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糧食生產出來以後,如何順暢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從產區到銷區、從工廠到超市?這個過程就是糧食流通,涉及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加工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日前,修訂後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發佈,自今年4月15日起施行。4月8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條例》出台的相關情況。
讓人民羣眾更安心更放心
糧食流通環節有多重要?會上介紹,近幾年中國每年生產的糧食超過1.3萬億斤,其中70%通過糧食流通進入到消費領域,總數量超過9000億斤。
據瞭解,《條例》是2004年制定的,2013年、2016年分別對部分條款做了一些修訂。“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糧食流通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長黃禕介紹,《條例》的本次修訂有多方面的考慮。
黃禕説,糧食經營主體、經營方式日益多元化;政策性糧食流通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些地方出現了糧食污染、變質等問題;流通環節糧食損失損耗的問題比較突出等,都需要通過完善制度規範進行綜合治理,建立長效機制。
以人人都關心的糧食質量問題來説,質量好壞,直接關係“舌尖上的安全”。影響糧食質量的既有土壤、水源、氣候等因素,也有種子、化肥、農藥等因素,還有儲存、加工、運輸等流通環節的因素。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介紹,此次《條例》修訂針對糧食質量安全的監測監控、入庫出庫檢驗、庫存質量管控、運輸過程質量管理、食用用途糧食管理和被污染糧食處置等方面進一步強化,努力做到讓人民羣眾更安心、更放心。
把政策性糧食管好用好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牽動人心糧情。根據防疫期間糧食市場供應的需要,有關部門適時投放政策性糧食,從而確保了國家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穩定。正是因為政策性糧食對於保障糧食安全作用極為重要,這次《條例》的修訂,把政策性糧食的制度完善作為重點。
通俗地講,政策性糧食是依託國家政策形成的糧權屬於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糧食,具體種類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儲備糧、最低收購價糧以及臨時儲存糧等。
“這次《條例》的修訂,主要針對實踐當中暴露出來的政策性糧食管理的薄弱環節、制度漏洞進行了完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黃煒説。
例如,《條例》要求嚴明出庫管理責任,嚴禁在政策性糧食出庫時摻雜使假、以次充好、調換標的物;不得拒不執行出庫指令或者阻撓出庫。嚴格糧食購銷動用程序,政策性糧食的採購和銷售,原則上要通過規範的糧食交易中心公開進行,也可以通過國家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嚴禁不按國家規定用途處置政策性糧食;嚴禁擅自動用政策性糧食。
“《條例》在政策性糧食管理方面進行制度完善,目的就是要把全國人民關心關注的政策性糧食管好、用好。”黃煒説,管好用好政策性糧食有利於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保障市場供應、支持產業發展。
老百姓飯碗有保障
保障糧食流通工作還需要財政大力支持。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負責人李海南介紹,中央財政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糧食流通工作。比如財政支持做好糧食收購,對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建立最低收購價制度,最低收購價水平按照國務院要求有序調整完善。當市場價格低於這一水平時,就啓動政策性收購;當市場價格水平回升超過這一水平時,實行市場化收購,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去”的底線,維護好種糧農民的利益。政策性收購糧食貸款的利息由中央財政負擔,並安排了相關收購費用。
目前中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
“總體上講,我國的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中國的糧食是安全的,老百姓的飯碗是有保障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負責人寇明説。
生產強。自2004年以來,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2020年糧食產量為13390億斤,創歷史新高,糧食產量連續六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供應足。“十三五”以來,國家加大糧食倉儲物流現代化建設,中國糧食倉儲設施水平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糧食庫存數量充足、質量良好、儲備安全,特別是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品種庫存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消費需求。
“總之,我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是經得住考驗的,能夠確保糧食市場的穩定供應。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把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寇明説。(記者 李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4月09日 第 03 版)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