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煙台某品牌的技術工程師聊了聊自主品牌現狀。
他跟我説了他眼中的自主品牌,雖然略有情緒化,但也尚未偏離客觀事實。
中國品牌想要發展只有三條路,一條是跟吉利那樣,發動大規模併購,通過技術轉化的方式讓自己快速膨脹,記住,是膨脹而不是發展。
另一條,是像長城、比亞迪那樣,不管是在燃油車領域,還是在電動車領域,都要樹立自己的價值方向,通過外籍技術人員,快速充實自身實力,這也可以。
最後一條,就是徹底放棄超越的念頭,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從頭做起。
想了想,非常客觀,而且非常全面,他還有更深一層次用意沒有説,那就是中國品牌不可能彎道超車成功。
供應商強勢,是自主品牌反超韓系車的先決條件。
他告訴我,像韓系車這樣的車系,中國品牌想要真正意義上超越,還不太可能,因為韓系車強大的不僅僅只有企業,整個產業鏈都很強勢。
“現代對吧,咱們都知道,現代不是一個簡單的企業,它幾乎是一個資源密集型集團,它把所有的資源擴散開來,有造前後橋的企業,有造變速箱的,有造零部件的,你可以把現代當成一個貼標車,不過,零部件都是現代自己的”。
可怕嗎?非常可怕。
當一個企業可以拆分成無數個故事來説的時候,這家企業必然已經打通了產業鏈,就像豐田那樣,豐田的強勢絕不是自己強勢,而是整個產業鏈的宏偉。
變速箱問題,交給愛信,電控問題,交給電裝,各種零部件,交給豐田用了幾十年的老企業。
這些企業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已經有了完善、主流、極具影響力的產業鏈以及供應商,這點至關重要。
自主品牌想要超越這些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很強的跳板,這些跳板就是供應商,在產業鏈上做到了強勢,才能讓自主品牌在發展上更輕鬆、更強力。
悲催的是,喊了很多年超越韓系車,自主品牌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全部做到發動機的自我研發、設計、生產,前陣子某兩款國產車上市,最大的賣點居然是“三菱發動機”。
當然,這些都是極個別企業,更多的自主品牌還是擁有自己的發動機,但變速箱呢?
奇瑞星途VX即將登陸市場,奇瑞不再使用博格華納變速箱,這次改用上汽變速箱了,長安、吉利也沒有真正意義上跳開愛信變速箱。
“我們用愛信變速箱”,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產品實力的同時,也在向外界闡述自己變速箱有被人扼喉的可能。
我們有很強的企業信心,但卻沒有構建完善供應鏈體系的格局以及能力。
吉利瘋狂併購,事實上就是為了促成產業鏈架構落地,從變速箱到摩托車再到各種品牌的籠絡,吉利要做的其實就是打造自己的產業鏈帝國。
但問題是,精力、人才不夠,而且中國乘用車市場多次下行衝擊,放緩了構建的速度以及進度。
我們有很強的企業,但卻沒有很強勢的供應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國品牌真正發展史不過20年,以企業為單位的整車廠發展速度稍快,但沒有監管以及不成體系的零部件產業,還有很多年的發展週期。
只有我們有了跟電裝、ZF、愛信這種強勢的企業,我們的自主品牌才會有真正騰飛的那一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