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固收點評MLF操作:做央行的“打手”

  MLF量縮價平,低於市場預期。從市場反應來看,雖有降準加持,但市場理解為貨幣政策轉為“微緊”。實質上,“微緊”並不是貨政的“幡”動,而市場的“心”在動。從歷史上來看,市場理解的“微緊”多發生在一輪寬鬆的中期,因貨幣政策信號不強,但市場習慣線性外推,一旦貨政操作持續缺位則會心態“崩塌”。但貨幣政策的演繹路徑並非線性,反而與利率週期類似——因趨勢與波段交織呈現四種組合:寬鬆週期中的寬鬆,寬鬆週期中的緊縮,緊縮週期中的寬鬆,緊縮週期中的緊縮。

  近期債市波動加大(從4.23的暴漲到4.30的暴跌),根源也在於犯了線性外推的錯誤。市場較早開始交易降息預期,但OMO操作遲遲未至,因不能得到更多增量信息的確認,選擇“先拋為敬”導致了“多殺多”。此外,貨幣創新增多,以及黑天鵝事件頻發,也導致了貨幣政策預測難度加大,線性外推更容易犯錯。

  但可以確認的是,在大的衝擊到來之前,央行比市場想象得更前瞻,反應更快。既然央行更前瞻,就説明市場對貨政的預測多是“盲人摸象”,偶爾命中則是“擲骰子”的概率事件。因此市場過度的擔(判)憂(斷)沒有必要,更建議關注當下的事實,比如近期隔夜資金利率還是維持在1%以下。做央行的“打手”可能好過與央行“掰手腕”,否則近兩日行情可能被反覆“打臉”。

  MLF量縮價平意味着貨幣政策“寬鬆週期中的緊縮”已經被實錘,建議投資者對長端利率繼續保持謹慎。考慮到央行貨幣政策具有前瞻性,在當前市場和經濟組合下,我們難以判斷貨幣何時“微調”回寬鬆狀態,在投資操作上不妨比央行信號滯後一些。債牛中一輪正常的調整長端利率平均上行幅度在20~30bp之間,雖然本輪債市調整中長端利率上行已超20bp,這或許意味着後續潛在上行空間有限,但只要貨幣政策沒有明確寬鬆信號落地,長端利率也不見得會有太大的下行想象空間。相對“進攻”,投資者應該對“防守”予以更多重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利率曲線將會繼續陡峭化,長端利率債抄底節奏需要放慢。

  正文

  MLF量縮價平,低於市場預期。週五央行公告進行1000億MLF操作,配合第二批降準落地,合計釋放資金3000億元。雖然操作落地,但近兩個交易日時間債市走勢和市場預期波動都較大,我們先對此進行簡單覆盤:

  自4月以來,常規的逆回購操作難覓,降息預期一再落空,因此市場將目光聚焦於本週四到期的MLF續作情況,據此一探央行的貨幣政策基調是否發生微調。然而,讓市場頗為失望的是,不但沒有出現MLF降息的利好,甚至連足量對沖的基準預期也沒有得到滿足。

  我們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時機未到”,2020年以來MLF操作集中在每月中旬,若遇假期則順延至下一週;其二,“沒人想要”,MLF由銀行按需報量,而2020年以來,資金成本快速下行,當前1年期AA 存單利率已經低於同期限MLF利率超100bp,對於銀行而言似乎有些“雞肋”。無論哪個原因都無法給出一個相對明確的預測。

  

國君固收點評MLF操作:做央行的“打手”

  

國君固收點評MLF操作:做央行的“打手”

  在失望之中,多空分歧被激化。週四期債搏殺激烈:早盤空頭趁勢殺跌,逼迫多頭先移倉,從而降低高期限利差下移倉的損失;午後劇情意外反轉,多頭借股市回調拉漲,逼迫大量空單回補。而尾盤和週五早盤的現券延續的偏樂觀的基調,活躍券利率小幅下行。

