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葉盛基:新能源汽車處於由“少年”向“成年”的過渡期

專訪葉盛基:新能源汽車處於由“少年”向“成年”的過渡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新能源汽車銷售佔全部汽車銷量的比重達到22.9%,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000萬輛。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從理論上來講,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2025年新能源汽車能夠完成20%的滲透率,甚至是超額完成,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到了非常重要的市場拓展窗口期,一方面需要提升技術質量,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克服成本壓力。他認為,隨着產業不斷成熟,技術質量不斷提升,綜合成本逐步下降,產業鏈供應鏈也逐步形成安全可控的體系,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持續發展。


新能源汽車發展已到了重要窗口期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你看來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是否提前實現2025年20%的目標?


葉盛基:從理論上來講,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2025年新能源汽車能夠完成20%的滲透率目標,甚至是有望超額完成;同時也期待後續整個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建設不斷強化優化。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諸多方面因素拉動,整個產業鏈發展不平衡,大部分車企仍在賠錢賣車,顯然這種模式不可持續。在整體產業向市場化發展的過程中問題會逐漸暴露出來,目前政府部門、產業上下游相關方正在積極努力,着手解決產業發展不平衡和不協調問題。企業方面需要不斷創新,向市場化過渡的過程中,加快產品技術創新和質量升級,同時不斷融合智能網聯技術和產業化落地運用,為產業可持續快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新京報貝殼財經:你認為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是否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葉盛基:結合產業判斷,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了重要的產業市場拓展窗口期。這一時期,面對各種挑戰:一方面需要提升產品技術和質量,另一方面還要努力克服成本壓力。


在後續沒有補貼的情況下,通過不斷改善新能源汽車整體使用環境,包括加快充電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會成為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利好因素;另外智能網聯技術不斷融入和運用,及其更加豐富、更加成熟,也會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青睞度和認可度。


隨着經濟的發展,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成熟,新的市場環境和發展規律逐漸形成,行業必將持續向前向好發展。同時,產業不斷成熟,技術質量升級,綜合成本也在逐步下降,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也將更加安全可控、更加強健和完善。


新京報貝殼財經:你如何評價我國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十餘年發展歷程?


葉盛基:很幸運我們見證了這一重要歷程。回顧10年前,在政策驅動及產業上下各方面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艱難推進……當時提出十城千輛,開始沒有幾個城市真正達到千輛,然後堅持,克服困難前行,一步步推進,走上快速發展,不斷提速……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的出台,實施強有力的補貼政策,以及各項使用環節的優惠政策的拉動,大大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快速發展。從產業層面來看,造車新勢力賦予新的活力、傳統車企積極探索創新都在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各家車企都在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而新產品和新技術需要有成熟的過程,需要社會各界以及消費者的寬容和呵護。經過這10年的努力和積累,新能源汽車這棵“幼苗”逐漸成長起來了,儘管途中出現了例如對政策理解、政策實施過程缺失和監管等小的差池,通過行業上下及時的調整、糾偏和改進完善,目前,新能源汽車處於“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關鍵時期。


新京報貝殼財經: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高低兩端發展強於中端的趨勢,這個格局什麼時間會發生變化?


葉盛基:我認為這是產業化推動過程和市場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正常情況。現在新能源汽車還處於逐步成熟發展的階段,市場產品呈現“啞鈴”形的市場結構,還需要有不斷髮展和成熟的過程,不用多長時期,將會逐漸往中間發展,最終形成“橄欖”形的市場結構。當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橄欖”形時,就意味着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熟了。


從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來看,A級車將佔據市場的主要市場份額。


新京報貝殼財經: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供應鏈、產品、技術和市場變革趨勢更加明顯,面臨的挑戰和複雜程度逐步增大。在你看來,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葉盛基:首先就是供應鏈要形成支撐,解決“缺芯少電”問題。


電池的問題,包括上游原材料在內該如何形成很好的供給。未來動力電池或將是材料多元化、技術多元化發展,不同場景不同應用功能可以選擇不同技術材料或者技術的動力電池。


對於動力電池稀缺的金屬資源也可以通過回收再利用進行部分反饋補充,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包括採用比較合適的商業模式來促進回收再利用事項的落地。


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發展也應該伴隨着整個市場的拓展,形成多元的市場需求,進而形成一個相對比較穩定、平衡和協調的健康的產業發展體系。


新京報貝殼財經:目前碳酸鋰的價格再度衝上50萬元/噸,你預計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何時迴歸理性?


葉盛基:這樣的價格確實要儘快迴歸理性,特別是伴隨着鋰礦的開採,生產週期的排程推進,後續價格應該會有所降低。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其他材料的動力電池開發運用也將減緩鋰資源的供應緊張。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關鍵期,車企核心競爭力如何構築?


