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車展時代,我們還能通過哪些途徑成批瞭解新車?

截止到目前,國內能叫出名的大型車展或多或少都遇上了麻煩。首先,我們來看看國際性的A級車展有多慘:

日內瓦車展:在開始前夜取消,線上補辦;

北京車展:延期至9月末;

底特律車展:取消;

巴黎車展:取消。

其中,巴黎車展原定於10月初的舉辦時間和北京車展推遲後相近,但由於歐洲的疫情和經濟狀況不容樂觀,法國當局還是在3月底宣佈將其取消。另外,考慮到最近出現的疫情反彈,北京再度延期或直接取消車展的可能性很大。

把目光放回國內的次級車展,狀況要稍微樂觀一些。當然我們也需要明確,它們的舉辦目標相對上面那些要更加現實,賣車才是主要功能:

重慶車展:這個不用多説,這兩天剛剛開幕;

深圳車展:預定於6月20~28日開始;

成都車展:7月24日~8月2日;

廣州車展:至少要10月份的深秋以後。

從功利的角度看,車展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為造車企業提供一個提高品牌和產品知名度的平台,協助它們更好地把產品賣掉。至於“秀肌肉”一般的技術展示,不過是理論學家口中的上層建築而已。——這也是為什麼上面那麼多車展裏,更傾向於賣車的過得稍好的原因之一。

反過來,如果車企本身的經營就難以為繼,或者聲譽已經好到無需與對手爭高下的境界(做到這個的幾乎沒有),那它們不參加車展其實也無所謂:前者不必多説,後者往往還能自行舉辦一些更符合買賣雙方需求的活動,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幾年的法拉利和剛剛準備這麼做的蘭博基尼。

放眼全球範圍,法拉利光是主題公園就有好幾個,再加上它的傳奇聲譽,躍馬自誕生以來連廣告都不曾做過,參不參加車展真的無關痛癢;而蠻牛的思路則比較接近之前的車主聯誼會,希望通過自行舉辦小型活動展示新作,來進一步拉近與目標受眾的距離。

嫌這兩位太小眾?其實,這樣的策略在大型車企眼裏都是玩剩下的,以豐田為例,允許小孩子在裏面隨便轉轉看看的用户體驗中心早在上世紀就有了雛形,奔馳也有Mercedes me體驗館,它們潛移默化中在孩子腦海中形成的良好印象,顯然有助於未來客户的培養。

而對於車展承辦方而言,車展更多還是為了提高地方知名度、拉動經濟增長而設。在車展可能的消亡面前,及時將投資項目轉移到其他產業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和車展本身一樣,參觀車展的觀眾也有不同目的之分。最現實的羣體自然是準備在車展期間儘快對比、完成選購的買車人,售車向車展範圍不大、存貨不少(都是相對而言)的特點正好迎合他們的需求。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這類車展應該還能存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被完全普及的送車上門服務(顯然,這個離我們還遠)所徹底取代。

而更加廣為人知的A級車展,則可能會面臨如同今年日內瓦車展一般的線上舉辦命運。受惠於網絡技術的進步,未來的線上車展也許還會迎來一系列新的形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腦洞:

線上直播帶貨:這種策略可謂“實用向”和“技術向”通吃。對於非A級車展,車企大可組建起臨時或長期的夥伴關係,共同聘請網紅為不同產品帶貨;而對於需要展示更多內容的A級車展,上述夥伴關係或許需要升級為同盟關係(以免背刺),並由相對專業的人士進行全程講解。

結合VR/AR技術的展示:3月份Valve已經憑藉《半衰期:愛莉克斯》充分展示了現有技術條件下VR技術可以實現怎樣驚人的效果(見上方圖1),類似的技術用在展示車輛和相關技術上不過是大材小用而已。同理,如果想要進一步的互動感,車企方還可以引進AR技術,技術難度對現在來説同樣不算過高。

線下小規模活動:這種策略比較適合高端或定製向品牌(比如開頭提到的蘭博基尼),因為它同樣對場地有較高需求,且參與人數規模會不可避免地小。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類活動也會出現類似“入會費”或“投名狀”一類的概念,就像汽車剛剛誕生時那樣,圈子和人脈才是重點。

可以預見,隨着傳統車展形式的逐漸消亡,“車展”二字對於公眾而言將越來越接近線上活動,參觀時間安排無疑會更加自由,但信息獲取上則正好相反:今後大家能從車展獲得的信息,全都是車企希望媒體和購車人知道的部分。在單向傳輸的1與0背後,如何發揮出更好的檢索能力,依舊是人們必須面臨的重大課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6 字。

轉載請註明: 後車展時代,我們還能通過哪些途徑成批瞭解新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