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把孩子養廢了

前幾天一位網友問了貓爸一個問題:我在吃快餐時,看到一個爸爸帶着兒子在吃兒童套餐,坐下吃的時候爸爸和兒子説:“你這一頓飯花了我半天工資。”他兒子看起來只有7、8歲,雖然沒説話,但是我感覺孩子還是聽懂了。

在我們這個小地方,收入確實不高,我小時候也經常聽父母説“家裏沒錢也給你買了”、“這些我捨不得吃都省給你吃了”這種話。我理解小城市普通家庭的困難,可也心疼孩子從小就要忍受這種壓力,所以我想問: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示賺錢辛苦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什麼影響呢?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把孩子養廢了

其實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真的是太好了:買寶寶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名牌,自己用的卻是地攤貨。貓爸經常看到一些孩子穿800多塊錢的鞋,而他們的父母100塊錢的衣服都捨不得買。

為了能讓孩子上個好學校、不輸在起跑線上,父母省吃儉用給孩子請家教、報興趣班、買學區房,甚至不惜到處去求人。為了能讓孩子好好學習,多少媽媽放棄人生、放棄夢想去外地陪讀。

中國式父母,為了孩子真的是什麼都可以付出,甚至是傾盡所有。而有些父母還會把親子關係放在夫妻關係之上,他們做的一切好像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這麼辛苦,當看到孩子貪玩、不努力學習、不上進、亂花錢的時候,父母難免會有下面的想法:

“你看,我賺錢這麼辛苦,為了你我付出這麼多,所以你就得聽我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將來你還要孝敬我,否則你就是對不起我!”

怎麼樣?這話是不是聽着很熟悉呢?我想大多數人都聽過父母這樣説過,但這裏貓爸想對父母們説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後千萬不要再這樣説了!

因為父母的這種情緒會讓孩子背上一個厚厚的包袱,這個包袱就叫做:愧疚感。孩子天然是愛父母的,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這種情緒時,孩子會把這種情緒歸咎於自己的身上,認為“都是我的錯,才讓父母這麼痛苦。”

所以,為了讓父母高興,孩子慢慢會開始做一件事,就是壓抑自己的需求,討好父母。比如生活上聽父母的、學習上聽父母、考大學報志願聽父母,甚至找對象、結婚、生不生孩子都要聽父母的。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把孩子養廢了

而在這樣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種是過度壓抑自己的需求,習慣於在人際關係中過度為別人着想,不敢拒絕,不敢堅持自己的主見,缺乏底線,寧可委屈自己,也要讓別人滿意,成為一個討好者。這樣的人一生可能都會為父母而活,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覺得人生沒有成就感,每天生活在煎熬和糾結中。

一種是處處與父母作對,父母讓學習,他偏不學習;父母讓他找工作,他偏不找,甚至天天混日子,這樣的人會放縱自己,過量滿足自己的需求,實際上這些都是報復父母的行為,他自己並不快樂。

大家想一想,我們身邊這樣的人是不是很多呢?其實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建立起獨立完整的人格,這樣的人自己都做不好,想成功更是不可能,如果孩子變成這樣,基本上可以説是養廢了。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把孩子養廢了

當然有些父母可能會説:“你不讓我説賺錢辛苦,那我説什麼才能讓孩子珍惜金錢,知道生活不容易呢?”

事實上,這個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底線法:一大部分錢來滿足家庭和父母的需要,一小部分來滿足孩子,比如告訴孩子你一個月的零花錢只有100元。這樣做的好處是,父母的需求得到了滿足,這樣父母內心就不會不平衡,也不會傳給孩子愧疚感,孩子的需求也得到了適當的滿足。

其實作為孩子,他們特別希望聽到父母實話,所以如果父母能力有限,完全可以把家庭的實際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在瞭解實際情況下做決定,這反而會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貓爸的一位朋友當年想考研,他的父母就明確表示家庭條件目前不允許,建議他先工作,然後依靠自己賺的錢來交學費。後來我這位朋友不但依靠自己的努力賺到了學費,還成功地考上了研究生,目前工作也非常不錯。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把孩子養廢了

後來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我問朋友當初怪不怪自己的父母?朋友的回答非常乾脆,不但不怪自己的父母,而且還感謝自己的父母。因為跟他一起考研的一位同學,生活費是父母借的錢,這讓他揹負着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最終壓垮了他,不但最終沒有考上,而且工作也不理想。

聽説他的父母經常在親戚面前説自己為了孩子如何如何,奈何兒子不爭氣之類的話。因為這些話,他跟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了,已經有幾年沒回家了。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真的不用傾其所有的為孩子付出,我們應該先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去教育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從而將家庭經營得更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把孩子養廢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