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歷程,可謂碩果累累。
從債券市場來看,2005年10月,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IFC)和亞洲開發銀行開啓了外國機構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債券(熊貓債)之旅。2017年7月,內地與中國香港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債券通“北向通”)開通,海外投資者可以通過中國香港金管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直接購買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債券通“北向通”開通以來,3年多累計成交量超6萬億元,得到了境外投資者和國際市場的高度認可,投資者數量、交易規模、持債餘額均實現較快增長,取得亮眼成績。
從股票市場來看,2014年11月,首個資本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上海與中國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滬港通)開通。2016年12月,深圳與中國香港市場股票互聯互通(深港通)開通。北上資金自開通以來累計淨流入超1.31萬億元,流入規模持續擴大;港股通自開通後,南向資金呈現持續淨流入的態勢,兩地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推進,對雙方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從QFII與RQFII制度來看,2002年年底,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正式出台,外資真正意義上可以參與A股的買賣交易。2006年,為滿足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外證券投資和資產配置的需求,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推出。2011年年底,為擴大跨境人民幣的使用,鼓勵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人民幣資產,拓寬人民幣迴流和投資渠道,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率先在中國香港落地,後陸續拓展至韓國、新加坡、日本、歐洲等主要國家和地區。2019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宣佈取消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取消RQFII試點地區限制,並於2020年5月下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具體落實了取消投資額度的要求。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已形成以QFII/RQFII、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投資(CIBM)、滬(深)港通、債券通等多渠道開放的基本格局,為今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有序進行與健康平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這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股市與債市,帶來相當可觀的增量資金,增加我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為國內股市與債市帶來強勁的配置力量。同時,隨着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進一步打開,市場開放程度提高有望倒逼中國債市在市場流動性、信用評級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同時吸引長線資金對A股進行價值投資,促進A股市場不斷走向成熟,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展望未來,債市方面可進一步擴大熊貓債發行規模,推出絲路主題債券和“一帶一路”債券,允許更多外資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開展債券承銷和評級業務等;股市方面可持續推進A股納入國際指數,完善滬倫通啓動、中日ETF互通等機制,拓寬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不斷深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 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