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電池的行列,馬上就要有豪華品牌入局了。
最近寶馬配合着剛剛發佈的電動車規劃,又發佈了關於新電池的一些信息。為了滿足下一代電動化平台Neue Klasse,寶馬將研發第六代電池,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提高30%,成本降低50%,碳排放減少60%。而且,電池使用會是目前熱度正高的46系列大圓柱電池。
這麼説吧,寶馬第六代電池的選擇了CTC+大圓柱,是目前電池領域的天花板方案,性能有提升的同時價格上還有優化空間。目前寶馬的第六代電池還正在研發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會使用CTC技術和大圓柱電池,而且續航里程可能做到1000km。
這樣的寶馬,我們值得期待麼?
續航1000km,真沒痛點?可能寶馬最近也或多或少的透露了一些關於新平台、新車和電池的信息。具體來看,為了對應不同車型,電池容量有75kWh、150kWh多種選擇,最大的續航里程有望達到約 1000 公里左右,相較於目前寶馬新能源產品,電池能量密度將提升20%、續航里程提高30%,充電速度提高30%。
續航1000km,已經是現階段新能源領域“軍備競賽”的盡頭,稍後聊聊續航破千的意義大不大,在這之前先看看寶馬如何實現續航破千的。
寶馬的電池方案,仍舊選擇的是用三元鋰電池把續航堆起來。最簡單的想法,電池容量越高續航就越長。在摒棄CTP之後使用CTC電池,肯定能優化電池包內部的結構,從而然電池包內部塞進更多的電芯,來確保續航高且重量不大(優化內部結構,同時也優化底盤結構)。
理論上75kWh電池容量版本不會做到1000km續航,只有150kWh電池容量才有可能做到1000km的續航,應該也只是少數車型會使用到1000km續航的能力。畢竟電池配方沒有實質性改變,堆出來的續航,也有可能電池容量越高,電池越重,續航提升要付出的代價就會更大,如成本和車重。
淺看寶馬目前提出的1000km續航技術依舊是靠堆疊實現的。
堆出來的高續航,有什麼意義?
續航破千,在這背後其實有不少爭議點。例如長續航無用、續航做大了就是浪費,這種觀點,這類的核心想法就是電池容量不用做到很大,而且做大了也不能解決續航焦慮,真正能解決續航焦慮的絕對不是續航長與短,而是充電的快與慢。
車企應該着力解決的是補能效率和便利性問題。不過,在充電效率和充電設施還不能滿足新能源車充電需求時,長續航確實可以緩解一部分續航焦慮,它的優點就是充滿之後一次性行駛里程可以很長。
長續航的痛點,充滿電可能要比別人花更久的時間、低電量時還得拖着整個電池的重量繼續跑。
個人觀點,在充電效率提升之前,再長的續航都不夠徹底。
用CTC之後,必須得解決充電效率?寶馬目前宣佈的第六代電池,按照發展規劃來看,量產應該要等到2025年才能實現。熟知寶馬電池系統發展方向的各位,從第四代到第五代(目前在寶馬車型上大批量使用的現款)的進化方向,只是改進來電芯的高度,從而讓PACK更扁平化的趨勢。能降低車底高度,提升縱向空間。
直到前五代電池,寶馬一直都還認為做CTP大模組這種電池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但,到了第六代之後,前五代一直保持的傳統就將被打破。
為什麼選擇CTC?
在電池的化學配方發展遇到瓶頸之後,電池供應商、整車製造企業,開始玩起了結構優化。把電池融入到車底盤內,讓電池成為車身的一部分,成了目前新能源車流行的發展趨勢。在這波浪潮中,特斯拉CTC技術、比亞迪CTB技術得到了率先應用。
無論是CTC還是CTB,它們的前身都是CTP這種大模組技術,也是現在大部分車企在使用的電池包。這類電池包,其實相較於新能源行業發展初期的電池包已經有了結構上的優化,但還沒有做到極致。就相當於底盤是底盤、電池包是電池包,仍然還是兩個東西,重量和結構上的優化不夠徹底。
如果實在搞不懂CTC這一類電池包的優勢,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講,就相當於車輛的底盤=電池,沒有多餘的重量而且空間利用率極高。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縱向空間、續航里程的增加,電池成本的下降也會讓整車價格具有下探可能。
未來幾年內,CTC電池將會大面積應用,即便現在比CTP電池包有了明顯的空間優化,但空間優化仍然沒有達到機制,迭代將會持續進行。
寶馬選擇的這一套CTC方案,可以説幾乎照搬了特斯拉的發展模式。
寶馬第六代電池,會以全新的大圓柱電芯為開發核心,具有46毫米的標準直徑和兩種不同的高度。46系列只是一個發展方向,高度可以根據不同車型生產不一樣的尺寸,有4695和46120兩種,適用於轎車和SUV車型。之後的應用當中,寶馬會把車輛地板當成CTC電池組的上殼體(和特斯拉Model Y非常相似),目前的難點是在剛度和柔韌性之間做取捨。
CTC看似美好,實際上有更大的考驗?
從上文的總結中,大廠們都偏愛CTC這類電池,一體化就像現在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一樣,不用拆卸電池直接充電就好。嚴謹一些,不是不用拆卸電池,是你不能拆卸電池。挪到新能源車上也一樣,就是換電這條路走不通。
要想更換電池(維修、換點),就得把整個車身底盤給拆散,目前的情況來看,換電模式並不適用於這一類(CTC、CTB)車型。但不得不承認,換電是目前電動車補能最快的方案沒有之一,再快的充電速度也不可能做到幾分鐘把電池充滿。
擺在寶馬面前的路有兩條,第一,提升一體化電池的靈活程度,做出既能滿足一體化也能滿足換電的地盤結構,這樣一來底盤+電池的可靠性可能會受到影響,預留換電接口還得考慮到成本、重量的增加,可能會得不償失。
另一條發展路線,似乎已經非常明確了。既然選擇了一體化,想在補能上有好的體驗,高壓架構和超級充電樁必須得提上日程,否則,一體化了個寂寞,遲早被換電攆着走。
之所以説這條路線“似乎非常明確”,因為寶馬的新平台會使用800V高壓架構,這意味着日後很有可能配合上快速充電樁來實現“12分鐘從0%到95%”的充電效率。
解決好消費者用車痛點,一體化還是換電,其實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