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寶馬不是救世主,深陷千億債務危機前途未卜

被扣字、被拋售,被“嫌棄”的華晨汽車再次陷入一波債務危機。

近日,華晨汽車集團債務危機爆發,多隻債券遭遇市場恐慌性拋售,香港上市子公司華晨中國股價也在暴跌。

事實上,自去年7月以來,華晨集團狀況頻頻。集團所持子公司大量股權被凍結、被銀行起訴申請凍結6億元存款;業績下滑、一季度本部資產負債率111.16%、現金流由正轉負;今年6月,更有評級報告直指集團“存短期償債壓力”、“償債壓力較大”等問題。

華晨汽車:寶馬不是救世主,深陷千億債務危機前途未卜

面對不斷爆發的債務,華晨集團債權銀行債委會已於日前成立,光大銀行為主要牽頭行,債委會已經處在各家債權行上報債權階段。

“成立債委會主要是協調相關債權方不要抽貸、壓貸、斷貸,繼續給予公司金融財務上面的支持,並非企業自身進行破產重整。”對此,華晨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公司作為遼寧省的國企,不會讓它出事,不用太過擔心。目前財務狀況一切正常。”

而根據扉旅汽車查閲財報顯示,截止到今年一季度,華晨集團總負債規模高達1226.75億元,其中流動負債佔比78%,僅2020年4月-12月,華晨集團有息債務高達432.67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巨大。

寶馬當不了救世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華晨汽車的債務問題,可能早就因為過度依賴華晨寶馬而埋下了伏筆。

華晨汽車:寶馬不是救世主,深陷千億債務危機前途未卜

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華晨汽車,早在1992年10月就登陸紐交所,是國內最早去華爾街融資的國內企業。

不過,相比最早的赴美上市,

其與寶馬的聯姻更令市場“買賬”。

2003年5月,寶馬集團和華晨中國共同投資成立合資企業華晨寶馬,經多年發展,華晨寶馬發展成為國內三大豪華車製造商之一。

“國內豪華車市場集中度較高,華晨寶馬、一汽奧迪和北京奔馳銷量合計佔豪華乘用車市場75%左右,近三年華晨寶馬佔國產豪華乘用車市場25%左右,具有很高的市場地位和品牌影響力。”

隨着寶馬3系、5系,還有寶馬X1的陸續國產,華晨寶馬不僅為華晨集團提供了巨大的銷量數字,更是華晨集團的利潤奶牛:

2011年至2018年,華晨寶馬每年貢獻利潤額為17至55億元,淨利潤佔比高達94.9%至119.6%。

2019年,華晨汽車全年營收為40.27億元,税前利潤卻有62.92億元,税前利潤高於營收的秘密正在於華晨寶馬的貢獻上。如果沒有華晨寶馬貢獻的76.26億元,華晨汽車在2019年的税前利潤虧損為13.34億元。

可以説,華晨集團的利潤幾乎全靠華晨寶馬“輸血”。

華晨汽車:寶馬不是救世主,深陷千億債務危機前途未卜

然而,與寶馬集團的17年合作,讓華晨汽車嚐到了“躺着賺錢”的甜頭,卻也埋下了“毀滅”的種子。

前華晨集團掌舵人祁玉民曾説:“我夢想有一個產品,它的底盤是保時捷調校的;它的造型、內外飾是意大利搞的;它的發動機是和寶馬合作的。三大資源一整合,是不是一個好車就出來了?”

不難看出,祁玉民崇尚“拿來主義”,他以為,

自主品牌沒必要事必躬親,在已經有很多成熟技術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提高整合能力、集成能力,實現集成創新,所以每年給寶馬交着鉅額技術轉讓費,篤定自己能用市場換來技術,給華晨找到出路。

不過,這條出路如今正面臨着被“堵死”的風險。

2018年10月,華晨與寶馬達成協議,以36億歐元的轉讓華晨寶馬25%至後者,並延長合資企業經營期限至2040年。這也意味着華晨將喪失對華晨寶馬的控制權,華晨寶馬對其的造血能力也將大大縮減,經營風險進一步加深。

曾經赴美第一股的企業現在卻成為了第一家向外國資本“投降”的企業,

如若丟失了寶馬這個“金字招牌”,華晨只會更加寸步難行。

艱難自救

多年過去,華晨似乎一直沒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華晨還是寶馬。

由於依賴合資板塊,在中國汽車市場結構性調整的大潮中,

華晨汽車自主板塊的發展始終羸弱。

華晨汽車:寶馬不是救世主,深陷千億債務危機前途未卜

眾所周知,華晨汽車三個自主品牌中華、金盃、華頌都曾擁有輝煌的過去,尤其是中華更是在早些年間賣得如火如荼,中華轎車更是成為了很多人的記憶和情懷,而如今這一切都將成為“美好的回憶”。

扉旅汽車梳理資料顯示:曾名聲在外的中華,隨着產品矩陣縮小,能夠給予華晨的貢獻也越來越小。2019年,華晨中華的累計銷量為25119輛,同比下滑66.5%。

不止於此,2015年,為了衝擊高端MPV市場這塊大蛋糕,華晨汽車推出全新子品牌華頌,並斥資26億元打造高端商務MPV車型華頌7。但這棵獨苗表現欠佳,似乎要成為華頌這個品牌的“絕唱”。

金盃也沒逃過“沒落”的命運,2019年,全年銷售4.1萬輛,同比大跌82.36%。

“造成銷量滑坡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產品力跟不上。”

有業內人士指出,提到華晨,市場更多認可的還是曾經的中華駿捷和金盃麪包,近年來推出的一系列SUV車型,雖然噱頭不少,但是消費者真正買單的車型卻寥寥無幾,而在國內各大自主品牌全面邁向高端化和新能源時,華晨自主品牌的賬面依舊是一片空白。

雖然,華晨一直強調,其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用市場換來了技術的中國汽車企業”,但事實是,華晨除了引進寶馬的發動機生產線,並沒有在底盤、發動機、變速箱以及智能化、新能源等領域做大力研發,始終缺乏自主研發能力。

整個華晨系缺乏核心技術支撐,不僅沒有邁上新的高度,反而讓中華和金盃品牌日漸衰落。

“一直以來,華晨都過度依賴寶馬,沒能掌握核心技術”,現如今,自主品牌已經進入技術立命的時代,像吉利的CMA平台、長安汽車的藍鯨發動機都已有各自抵禦寒冬的武器,

而什麼都拿不出的華晨只能任由寒風吹倒。

華晨汽車:寶馬不是救世主,深陷千億債務危機前途未卜

事實上,於華晨汽車而言,更難的日子還在後面。

自去年3月,閻秉哲接替祁玉民擔任華晨汽車董事長至今,華晨自主品牌仍然沒有新產品推出。此外,在新能源領域華晨汽車也沒有做出任何成績,而早在2018年華晨汽車便被工信部取消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幾乎很難再涉足新能源領域。在車載互聯、自動駕駛等方面,華晨更是無所作為。

“曾握有一手好牌,但這手好牌並不能應對所有難題,自身不成長,終究會被市場拋棄。”

距離寶馬股權稀釋還有一年多時間,如今深陷千億級債務危機的華晨汽車,還有機會翻身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3 字。

轉載請註明: 華晨汽車:寶馬不是救世主,深陷千億債務危機前途未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