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場幾個焦點問題的看法

對市場幾個焦點問題的看法

《投資者網》陳元地

轉眼間,2021年進入第三季度最後一個月了。過些天再過箇中秋節,迎個國慶節,今年就進入收官之戰了。

回望今年已經走過的投資之路,許多人會感到前三季度“不容易”。市場始終難以擺脱“震盪市”格局,很難看見持續的大行情,不要説三大指數協同推進的飆升行情,就算各指數各板塊之間的“蹺蹺板”行情,也是各領風騷一小段,難以捕捉其中的機會。

怎麼看待這些令人費解的現象?怎麼應對已經悄然生變的市場?

其一,學會與“震盪市”打交道。對於A股的“震盪市”特徵,我們一年前早有判斷,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為什麼市場“下有底、上有頂”,我們也詳細解釋過其中的道理。這些判斷,被市場走勢一再驗證。

這樣的市場好不好呢?對於急脾氣的人來説,這個市場當然不好;對於沉得住氣的人來説,這樣的市場反而有好處。

一般急脾氣的人,在投資上喜歡all-in。要麼就滿倉殺入,要麼就全倉退出。這個方法,如今行不通了。

先來看年初至今各大指數的表現:上證指數上漲3.13%,深證成指下跌2.01%,創業板指上漲4.58%。可以説,今年以來市場的走勢,大部分時間都是晃晃悠悠,漲也不爽快,跌也不着急。等你似乎看明白趨勢追進去,就吃套了;等你看着要破位了,止損割肉出來,盼着一波大跌再抄回,又失算了。

只要追高又割肉搞幾次,每次少則損失3%~5%,多則5%~10%,今年就只能為填補資金賬户的“窟窿”而努力了。

與震盪市打交道的關鍵點,一是看懂市場的內在邏輯,二是要有足夠的耐心,我們曾再三提醒投資人,這樣的市場切忌“追漲殺跌”。

這一次,震盪市為什麼持續了這麼久?這既和內外大環境有關,也和上市公司的經營特徵有關。當前,整個社會都在艱難轉型,企業也不例外。

許多大企業不行了,中小企業想長大也不容易,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尋找新的方向,嘗試新的做法,而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其實,積極一點看問題,震盪市也有不少好處。比如,對於沉得住氣的投資人來説,只要看準了公司質地,在震盪市抱着股票心態更坦然。因為如果遇到大熊市,雖然個股質地不錯,也會因泥沙俱下,調整幅度很大。這對持股者考驗,還是比較大的;相反,如果遇到大牛市,大漲的往往是熱點和概念板塊,對於許多有質地但非熱點的股票持有者,也是一種折磨。

震盪市還有一個好處是,對於大多數股票,有一些漲幅就賣出,一般也不會“賣飛了”。

震盪市的第三個好處是,它會磨礪人的性格,如果你從這種市場成長了,對今後很有幫助。終究,大牛市或大熊市出現的時長,還是遠低於震盪市或平衡市。

其二,學會與“蹺蹺板”行情共舞。年初至今雖然指數漲跌幅都不大,但板塊間差異卻很大,一些順週期行業的板塊,今年表現亮眼,湧現出很多牛股。而去年表現較好板塊,今年基本上進入調整。

這些板塊之間的起伏,看似眼花繚亂,其實有內在邏輯。煤飛色舞、鋼花四濺(煤炭、鋼鐵、有色等股票的上漲),與產品價格普漲有關。而那些陷入調整的板塊,大都與估值過高有關。

這邊廂,之前股價被打低了,盈利水平卻看漲,所以股價開始上漲;那邊廂,股價已經漲得比較高,而盈利水平難以持續跟上再大漲,所以股價開始回調。由此形成“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

從這個角度説,券商板塊可以留意,因為它是典型的目前”股價未動、業績先行”的板塊。有關券商業績方面利好的數據很多,你只要百度“券商業績”幾個字,就有一堆相應的報道。幾天前,A股上市券商半年報披露完畢,諸如“上半年營收突破百億元規模的上市券商增至13家,而去年同期僅有8家。同時,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全部實現盈利”之類的報道比比皆是。

當然,券商上漲的邏輯也有變化,市場從關注其過去傳統業務的表現,到如今更關注其財富管理水平和規模。而且,這方面領頭的券商在股價上也已有所表現。

但從整體上説,券商板塊依然值得關注。一年來市場上眾多板塊輪動,還是沒能真正激發人氣帶動大盤再上台階,而完成這一任務的,非券商板塊莫屬。

其三,學會更加關注政策變化。毫無疑問,政策對於市場的影響比過去更大,想做好投資,必須密切關注之並且慢慢適應。教培行業的典型案例就不用説了,其實我們之前已有提醒,無論震盪市的總體格局,還是板塊之間的“蹺蹺板”效應,也與政策導向有很大關係。

最新的政策和機制變化是“北交所”來了。初步框架都已知曉,比如“精選層平移,同步試點發行註冊制”,以及“漲跌幅30%,有退市制度”等等。雖然更多細節尚待披露,但這件事往深層次上説,反映的是車到山前必有路,變化總會有的,有些是你可預判的,有些是你無法知曉的。對於未來將至的各種變化,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你只有調整心態做好轉型準備,才有勝出的可能,除此之外別無他途。(思維財經出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5 字。

轉載請註明: 對市場幾個焦點問題的看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