  週五早盤,央行公告進行操作,幾乎全盤複製了4月15日的對沖手段。由於未如預期中降息,市場大失所望。T2006合約從漲0.10%轉為跌0.10%左右,活躍券利率上行2bp左右。

  “微緊”的實質是貨幣政策的“幡”沒動,市場的“心”在動。從市場的反應來看,更多地是認為貨幣政策轉為“微緊”。在歷次大的寬鬆週期中,都會出現貨幣“微緊”的階段:“微緊”的表徵在於貨幣寬鬆的操作頻率變低,市場接收到的信號變得模糊;“微緊”的實質是市場預期走在了政策之前,線性外推失效。

  比如,(如圖3)2008年9-10月降準降息操作密集落地,11月中下旬貨幣政策信號不強,苦等降息未至導致市場陷入焦慮。而恰逢當月利率供給放量,多頭順勢“繳械”,導致短短8個交易日內,10年國債利率累計上行31bp。

  

國君固收點評MLF操作:做央行的“打手”

  2015年也上演過類似“戲碼”:3-4月份,連續密集調降OMO利率,累計幅度達50bp,資金利率也隨之快速下行。然而,5月份資金利率跌破2%之後維持低位震盪,現券對此無視反而率先上行。無獨有偶,導致利率調整的觸發因素亦為地方債供給預期。

  

國君固收點評MLF操作:做央行的“打手”

  上述兩個案例的後續演繹為,20081127日年內第三次降息落地,20156月重啓逆回購及MLF操作,債券牛市均得以延續。

  事後來看,以上兩次“微緊”是市場反應過度,最後都被政策的延續性證偽。但這説明一個問題,一旦對於寬鬆預期形成,因線性外推的慣性,市場的預期往往太超前,因此只要貨政的節奏微調就會被是為邊際轉緊。

  事實上,貨幣政策的演繹路徑並非線性,反而與利率週期類似——因趨勢與波段交織呈現四種組合:寬鬆週期中的寬鬆,寬鬆週期中的緊縮,緊縮週期中的寬鬆,緊縮週期中的緊縮。當趨勢與波段共振,則行情得到強化;若兩者相矛盾,則波動加大甚至走出反向。

  比如,2018年全年來看,資金利率中樞不斷下沉,且波動趨於收斂。但也出現了兩次明顯的寬鬆週期中的緊縮,一次是“417”降準後資金利率一路走高,央行卻未積極對沖,反過來加劇市場資金“惜售”情緒;另一次是8月份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倒掛,事後證實央行進行了正回購操作。

  

國君固收點評MLF操作:做央行的“打手”

  近期債市波動加大,根源也在於犯了線性外推的錯誤。隨着近期資金利率和債券利率到達低位,市場預期和實際走勢的波動均加大。4月23日開始長端利率逼空式下行,一度帶給市場牛市2.0%即將到來的“幻覺”;然而短短一週內,走勢卻切換到4月30日起始的暴跌,市場中“拐點論”開始發酵。

  無論多空,似乎都找得出若干論據,但在這麼短時間內暴漲暴跌,原因大多站不住腳:利率天量供給早有預期、基本面拐點也有預期(反而通縮預期有所升温)。

  波動加大的根源在於,OMO操作長期缺位,貨政從寬鬆中的寬鬆切換到寬鬆中的緊縮,因而市場心態發生微妙變化。但投資者習慣於線性外推,因此較早開始交易MLF利率下調,一旦不能得到更多增量信息的確認,則選擇“先拋為敬”。“多殺多”的踩踏之下,甚至導致了利率脱離資金面定價。

  

國君固收點評MLF操作:做央行的“打手”

  線性外推的另一障礙在於,近幾年來貨幣政策預測難度變大。一方面,貨幣工具創新明顯增多,比如201812月創設TMLF進行變相降息,出乎所有人意料;另一方面,脱離基本分析框架的因子不斷爆發,比如貿易戰、新冠疫情等“黑天鵝”。以上變化導致預測貨幣政策的難度明顯加大,線性外推的方式更加不可行。