葉盛基:車企核心競爭力的構築是逐步積累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毫無疑問,車企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通過不斷創新去積累,不斷將創新技術,運用到汽車產品上,體現在產品功能和性能優化和升級,滿足乃至超越消費者客户需求。


智能網聯的核心技術涉及智能座艙、智能感知系統、軟件架構等方面;從系統方面來看,包括動力系統、底盤系統、車身系統、電子電氣系統、能源補充及充換電系統等都需要不斷創新。只有掌握核心技術,這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逐步形成。


2030年高等級智能網聯汽車普及率或達20%


新京報貝殼財經:業內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是智能化,目前來看我國汽車產業在智能網聯領域的短板是什麼?


葉盛基:目前各國都還在努力探索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我國在智能網聯領域發展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中國在智能網聯領域的技術創新有相當的積累,為後續發展打下了基礎,對智能網聯技術的掌握也是比較完整和先進的,但還是存在短板和薄弱項目,還需要繼續努力。有些關鍵技術掌控能力不足,如汽車操作系統和汽車芯片(尤其是智能芯片)仍是我國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的短板,加強對汽車操作系統、芯片、軟件、自動駕駛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攻關力度,既需要自力更生,也需要加強對外合作。此外,我們還需進一步專注智能網聯汽車製造及配套體系的不斷完善。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你看來智能化汽車能夠真正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葉盛基:首先單車智能要不斷提升,然後通過不斷測試實踐積累車路雲協同經驗。在政府部門,特別是產業部門、交通系統等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在各有關企業的積極協同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特別是高等級的智能駕駛汽車會逐步在諸多場景測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然後通過數據打通和信息共享,車路雲協同跟進,單車智能水平不斷升級,這樣我們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推進速度就會很快。


新京報貝殼財經: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再到智能汽車,汽車產業技術創新不斷升級,產品競爭不斷加劇,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如何在全球化競爭中保持優勢?


葉盛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推進是相互促進的。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推動,把智能網聯技術有效地融入和嵌入到新能源汽車上,使得智能網聯技術得到很好的推廣運用,加速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的發展。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由於有智能網聯技術的嵌入應用,也進一步加速了它市場化的進程。


未來,這些技術不斷迭代升級趨於成熟,整個產業鏈也會逐步培育起來,新能源汽車產品成本會步入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同時智能網聯技術在不同的測試場景應用中及時發現問題和不斷改進優化,升級迭代趨於成熟,也將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快速健康發展。


輔助駕駛、部分高級別駕駛會逐漸普及,或將在8-10年後市面在售車型中20%-30%為高等級智能網聯汽車。在環境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車路雲協同逐步形成,高等級智能汽車或者智能無人駕駛車輛的應用就會逐步發展為常態。


綜合目前產業發展態勢,到2030年高等級智能網聯汽車的普及率可能在20%左右甚至更高,但這還有賴於未來產品的測試評價、高等級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驗證和推廣應用的情況。


新京報貝殼財經:儘管目前智能網聯汽車蓬勃發展,但業內認為在智能網聯汽車下一步發展中,安全是一個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問題?


葉盛基:不管是傳統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始終是最為重要的問題,也是永恆的主題。


目前智能網聯的一些技術在使用場景等各方面的成熟度還有待提升,所以需要在封閉或半封閉環境下做測試驗證和評價,特別是高等級智能駕駛,環境條件、車路雲協同、軟硬設施、信息技術等需要不斷地磨合和改進,磨合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升質量、提升安全技術可靠性的過程。


至於數據安全,我國會結合實際國情考量如何把握數據信息安全、產業安全以及個人隱私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目前我國現有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法規是否已經滯後於產業發展的需求?


葉盛基: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有一個過程,目前各方都在共同努力推進和解決產業化過程中有關標準的問題以及有關管理也就是法規問題。隨着技術水平的提升,法規水平也會提升,法規水平提升是基於標準水平的提升,這樣的發展過程也是伴隨着產業成熟的過程 。


新京報貝殼財經:按照智能化分級的評價是否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葉盛基:從總的趨勢來講,是分為L1、L2、L3、L4、L5,但在推動高等級智能汽車應用方面,現階段不宜過度強調去評定是L3還是L4,不要過度去強調等級,而要注重高等級智能汽車是在什麼場景下、什麼樣的功能應用下可以實現智能自動駕駛。


在推動高等級自動駕駛過程中,企業要勇於擔當,不斷創新,把產品做好,在產品層面儘可能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可靠保障;同時由於產業還在逐步成熟的過程,消費者在享受高技術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把安全把握在自己手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張彥君 劉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26 字。

轉載請註明: 專訪葉盛基:新能源汽車處於由“少年”向“成年”的過渡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