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遲雨
近年來,政府不斷傳遞出“壯大發展民營經濟”的明確信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於近日重磅出爐。本月,國家發改委15天內召開3次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經營發展的真實情況、面臨的困難問題和相關政策建議。
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明顯快於2022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也快於一季度4.5%的經濟增速。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當下經濟依然面臨着“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而民營企業作為市場肌體的“毛細血管”,感受最為深切,承壓也最為明顯。統計顯示,民間投資同比增速從2022年3月份的8.4%下滑至2023年4月份的0.4%。數據透露,當下民營企業的信心仍然不足。
如何提振民企民資的信心?近日出台的《意見》提供了答案。
意見全文6700餘字,雖列為31條,但實際上每一條之內,又大多由五到六條具體措施構成,可謂乾貨滿滿。
一段時期以來,民營企業預期轉弱、信心不足是經濟領域的重要話題。
過去三年疫情使經濟活動受到衝擊,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盈利由此受到較大影響。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不確定性也在增加,民營企業也受到較大影響。此外,民營企業的輿論環境有所惡化,使一些企業家心存憂慮。
要讓民企民資恢復信心,就要直面其重大關切。
《意見》一開始即用三個關鍵詞對民營經濟的作用和地位進行了全新論述,“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
在對民營經濟給予高度肯定之後,《意見》又強調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這些重要論述在當下顯然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也等於是給廣大民營企業家送上“定心丸”。
針對一些地方在市場準入、項目招標投標等方面對民企設置的不合理限制與隱性壁壘,《意見》提出了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等措施。
着力點是優化發展環境,而“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則是抓手。民企民資呼喚平等的法治保護,這顯然是對其重大關切的回應。
《意見》乾貨滿滿,因為其呼應了廣大民營經濟人士的緊要關切,而且也未迴避民企當下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
針對“融資難”“回款難”“用工難”,《意見》提出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制度、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強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等措施;針對“維權難”,《意見》則提出了持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完善監管執法體系、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等措施,
《意見》乾貨滿滿,落實尤為緊要。
最近發改委負責人披露,圍繞《意見》的落實落地,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於近期推出相關配套政策舉措。有理由相信,當良好的制度環境形成,中國民營企業將迎來全新的機遇。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