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潮汕“資本教父”如今四面楚歌

中國經濟週刊-金台資本組 記者 鄒松霖

半年多來,潮汕資本大佬劉紹喜控制的“宜華系”麻煩纏身。

去年下半年劉紹喜被深交所通報批評,“宜華系”密集退出多家旗下企業,一筆公司債以場外方式進行回售兑付。今年母子公司債券評級被連續下調,子公司債券兩次因暴跌被臨時停牌,兩家重要上市子公司均鉅虧,其中一家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並ST。

業內人士分析,眾多跡象表明“宜華系”資金鍊緊張已久。

5月6日,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宜華集團”)債券實質違約,而這可能只是危機的開端。

昔日潮汕“資本教父”如今四面楚歌

宜華集團大股東劉紹喜

1

宜華集團由劉紹喜家族控制。劉紹喜持股80%,為宜華集團第一大股東。劉紹喜大兒子劉壯青持股10%並擔任宜華健康總經理,另10%股權由弟弟劉紹生持有。劉紹喜二兒子、妹妹和妹夫均在集團擔任高管。

2019年胡潤百富榜中,劉紹喜家族以75億元財富位列第531位。

潮汕地區一直流傳着劉紹喜以800元創業資金起步,由家庭式木作工棚開始,越做越大的故事。他創辦的宜華木業(宜華生活的前身)後來成為潮汕第一家年產值過百億的民營企業,2004年上市後市值一度突破340億元。

據《華夏時報》報道,劉紹喜在資本市場向來長袖善舞。宜華木業率先上市後,潮汕地區許多企業要上市苦於無資源和門路,都得找劉家指點迷津。宜華集團號稱“戰略投資120多家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擁有200多家國內企業和境外辦事機構”,當地稱劉紹喜為“資本教父”並不為過。

2016年深陷危局的賈躍亭在微博上感謝長江商學院同學出資投資樂視時,點名感謝了劉紹喜,側面印證了劉紹喜在政界和商界的交友甚廣。

如今宜華集團已自顧不暇。

從2015年起,兩家宜華系的上市公司——宜華生活和宜華健康均頻繁併購實現業務轉型,其中宜華生活以18億元收購了新加坡華達利,並廣泛佈局互聯網+泛家居業務,宜華健康則置出地產業務,通過併購眾安康、親和源以及20多家醫院成為大型醫療集團。

但這兩家上市公司的轉型似乎並不成功。

宜華生活2019年營收52.44億元,同比下滑29.15%;歸母公司淨利潤-1.85億元,同比下滑147.92%。宜華生活給出的虧損理由是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北美市場客户訂單減少。2019年宜華健康虧損15.54億元,其中商譽減值高達14.56億元。

2

5月6日下午,上海清算所披露公告,因截至付息日未能足額兑付中期票據利息,宜華集團構成實際違約。該中期票據於2017年5月2日發行,發行期限5年,年應付利息6500萬元。

就在此前4月23日,宜華集團未按時支付2020年10月到期的美元票據利息,但因該票據有30天付息寬限期,尚未構成違約。

受此影響,中誠信國際將宜華集團主體評級由A下調至C,相關債項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CC。穆迪和標普先後下調宜華集團主體和債項評級,隨後由於信息不足,兩家均表示將撤銷宜華集團的所有評級。

宜華集團的流動性問題早有預兆。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宜華集團總資產559.54億,持有貨幣資金32.63億。總債務328.89億,其中73%以上均為流動負債。

宜華集團無實體業務經營,利潤依賴子公司分紅等投資收益。其中,家居、醫療板塊核心平台分別為上市公司宜華生活、宜華健康,宜華集團持有這兩家上市公司各37.04%、29.02%股權。

而宜華集團持股大部分處於凍結或質押狀態,再融資能力明顯承壓。宜華集團持有宜華生活的股權已凍結超6成,持有宜華健康的股份也被凍結過半。

6500萬利息尚無法支付的情況下,2020年內集團和子公司境內外還有約70億債券到期,其中7月將有28億集中到期,兑付壓力巨大。

3

除了虧損和債務壓力以外,宜華系公司還有更多問題值得重視。

宜華生活財務數據呈現出的“存貸雙高”早已引起市場關注。

2017年至2019年三季度,公司貨幣資金分別為42.29億元、33.89億元和26.64億元,分別佔當年總資產的25.32%、19%和16%。手頭有可動用現金的情況下,宜華生活的長期有息負債維持在高位且不斷增長,2019年三季度末已達64.45億元。

與此同時,貨幣資金相關收益率明顯偏低,2018年理財收益0元,利息收入3022.85萬元,利息收入/現金僅為0.89%。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同樣高存高貸的康得新和康美。

盈利和股價的關係同樣反映了市場的態度。

宜華生活盈利在2017年,淨利潤達到7.48億元,但是其股價從2015年以來一路走低,並未隨着2015年-2017年的盈利不斷增長而增長,這大概與其市場對其業績真實性質疑有關。

後續發展證明市場的擔憂不無道理。

2019年12月和2020年2月,宜華生活兩度更換會計師事務所。4月24日宜華生活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到立案調查。如因立案調查事項被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且依據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觸及退市規定,公司股票將面臨因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

4月29日晚,宜華生活2019年年報發佈,因在會計師審計過程中,其獲取的證據發現公司與貨幣資金相關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會計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儘管公告中未詳細説明信息披露違規和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具體指什麼,但從年報科目的異常變動可以看出端倪。

2019年年報中,宜華生活的貨幣資金較期初大幅減少88%至4.05億元,公司預付款項餘額較期初大幅增長271.26%,且主要為1年以內賬款。

因此,4月29日深夜,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直指宜華生活2019年貨幣資金、預付款項餘額及債券償付風險等問題,請會計師核查貨幣資金等會計科目的信息披露是否真實、準確,公司前期信息披露是否存在應當更正或補充之處。

4月30日,公司股票停牌一天,並自5月6日實施風險警示,A股股票簡稱由“宜華生活”變成“*ST宜生”。

4

宜華健康同樣處於艱難境地。

自2015年起由地產行業完全轉向醫療養老產業後,宜華健康溢價併購了10餘家醫療類公司,也堆積了高達19.27億元鉅額商譽。

收購標的在承諾期過後業績開始變臉,連續併購帶來的諸多後遺症爆發,2019年宜華健康商譽減值14.56億,導致鉅額虧損。

宜華健康也上演了臨陣更換會計師的戲碼。

3月12日晚間宜華健康公告稱將變更會計師事務所。深交所第二天下發關注函,要求宜華健康獨立董事、中審眾環就此事進行核查和説明。

深交所的“特別關心”可能和前期廣東證監局對宜華健康進行的現場檢查有關。

依據檢查結果,廣東證監局1月6日發出4份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其中3份監管警示函系向宜華健康、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管、股東出具,指出的上述各方存在的問題中均包含未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一項。

另一份監管警示函則針對中審眾環在宜華健康2018年度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函證程序執行不到位、存貨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項目截止性測試程序執行不到位等3方面問題。

5月11日晚間,宜華健康公告,宜華集團擬向證券機構設立的紓困基金,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轉讓公司股份不超438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5%),緩解其資金壓力及降低質押率。

這似乎是宜華系邁出自救的一步。

當債務壓頂、貨幣資金不翼而飛、兩家上市公司嚴重虧損、可能面臨鉅額行政處罰並退市,宜華系要想走出泥潭,可謂艱難。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4 字。

轉載請註明: 昔日潮汕“資本教父”如今四面楚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