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寧德時代與天齊鋰業的“論戰”使得動力電池回收受到市場熱議,一句“歡迎到廣東邦普看先進量產技術”的回應完美體現了寧德時代對其在動力電池回收技術的自信,板塊熱度再起。
不過寧德提到的先進量產技術究竟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誰能在電池回收領域獨領風騷仍未可知。
而今日,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迎來了一則大消息,行業格局或逐步明朗。
動力電池回收技術研討會即將召開
7月26日晚間,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佈通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茲定於8月3日在湖北武漢召開“動力電池可製造易回收的技術研討會”。
據悉,會議由分會理事長單位格林美武漢公司承辦。
格林美主營業務分為新能源材料業務和城市礦山業務兩大領域。
工信部曾公佈三批《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累計共有47家企業,業內將其稱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白名單。格林美旗下共有3家企業位列白名單之中。
格林美目前已在武漢、荊門、無錫、天津與深汕等地建設了五座動力電池回收與處置基地,並計劃在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佈局回收處理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格林美證券事務代表稱現階段格林美錳實現100%回收,鎳鈷回收率達97%,鋰回收則達到90%以上。
由於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低門檻與無序競爭等因素,即使作為頭部企業的格林美,該項業務對其業績的貢獻也仍然很小。據悉2021年,格林美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實現營收1.51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不到1%,公司的回收產能也大多處於閒置狀態。
格林美在2021年度業績説明會披露,目前其動力電池回收的產能設計總拆解處理能力為21.5萬噸/年,但去年公司動力電池回收量僅為8407噸。
而近日,為擴大鋰電池回收渠道,格林美連籤兩份合作協議。
7月24日晚間,格林美公告,與山河智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動力和儲能用鋰離子電池閉環產業鏈,推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業化;與青山子公司瑞浦蘭鈞能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全球範圍內共同構建廢舊動力電池及其廢料回收、資源化、再製造的全生命週期價值鏈體系。
動力電池回收勢在必行
從定義來看,動力電池回收是指對已使用過的報廢動力電池進行回收利用,防止其進入生態系統,對環境造成危害的一種行為,是碳中和實現的重要後端流程。
事實上,近年來隨着電動汽車數量的增加,退役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數量也大幅增加,退役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已是勢在必行。
從資源供給角度來看。動力電池回收是對鋰鈷鎳等資源供給的重要補充。一方面,以鋰資源為例,鋰資源供需或長期偏緊,動力電池回收長期看將成為鋰資源供給的重要補充;另一方面,建立成熟的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可降低未來我國鋰鈷鎳等資源對海外的依賴度。
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動力電池回收符合可持續發展國策。廢棄動力電池危害較大且屬於資源浪費,高效回收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國策,在資源二次利用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此外,2021年以來,由於動力電池原材料供不應求,導致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已成為動力電池企業的不能承受之重,這在倒逼上市公司加速佈局電池回收行業的同時,也直接刺激電池回收行業的快速發展。
而近日,工信部副部長張雲明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致辭表示,加快培育一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的相關企業。
長期來看,隨着產業政策不斷完善,回收工藝持續優化,疊加動力電池報廢量逐漸進入高增期,電池回收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據中信證券預測,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即將進入到報廢高峯期,2027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空間將超1500億元。
風口漸起玩家眾多,機會如何把握?
在潛力無限的藍海市場面前,電池回收領域參與者越來越多,從資源回收企業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新老玩家均在積極佈局。
首先,光華科技、天奇股份等第三方回收企業是這一賽道的先行者。
其次,鋰電材料供應商正積極參與,工信部公佈的第一批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就包括格林美、華友鈷業與廈門鎢業,中偉股份和贛鋒鋰業等企業也是該領域先進入玩家。蔚藍鋰芯和駱駝股份等廠商也在積極佈局。
此外,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電池供應商,以及蔚來等整車廠也積極佈局。
對於後市機會,光大證券認為,鋰電回收有助於彌補上游資源、特別是鋰資源供給缺口,鋰電回收市場空間及發展前景廣闊。建議關注具有技術和渠道優勢的回收企業:
1,具備完善金屬資源回收能力的鋰電回收企業:天奇股份、光華科技。
2,轉型切入鋰電回收領域的企業:旺能環境、浙富控股。
3,形成產業鏈一體化閉環的三元前驅體及正極企業:邦普循環(寧德時代)、華友鈷業、格林美、芳源股份等。
東吳證券稱,鋰電循環十五年高景氣長坡厚雪,再生資源價值凸顯護航新能源發展。重點推薦:天奇股份、寧德時代、比亞迪、華友鈷業、中偉股份、振華新材;建議關注:光華科技、格林美、南都電源、旺能環境、贛鋒鋰業、廈門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