石頭,有的地方有一點土,我們就種些玉米維持生活,後來土越種越少,慢慢就沒有了。”向雙林回憶着説,過去的茅山坡地是越耕越貧,村民們的生活也是越過越窮。
“現在這裏的生態好很多了,到處都是樹,野兔、野雞、野豬等動物也不再稀奇。”左文中告訴記者。
向雙林夫婦育有一兒一女,早年壓力很大。2008年,夫妻倆來到青坪鎮國有林場,和林場的職工們一起管理油桐林。“我們在這主要是給油桐樹施肥、除草、剪枝等,只要肯幹,一年有幾萬元收入。”
向雙林夫婦在為油桐樹除草
十幾年過去了,向雙林的兒女皆已長大成人,倆口子也沒有離開,而是把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家,精心照顧着油桐樹。“前兩天,我看到有幾棵油桐樹得病死了,等會去砍掉,免得傳染。”向雙林説。
現在正處於油桐果茁壯成長的時期,向雙林夫婦每天日出而作,為油桐樹除草、防病。待到油桐果成熟時,夫妻倆會將果實運到山腰的房子裏自然風乾,以作為珍貴的種質資源保存下來。
茁壯成長的油桐果
據悉,目前林場總面積有10595畝,有林地面積10186畝,活立木蓄積69988.8立方米,森林生態系統共有動植物資源13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4%,林木綠化率95.6%。
每年的清明節前後,山上的千畝油桐花順應山勢,從山腳到山頂,盡情綻放。那一朵朵形似小喇叭的白色花朵俏立枝頭,清香四溢,吸引了眾多遊人暢遊花海,流連忘返。這時,山下的村民都會做好米粉、涼麪、甜酒、米豆腐等特色食品,在油桐樹下襬攤,方便遊人。油桐花不僅扮靚了茅山坡,也讓當地村民增加了收入。守住了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