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704字,閲讀大約需要9分鐘
隨着2019年報披露收尾,多家轉型金融科技的上市公司業績情況也逐漸浮出水面。5月14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目前,包括旗天科技、奧馬電器、仁東控股、亞聯發展等多家公司,金融科技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不乏有公司被金融科技業務“拖累”後再次迴歸主業。多家公司金融科技業績陷入瓶頸是何原因?最新轉型成效如何?曾經的“香餑餑”為何會成“燙手山芋”?存在哪些風險?後期又將如何突破?
01
金融科技業績滑坡
上市公司轉型金融科技曾一度成為業內熱議話題,高買賤賣賠本生意不在少數,打一槍就撤的案例也同樣有之。隨着年報的陸續披露,那些年風風火火闖入金融科技領域的上市公司們,最新情況如何?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曾嘗試轉型金融科技業務的多家上市公司,均於近期公佈了2019年財報,其中,包括旗天科技、奧馬電器、仁東控股、華軟科技、亞聯發展5家上市公司都提到了各自金融科技業務的最新進展。5家公司中,有機構營收下降近5成,有機構則虧損上億元;還有的機構雖實現盈利,但金融科技業務仍在持續下滑狀態。
營收下降、利潤虧損或下滑,均與各家公司的金融科技業務板塊相關。具體來看,旗天科技2019年實現營收12.33億元,同期下降47%;歸母淨利潤5224萬元,實現扭虧為盈。業績報提到,營收下降主要與2018年底剝離鏡片業務、子公司“旗發信息”調整業務模式、新增數字商品營銷業務和金融科創服務業務等有關。其中在金融科創業務方面,旗天科技於2019年1月併購的“旗沃信息”佈局的創新項目,因受監管政策存較大不確定性以及合作方客户出現集中性信用風險,導致淨虧損1.19億元。
此外,亞聯發展2019年實現營收42.08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1.48億元,據披露,虧損主要來自公司對資產減值準備金的計提,包括參股的深圳盈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計提1.4億元投資虧損;以及第三方支付業務服務費成本劇增等導致業績不達預期。
與亞聯發展類似,同樣佈局支付、小貸等業務的仁東控股,2019年營收為18.31億元,同比增長23.21%,但淨利潤下降43.57%至2990萬元,其中,仁東控股六成以上收入均來自支付業務,營收增長的同時,支付板塊營業成本、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等也在激增。
此外,曾14億元高價買入互金資產,最後2元低價賣出,被金融科技“拖累”的奧馬電器,2019年實現營收73.9億元,同比下降5.3%;實現歸母淨利潤5328.9萬元,儘管扭虧,但報告期內金融科技板塊業務收入仍在持續下滑,僅實現營收2.12億元,同比下降78.03%,歸母淨利潤虧損達5.09億元,同比增長77.45%。
針對業績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向前述5家公司一一進行了採訪,其中,旗天科技回應稱,公司2019年度各業務板塊收入合計整體較2018年度下滑,但淨利潤較2018年增長。主要是因為2018年度旗計智能的銀行卡增值營銷業務受行業競爭影響,部分銀行客户流失,業績不達預計,商譽測試計提減值損失11.45億元,而2019年對各資產組進行商譽減值測試時,旗計智能業務較上一年度相比較為穩定,無較大商譽減值,公司僅針對合暉保險、旗沃信息的商譽計提減值損失合計2527萬元,商譽減值大幅減少。
亞聯發展則回應,公司2019年度虧損,主要系公司確認對合營企業的投資虧損,及對部分應收款項和發放貸款及墊款全額計提壞賬。2019年度公司金融科技業務板塊主要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及金融科技業務;其中,第三方支付業務收單服務收入佔公司營收比重83.73%,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20年,公司將充分發揮與參股持牌機構的業務協同作用,同時加快支付海外佈局速度。
02
轉型之路難字當頭
“金融科技轉型之路不易。”針對多家公司金融科技業務滑坡一事,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如是評價,在她看來,金融科技在建設初期需投入大量成本,並不適合所有公司進行轉型,從投入到變現需要經歷較長週期,這也是金融科技業務所要面臨的現實情況。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同樣稱,前幾年,因為互聯網金融或金融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部分上市公司在業務轉型時,選擇了金融科技。但近兩年來,隨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爆發,網貸、支付等領域加速了整治,與之相關的部分業務出現經營風險,行業紅利逐步消失,因此業務出現分化,公司業績也出現下滑。
當前,在轉型金融科技的上市公司中,部分是因為主業不振為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部分則是在金融科技發展“高光時刻”時蹭一把紅利,還有企業則試圖實現主業與金融科技業務“多條腿”走路,但最終仍在金融科技市場競爭壓力和嚴監管下黯然離場。