  但可以確認的是,在大的衝擊到來之前,央行比市場想象得更前瞻,反應更快。比如2016年8月,貨幣政策轉向,在市場主流預期還是經濟“L”型走勢的情況下,央行更早預見了名義GDP增速的上行;2018年“417”降準,提前為應對貿易戰和國內融資收縮做準備;2019年11預期外的降息,現在來看,是明確告訴市場——豬週期再強也遲早會進入尾聲。而其餘時候,則大概率為基調延續,波動只在於市場的“心”動。

  既然央行更前瞻,就説明市場對貨政的預測多是“盲人摸象”,偶爾命中則是“擲骰子”的概率事件。雖然投資者多數時候認可“不與央行掰手腕”的説法,但也難以完全脱離“羊羣效應”而保持獨立與理性。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判斷“微調”或“拐點”的,本質上只是市場“自嗨”。

  一旦“自嗨”演變為“羣嗨”則會導致兩個可能的後果:其一,因對槓桿態度變化導致的資金面波動,比如延長拆借期限,則長期限資金結構性緊張,反過來導致融出方“惜售”;其二,利率大勢研判被市場“裹挾”,比如相對收益排名機構的集體不計成本拋售,導致以下跌促下跌的反身性。

  既然過度的擔(判)憂(斷)沒有必要,那麼更建議關注一個事實—近期隔夜資金利率仍維持在1%以下,IRS並未如同現券那樣波動。正如我們在此前多篇報告中強調的,無論是參考美國2008年後的QE階段,還是國內2009年初長達5個月的資金利率低位,都給當下市場一個啓示,即對資金利率低位的持續性要有想象力。只要狹義流動性沒有明確收緊,揣度央行的意圖是一種過度判斷。近兩日的“打臉”行情顯示,做央行的“打手”可能好過與之“掰手腕”。

  至於是否會因為經濟復甦導致貨幣轉向的問題,主流觀點認為經濟是U型或V型,我們認為經濟可能是W型或波浪型。當前,市場對於經濟的判斷主要有兩種,其一是類似於2008年,經濟走出V型反轉,但幅度可能略弱;其二是類似2003年,經濟反彈動能偏弱,磨底時間更長而演繹為U型。

  我們認為經濟可能走出W型或波浪型,有兩點判斷:第一,新冠疫情還在反覆,央行提及“防控疫情常態化”,而近期海外輸入壓力仍存,本土病例成為新增風險;第二,4月份出口超預期,但反應的是交貨環節,而PMI新訂單指數差強人意,預示着外需衝擊會滯後。以上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經濟增速還有一筆向下,屆時可能才是年內長債全面撤退的時候。

  從週五早盤公佈的實體經濟數據來看,4月份投資與消費表現弱於預期,而失業率進一步上升至6%,則是更強的信號。這意味着“六穩”的壓力加大,託底經濟的政策不可或缺,在市場熱議財政貨幣化的合法性和合適性之前,一個合理的判斷是常規的貨幣政策還有加碼空間。

  MLF量縮價平意味着貨幣政策“寬鬆週期中的緊縮”已經被實錘,建議投資者對長端利率繼續保持謹慎。考慮到央行貨幣政策具有前瞻性,在當前市場和經濟組合下,我們難以判斷貨幣何時“微調”回寬鬆狀態,在投資操作上不妨比央行信號滯後一些。債牛中一輪正常的調整長端利率平均上行幅度在20~30bp之間,雖然本輪債市調整中長端利率上行已超20bp,這或許意味着後續潛在上行空間有限,但只要貨幣政策沒有明確寬鬆信號落地,長端利率也不見得會有太大的下行想象空間。相對“進攻”,投資者應該對“防守”予以更多重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利率曲線將會繼續陡峭化,長端利率債抄底節奏需要放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34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君固收點評MLF操作:做央行的“打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