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7月20日電題:王家壩閘時隔13年再開閘
新華社記者楊玉華、張紫贇、水金辰
隨着13孔閘門緩緩打開,渾黃的淮水如脱僵之馬翻滾着湧入閘外的蒙窪蓄洪區,很快吞沒了綠油油的莊稼和低矮的樹木。
20日8時許,根據國家防總指令,通向蒙窪蓄洪區的進洪閘開啓,這是13年後,淮河王家壩再次開閘。
“水漲得太快、太急,超出預測。”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蒙窪前線防汛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預測,淮河將在7月20日晚達到保證水位29.3米,沒想到20日凌晨零時許就已突破保證水位。
地處淮河上下游交匯處的王家壩閘被稱為“千里淮河第一閘”,是淮河蒙窪蓄洪區的主要控制工程。自1953年建成後,歷史上已經15次開閘泄洪,最近一次是2007年淮河洪水期間。
家住王家壩鎮團結村的郭平早上7時就來到王家壩閘橋上,眼瞅着水位一點一點沒過閘橋墩上的紅色標記線,達到29.7米,她也跟着揪心起來。
“我雖然住在莊台上,但蓄洪區的地裏還有快要成熟的豆子和玉米。這一漲水,全泡湯了。”郭平滿臉愁苦地説。
受持續強降雨和上游水庫開閘下泄等影響,淮河干支流水位自7月18日起全面上漲。7月20日王家壩開閘泄洪時,水位已達29.75米,遠超2007年開閘泄洪時的水位29.48米。
“淮河上游落差大,來水快,王家壩是中游來水第一站,來水更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副局長徐時進説,本次降水總量多、強度大,前期河流底水高,且降水主要發生在淮河中上游南部山區,匯流速度快,洪水形成時間短。
據徐時進介紹,運用蒙窪蓄洪區,既能減輕上下游的防洪壓力,又可有效降低下游河道的水位,削峯效果明顯。
19日19時許,阜南縣接到指令,要求20日凌晨3時前完成全部非安全人口撤離。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星夜大轉移緊急啓動。
蒙窪蓄洪區是淮河干流中游第一座行蓄洪區,面積約180平方公里,區內居住人口19.5萬人,其中絕大部分居住在可抵禦洪水的莊台上或保莊圩內。此次蓄洪主要是撤離居住在低窪地帶的非安全人口,共計681户2017人。
居住在郜台鄉桂廟村的潘光榮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已經76歲的他經歷過四次蓄洪,這是第一次開着電動三輪車轉移。
“以前是泥巴路、泥巴牆,轉移搬家可受罪了。”潘光榮一邊捆着三輪車上的小冰箱一邊感嘆,“現在是水泥路、電動車,家當也多嘍。”
截至20日18時,王家壩水文站水位仍居高難下,達29.71米。“如果不泄洪,王家壩水文站最高水位將進一步抬高;泄洪後,可進一步降低下游潤河集、正陽關等站的最高水位。”徐時進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