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手握10億美金,理想為什麼還要IPO?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文 | 毛寧

7月11日,理想汽車向美國SEC提交了IPO招股文件,股票代碼LI,承銷商有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中金等機構。

根據文件顯示,此次IPO理想汽車計劃募集1億美元資金。

但值得一提的是,7月1日,理想汽車才剛完成5.5億美元的D輪融資。同時,結合理想汽車Q1的財報——擁有4.8億美金的現金和短期投資。目前,理想汽車最起碼擁有10億美金的現金儲備。也就是説,就目前來講,理想汽車的賬上並不缺錢。

但為何理想汽車仍要赴美上市?是D輪融資時提出的條件?

抑或是為了博一個“第二個赴美上市造車新勢力”的名頭?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錢。或者更確切的講,現在募集來的錢是在為今後而做準備。

10億美金的現金儲備或許看起來很多,但對於造車而言仍舊是杯水車薪。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就曾表示,“沒進入汽車行業以前,覺得別人做車花100億太誇張了,但入局之後才發現200億都完全不夠花。”

同理,理想也是如此。

根據招股文件顯示,理想汽車計劃在 2022 年推出一款全尺寸的增程式SUV,同時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未來也將會推出中型,以及緊湊型的 SUV。

這也就意味着,至少在今後的兩年時間內,理想汽車只有理想one一款產品。倒也不是説單一產品就真的不好,比如日產、特斯拉等,其實本質上就是憑藉一款爆火的產品(軒逸、model 3)就可以活的有滋有味。

但從5-6月份的銷量來看(分別為2148、1891輛),理想one已經接連2 個月出現下滑。

換而言之,理想one已經開始出現增長瓶頸。

所以如何提高銷量和利潤,則就成了理想目前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點。從李想以往的相關言論,我們或許可以總結出他大致的解決方案——省錢、擴張,以及技術更新。

李想在業內是出了名的“扣”,公司蓋在五環外、出差經濟艙必須買最低折扣、住經濟酒店兩個同性必須在一起住、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等等。

按照他的來話來説,這是小不省則亂大謀。相反李想在產品的打造上卻是很大方,招股文件上顯示,理想汽車2019年研發支出約為11.69億,營銷和行政支出約為6.89億,差不多2:1的比例,這在業內已經很高了。

也正因如此,塑造了理想汽車踏實造車的品牌形象。

李想自己也“扣”出了一個好成績,僅憑139億的融資,花費6個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1萬輛的交付(小鵬融了170億、蔚來融了265億)。另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的毛利潤在2019年時還是-1.24%,到了今年的Q1季度就已經達到6.85%的正增長。

擴張之説,出處是李想在湖畔大學的一次演講。

他表示,“一個城市有或沒有理想汽車門店,市場佔有率相差 8 倍,這意味着實體門店能大大提升汽車銷量,所以要進行渠道擴張。並且今年的開店數量,從全年開 20 家,改為全年開 60 家店。”

簡而言之,門店的擴張意味着銷售渠道的擴張,也意味着所屬品牌可以更快速的進入到當地消費者的視野中,提高宣傳效應,進而提高市場佔有率。

理想目前僅有21家門店,這對於一個成熟的品牌而言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擴張迫在眉睫。

此外,與其他新勢力不同,理想汽車走的是增程式混動的路線。這項目技術的優點很明顯,既可以享受不限牌不限行的福利,又沒有續航里程的焦慮。

但相應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是燃油機帶來的不好的乘坐體驗,二是增程式車型的優勢是基於“補能方式”的不完善,充電設施不夠,充電體驗也差等等。但長遠來看,這也只是時間問題。如果例如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蔚來的換電模式逐漸完善後,理想one的優勢也就沒那麼明顯了。

也就是説在今後,續航里程或許將不再是評判高低的唯一標準,產品的智能化,自動化的體驗或將成最重要的一項。

理想one需要在這方面進行完善,把競爭的主動權握在自己的手裏。但一級供應商可能沒有辦法滿足後續的自動化需求,所以一些自動駕駛、算力平台等都需要靠車企自研。

李想就曾在湖畔大學的分享中提到,“理想汽車在今年就開始啓動了L4自動駕駛的研發,投入規模達到10個億。”

所以總的來看,除了省錢這塊,其餘的擴張,以及技術更新全都是要錢的,大把的錢。

所以在此咱們也祝願理想汽車能夠順利IPO,畢竟認真踏實造車的新勢力,真的沒有幾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