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當你聽到這句話時是什麼感受呢?是不是覺得危言聳聽,父母辛辛苦苦將我們養大,供我們上學讀書,我們感恩還來不及,怎麼就可怕了呢!
如今,我們發現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巨嬰”和有各種性格缺陷的成年人,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原生家庭的影響,不是有孩子就能成為父母的,父母是需要學習的。
有一本書叫《不成熟的父母》,你能看到不成熟的父母是如何影響孩子心理和性格發展,導致成年後的性格缺陷。
曾有看過這本書的朋友説:“對!我的母親就是屬於不成熟的父母,現在我性格內向,人際交往能力差都是她造成的!”其實父母是不是成熟,主要是否成熟,取決於他們童年的成長環境所致,是上一代人在影響他們。
我們不必對爸爸媽媽進行苛責和憎恨,而是要找到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痛苦的根源,喚醒那個被壓抑了多年的真實的自己。
那不成熟的父母到底是什麼樣兒的呢?
如果你已為你父母,你又是一個成熟的父母嗎?
説起不成熟的父母,你是不是會想起那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怎麼會不成熟呢,我們今天聊的成熟不是年齡和生活經驗上的成熟,而是心理和情感上的成熟。
在我們小時候,你是否覺得父母只負責照顧我們的衣食住行,很少會在乎你是否開心或者難過,他們只在物質方面來滿足孩子,卻忽視了我們的精神和情感需求。那這些父母就屬於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在這本書裏本書中,作者將不成熟的父母分為四種類型:情緒型 、驅動型、消極型、拒絕型,他們對待孩子情感需要的表達方式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情感不敏感,缺乏同理心,讓孩子無法依靠,缺乏安全感。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每種類型的特點。
第一種,情緒型父母:是四類父母中最幼稚的一種。他們情緒非常不穩定,易衝動,給人感覺是時刻需要被人細心照顧。當他們情緒崩潰時,會帶着孩子一起體驗痛苦絕望的感覺。極端情況下,他們可能有精神性疾病。情緒型父母通常會把自己視為受害者,表現的很無助,但家庭生活總會是以他們的情緒為中心。
這樣家庭中的孩子會覺得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極度缺乏安全感。長大後,由於習慣父母情緒波動變化無常,他們可能會過於關注於別人的感受和情緒,結果卻常常忽視自己的內心。
舉個例子,在《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後不久,廣州白雲區法院依據該法開出首張人身保護令。他們要保護的是一個12歲的女孩劉園園。
父母離異後,女兒園園一直跟着母親生活。由於母親一直走不出離婚的陰影,被沉重的負擔壓抑着,就把怒氣都發泄到了女兒園園身上,經常對孩子打罵,言語污辱。母親心情不好就罵“你這個討債鬼,生出來就是害人的!”打罵過後,又會摟着孩子説:“媽媽一個人帶你很辛苦,你得聽話,不然媽媽就不要你了。”所以在家時,女兒都一個人玩,不敢去打攪母親,甚至不敢和母親説話。
女兒就這樣每天小小翼翼的生活,情緒極其不穩定的母親讓她感覺自己在世上都是多餘的。
我們的家原本是讓人放鬆的地方,別讓你的壞脾氣變成孩子的負擔。
説完情緒型的父母,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驅動型父母。
第二種,驅動型父母:是四類父母中看起來最正常的,他們格外願意為自己的孩子投資,還特別關注自己的孩子,但他們關注的不是孩子的感受和心情,而是關注孩子的成功。
知乎上一朋友説了自己的經歷。高一時,聽説孩子考試成績下降,他媽媽直接就“殺"到學校來了。因為在開運動會,她媽媽看到孩子“居然還在打乒乓球”!然後叫同學把孩子拉到停車場,質問説:“現在打什麼乒乓球為什麼不在班裏面做題,知不知道成績掉到哪裏去了,還有什麼臉面玩?”然後抓着孩子衣服就扇了3個耳光。
這就是驅動型父母,他們會讓孩子在為父母的目標而努力,絲毫不在意孩子的感受和心情。
和驅動型父母的過度控制剛好相反的是消極型的父母。
第三種,消極型父母:是四類父母中最不起眼的父母,他們看似隨和老實,偶爾還能和孩子玩耍,但實際上缺乏責任心,不能守護孩子。有時候自己就像個小孩需要別人照顧,遇到事情容易逃避甚至拋棄孩子。最關鍵的是消極型父母容易避免衝突,總是保持低調並服從於比自己性格更加強硬的人。
曾經的熱播劇《都挺好》中,蘇大強就是典型的消極型父母,看起來温順沒有脾氣,但在女兒蘇明玉受到母親的打罵時,他會以上廁所、去買菜等方式逃開,他們屈從於比自己性格更加強硬的人,所以他們根本無法守護自己的孩子。
每每看到孩子被父親或者母親虐待的新聞都讓人心痛,一方施暴,另一方消極型的父母逃避不作為,把孩子陷入孤助無援的境地。
這樣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後還會為消極型的父母辯解,説他們對當時的處境是無能為力,沒有辦法。這些孩子從來沒有想過父母有責任把孩子的幸福,放在至少和父母自身利益同等重要的地位上,這就是消極型的父母。
最後一種,拒絕型父母:這類父母就像在身邊圍了一道牆,他們厭惡親密情感,對孩子漠然。他們不想和孩子在一起,如果孩子不在身邊,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會更開心。
現代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都特別大,掙錢養家的確很不容易。但忙事業不能成為我們不顧孩子的理由。你把孩子丟給父母,真的是因為沒有時間嗎?還是怕孩子麻煩自己?
曾經,有一段7歲的兒子模仿爸爸玩手機的視頻,播放量超過了1.2個億。小男孩想要爸爸放下手機陪自己玩玩,結果爸爸告訴他一局很長,孩子説:“我明白了,爸爸不讓我等就是不想陪我玩。”然後小男孩哭着花臉問主持人:“為什麼爸爸會拒絕我?”
生活中,你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拒絕型父母,你無意的舉止教會了孩子不要接近你。
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孩子會感覺自己的存在一點兒都不重要,更嚴重的還有離異的父母,有一方若拒絕照顧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感覺自己是多餘的,是個累贅。
如何辨別不成熟的父母我們就説完了,情緒型、驅動型、消極型、拒絕型這四種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方式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對孩子的感受,他們的孩子都無法獲得安全感。
也就是説如果不幸遇到這些不成熟的父母,孩子將會在痛苦中度過自己的童年,影響甚至會延續到一生。
做為父母,我們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