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廣汽埃安混改有亮點

  國有車企混改有了新進展。廣汽集團17日發佈公告,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增資共計融資25.66億元,增資完成後廣汽集團通過本公司自身及全資子公司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合計持股約93.45%,廣汽埃安員工股權激勵平台及廣汽研究院科技人員持股平台合計持股約4.55%,3家戰略投資者合計持股約2%,引發資本市場關注。

  廣汽埃安混改具有風向標意義。作為一個成立不到5年的國有車企,今天廣汽埃安已快速成長為“研產銷”一體的科技公司,在智能電動汽車賽道處於領跑地位。從銷量上看,2021年廣汽埃安達12萬輛,不僅遙遙領先其他國有車企,而且高於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從技術和產品上看,廣汽埃安先後發佈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超倍速電池技術、超視距召喚泊車、NDA智能領航輔助等行業引領性科技成果,其產品已“反向輸出”同集團其他合資企業,被業內稱之為“埃安現象”。

  不過,在廣汽埃安領跑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其優勢能否持續的擔憂。畢竟,和北汽新能源、長安新能源一樣,廣汽埃安也是國有企業。相對於民營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國有車企普遍存在體制機制不活、對人才吸引和激勵不夠等問題。汽車工業在世界上是公認的競爭性行業,如果沒有先進靈活的體制機制,如果不能吸引足夠資金和人才,是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持續發展優勢的。

  記得在一次論壇上,北汽集團原董事長徐和誼就曾對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表達了自己的“不服”,但又有些“羨慕蔚來的體制機制”,引發熱烈討論。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國有車企面臨的窘境。特別是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國內乘用車外資股比全面放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加快和深化國有車企體制機制改革就顯得更加迫切。

  然而,由於多種原因,國有車企改革並不容易。從過往經驗來看,“混”而不改、“混”而難改的不在少數。應該説,此次廣汽埃安混改方案有不少創新突破:一是激勵力度大。股權激勵覆蓋794人,出資18億元,覆蓋全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及重要科技人員。二是激勵模式新。科技人員跨企持股是國企混改制度創新之舉,體現埃安對自主研發能力的重視。三是鎖定週期長。股權激勵5年鎖定期,遠高於民企,為企業長遠發展和戰略實施提供了穩定製度保障。不少評論將之總結為“埃安混改模式”。如果這一模式能有效落地,無疑有利於激發經營管理和科技研發人員活力,增強廣汽埃安發展內生動力和市場競爭力。

  有人也許會説,國有企業混改不就是為了更快上市嗎?尤其是當前新能源汽車還處於賠本賺吆喝的階段,通過上市打造融資平台,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已成為很多從傳統車企分拆出來的新品牌套路。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理解未免膚淺或者片面。在現代經濟社會,資本固然是企業用於創新的槓桿,但對於一家有夢想的企業來説,上市融資絕不應是其混改的最終目的。“混”只是形,“改”才是實,混改的真正目的在於改掉束縛企業發展的不合理條條框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決戰決勝之年。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三年行動在質和量上都完成了階段性目標任務,但改革在一些企業和行業中仍存在不平衡現象。與其他國有車企相比,今天廣汽埃安的混改已跑在了前列,但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匯點上,面對中央提出的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新要求,廣汽集團作為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還需要以埃安混改為新的起點,自抬標杆,加壓奮進,實現更多新突破。(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經評論:廣汽埃安混改有亮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