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春天何時到來?重倉消費電子板塊的投資者在迷茫與期望中等待着。
7月7日,立訊精密低開高走,日內走出V型走勢。截至收盤上漲4.86%,股價為32.36元,總市值為2293億元。
若對比年內整體走勢,股價表現或許令投資者失望。從今年年初至今,立訊精密累計下跌34.23%,總市值蒸發超1300億元。
截至2022年5月20日,股東人數為34.09萬,相比今年1月末的23.9萬增加了10.19萬户股東。這10萬多試圖加倉或抄底的股民,大概率沒盈利,甚至被套。
立訊精密股價弱勢,一方面與消費電子板塊整體表現不佳有關。不完全數據統計,年內有44家消費電子概念股跌幅超過30%。
另一方面,與業績得不到市場認可有關。
2021年年報顯示,立訊精密歸屬淨利潤為70.71億元,同比下降2.14%,為上市以來第一次出現業績下降現象。該公司解釋稱,繫上遊產業鏈“缺芯少料”、原材料價格和運輸成本上漲、部分產品量產落地與出貨時間不同程度遞延等,導致公司經營成本上升。
2022年一季報顯示,立訊精密實現歸屬淨利潤18.03億元,同比增長33.63%,但相比2021年一季度增速下降了3.81個百分點。
資料顯示,2021年年末,消費性電子貢獻的營收為1346億元,佔收入比例高達87.46%,為公司第一大業務。
擺在眾多消費電子企業面前的一個殘酷現實是,當前手機行業景氣度正在下降。
2022年前五月,中國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為1.08億部(智能手機佔比為98.2%),同比下降27.1%。此外,IDC預測,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或下降3.5%。
立訊精密也在謀取多元化,正往可穿戴手錶、耳機、遊戲控制器、AR/VR 等方向發展。其中,虛擬現實產業是外界關注的熱門。
受益於宅經濟、技術進步、元宇宙概念升温等因素,2021年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超1100萬台,同比增長超92%。機構預測,2022年全球VR頭顯出貨超1500萬台。
不過,在虛擬現實佈局上,歌爾股份比立訊精密的“成就”與競爭力更加明顯。
歌爾股份早在2012年開始佈局VR/AR產業,董事長姜濱曾對外表示,公司在全球中高端虛擬現實頭顯領域市場佔有率達70%。
立訊精密曾表示,公司不會缺席VR/AR市場,且一直都有做相關方面的技術儲備和發展佈局。
在去年12月份,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表觀點稱,立訊精密為蘋果第二代元宇宙硬件之贏家,為其第二代AR/MR頭戴裝置供應商。
尷尬的是,在今年6月22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平台又下調了對Meta VR出貨量的預測,稱“Meta擬推遲2024年之後的所有新耳機/AR/MR硬件項目,將2022年的出貨量預測下調40%”。
消息發酵後,當日歌爾股份跌停,立訊精密大跌5.17%。
手機行業景氣度下降,而在佈局VR/AR新業務上的過程中,立訊精密既面臨着歌爾股份的強力競爭,又受制於海外科技企業的訂單需求。
我們關注到,立訊精密也切入了熱門的新能源汽車賽道。
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已形成汽車線束、連接器、智能新能源、智能網聯、智能駕艙/控制等主力產品線。
同時,立訊精密相繼收購福建源光電裝、德國 SuK、匯聚科技,進一步佈局汽車電子市場。此外,該公司還與奇瑞新能源擬共同組建合資公司,開拓為別人造好車的整車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業務。有觀點認為,立訊精密進軍造車行業是為Apple Car做準備。
從戰略正確性看,立訊精密此舉具有前瞻性,畢竟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潛力巨大。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350萬輛,機構預測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600萬輛。
不過,汽車類業務佔立訊精密營收比例還很小,有待進一步提高。2021年年末,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貢獻的營收為41.43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僅為2.69%,遠遠低於消費性電子業務的佔比。
立訊精密未來何時反轉?估計這是投資者非常關心的話題,主要看三方面因素:
一是關注手機行業何時復甦。據IDC預測,2023年手機市場將會以5%的增速復甦,但在疫情、海外高通脹陰影下,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二是關注VR/AR行業是否大爆發,出貨數據是否超預期。
三是關注立訊精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能否進一步取得開疆拓土,並展現在業績報表上。
立訊精密後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