據悉,華軟科技原名“天馬精化”,起家於傳統精細化工業務,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2017年9月,該公司稱根據發展轉型戰略需要,為抓住金融科技發展機遇,以1億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華軟金信科技有限公司,並開啓“買買買”模式。同年10月,華軟金科完成對北京銀港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購,2018年,華軟科技再次戰略投資上海銀嘉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普元數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不斷髮力。
不過,華軟科技“買買買”之路並未持續,一改2017年發展戰略,該公司在2019年出售了所有金融科技資產。年報披露,經審慎研究後,華軟科技決定保留精細化工及供應鏈管理業務,並將所持有的華軟金科及其子公司的全部股權予以轉讓,已於2019年12月末完成交割。
出售金融科技資產並非華軟科技一例,奧馬電器稱,報告期內,受金融政策和金融行業整體環境的影響,公司金融板塊業務收入持續下滑。為優化公司資產結構及資源配置,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升公司質量及持續經營能力,公司在報告期內將中融金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
同樣通過收購佈局金融科技的還有亞聯發展,該公司此前主要經營專網信息通信的集成服務。2016年,該公司稱,為應對主營業務單一風險,改善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因此通過外延式併購獲得支付公司上海即富控制權,此外,亞聯發展還通過設立或參股小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大數據公司等方式,多次佈局大數據和金融領域。
旗天科技則為光學鏡片生產銷售向大數據金融科技轉型,該公司原名為上海康耐特光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在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為“康耐特”,並於2017年7月更名為“康旗股份”,逐步佈局金融科技業務。
當前,上市公司轉型金融科技之路可謂 “難”字當頭。正如旗天科技在年報中披露,隨着金融行業、大數據行業的監管政策、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和規範,金融科技服務、大數據應用業務的蓬勃發展和創新層出不窮,監管部門可能會對未明確領域等繼續出台相關政策法規。若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未能適應上述政策法律變化,可能會對公司經營和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另據行業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末,上市公司參股、控股及直接股權上市的互金平台已超百家,但目前僅37家正常運營,其餘42家停業或轉型,還有31家出現問題。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資深人士指出,當前,上市公司佈局金融科技資產出現兩個動向,一是在政策趨嚴下,公司開始加緊合規和持牌的步伐,從收購支付機構、佈局小貸公司和消費金融機構等可以看出來;此外則是出清,該人士認為,當前市場逐漸向頭部平台聚集,沒有核心風控技術和競爭力的公司將不會長久,對於很多難見起色的金融科技業務,上市公司也已經逐步放棄“止損”。
此外,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孫揚也指出,“金融科技因為服務於金融業務,受到監管影響很大,尤其對於沒有牌照就向客户提供金融業務現象,監管已經在加碼打擊,近期這個強監管趨勢非常明顯,對於那些純靠流量分發而生存的公司影響很大。”
03
競爭加劇下後期如何突圍
入局有風險,轉型需謹慎。當前,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公司後期需評估金融科技業務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是否能與旗下其他板塊形成協同效應。對於純蹭熱點的“轉型”需要及時止損,而在行業內有一定競爭力的業務,則需爭取在投入期內建設自身護城河,加強研發管理。
“上市公司轉型金融科技。一是要有一定的金融領域積累,從零開始成本太大。二是要有一定的業務場景,否則在科技輸出時難有市場説服力。三是要有明確的戰略規劃,金融科技難以短期變現,上市公司需要充分沉澱才能積累實力。”蘇筱芮如是指出。
孫揚則稱,當前,在轉型過程中,數據是必要的條件,有數據才能做智能營銷和風控,其次,要有懂金融業務懂科技的人才,以及懂產品化的人才,才能打造好的金融科技產品,此外,公司轉型金融科技,要對金融業務有很深入的理解,才能讓金融科技產品匹配金融機構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在監管趨嚴、競爭加劇等大環境下,轉型金融科技的上市公司後期又該謀求發展?蘇筱芮進一步建議,機構後期需評估金融科技業務存在的必要性,金融科技的投入必然伴隨着大量現金的流出,企業應當充分考慮收支成本、對現金流進行合理規劃,此外針對政策風險,機構需要及時研究最新監管政策,及時修訂內部管理制度,此外應在人才上加強管理,力爭培養出相對穩定的、工作效率高、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隊伍。
孫揚則稱,機構首先要聚焦打造優勢的拳頭產品,不能戰略上就發散,其次要確保數據合規、產品訪問個人信息合規,不能給金融機構造成風險,金融科技產品要向普惠金融靠攏,向支撐線上金融服務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