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殺、輕生各種慘痛的案例讓我們心疼,心痛的同時,我們要給自己敲響警鐘。
特別是現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家長要和孩子談論生死,進行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
爸爸媽媽知道嗎?很多8歲以下的孩子不太明白死亡的含義,不知道死亡是不能改變的,碰到死亡事件時,可能會感到不安,所以,父母得提前跟孩子聊一聊關於生死的話題,對他們進行一些生命教育。與孩子談論這個話題雖然是困難的,但要儘可能公開和誠實地一起談論,幫助孩子瞭解一些生命的意義。
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來了解死亡。父母最好儘可能簡單和真實地解釋發生了什麼。例如,“我有一個傷心的消息要告訴你,今天早上你的奶奶去世了。”使用“去世”或“死亡”這些詞可能比較直接,但可以避免問題。如果父母説有人“去天堂了”或“睡覺”,孩子可能會感到困惑或害怕。例如,一個被告知“爺爺要永遠睡覺”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怕他永遠不會起牀而害怕睡覺。
年幼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死亡的意思,所以父母儘可能描述它,並確保他們明白死亡不會消失。例如,“死亡意味着奶奶的身體停止工作,她不能呼吸或移動,或者擁抱你了。”如果父母自己也處在非常悲傷的狀態,不知如何去跟孩子談論死亡時,可能需要先與另一個成人練習,可以看看自己會説什麼,以及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或者可以寫下幾個筆記作為提醒。
就像大人一樣,當某人死亡時,孩子的感覺是悲傷、焦慮、困惑的,但孩子並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意味着他們需要父母的幫助來理解、命名和應對他們的感受,比如重複、肯定一下孩子的感覺:“你是不是感到特別悲傷?”
在跟孩子交談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問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譬如他們會問:“他們為什麼死?”孩子正感覺到死亡,想知道造成死亡的原因,所以儘量回答這個問題,例如,“爺爺的心已經很老了,醫生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但病情不好,不能解決,沒有辦法了。”比如他們會問:“你會死嗎?我會死嗎?”孩子開始意識到愛的人也有可能會死去,讓他知道,所有的人都會經歷生死,有些人當他們真的很老了,就會去世。
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這麼説:“我也不知道,但我們可以一起查查資料,看看書,試着把答案找出來。”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故事書、繪本、電影,通過輕鬆的方式與孩子討論“生與死”,聆聽孩子對生命的理解。
比如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關於生命的故事》,這是一則關於生命的童話,通過攝影作品來展現一片葉子的生命歷程:一片叫做弗雷迪的葉子和它的夥伴們共同經歷過四季的變化,體驗生與死之間的故事。當然還有更多的書籍和電影涉及生死話題。
這些故事會讓孩子明白萬事萬物都會經歷生與死,我們的親人或身邊的生命離去,只是形體不在了,但他們帶給我們的愛永遠都在。經歷這些故事的洗禮,孩子在面對死亡就會坦然很多。還有當我們身邊的小生命經歷生死時,比如小動物的死亡,都是一次生死話題的探討。父母儘可能地跟孩子去討論,瞭解並接納他的情緒。
讓孩子瞭解生死話題,明白死亡的含義,還有更重要的一層意義,是讓孩子明白好好地活着是多麼重要,珍惜生命,面臨挫折或磨難時,該如何勇敢地去面對。每個人從出生到生命的結束,都不可避免地會經歷很多磨難、苦痛、喜悲、離散等,只有瞭解了生命的意義,才能以強韌的內心去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