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復活不易,復興更難

瑞幸:復活不易,復興更難

編者按:本文來自創業邦專欄師天浩,圖源:圖蟲。

近來,瑞幸咖啡公佈的三則報告,又將大眾視野拉回。

9月21日晚間,瑞幸咖啡(下稱瑞幸)發佈三則公告,包括:公司與美國集體訴訟的原告代表簽署了1.875億美元(約12億元人民幣)的和解意向書;公司已向開曼法院正式提交了對可轉債債權人的債務重組方案;公司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包括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在內的2020年年報。

瑞幸此番舉動被外界看做是“里程碑式”的進展,同時資本市場也受和解消息的影響,在瑞幸發佈公告之日美國粉單市場股價一度上漲近19%,當日收盤15.05美元,是去年退市時10幾倍,總市值43億美元。

似乎種種跡象都在表明,經歷過至暗時刻的瑞幸復活了,但觸底反彈這條路又豈是這麼好走的,復活不易的瑞幸,復興恐怕會更加艱難。

公告背後的“復活之路”

2018年,瑞幸依靠“平價的外賣咖啡”迅速崛起,快速的開店節奏與新物種概念加持,引來資本的青睞,接連完成多輪融資,並在2019年5月,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本以為這會是一個“國貨之光”的逆勢故事,但是2020年初,隨着渾水機構(Muddy Waters Research)一份近90頁匿名報告的發佈,瑞幸涉嫌財務造假的事實被揭露。2020年5月19日,瑞幸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要求退市的通知;同年6月29日,瑞幸暫停股票交易,從納斯達克退市。

被資本催熟,又受到資本反噬的瑞幸被迫退市之後,面臨着三個選擇:其一是直接破產,從此消聲滅跡;其二是被巨頭公司收購,成為他人的一部分;其三是重組調整,等待重新上市。

從瑞幸近來發布的公告可以看出,它並沒有選擇前兩種方式,而是選擇了較為漫長的最後一條路。第一則公告,是關於瑞幸與美國證券集體訴訟的原告,簽署了1.875億美元的和解意向書,瑞幸將向2019年5月17日至2020年7月15日期間,購買其公司股票的全球投資者進行賠償。瑞幸在公告中強調,這份和解協議仍需得到監督公司進行附條件清算的開曼法院以及審理集體訴訟的美國法院批准。如這份和解協議最終達成予以賠償,再加上去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以1.8億美元的罰款與SEC就會計欺詐指控達成和解,瑞幸在美國的“訴訟債”或將告一段落。

第二則公告,是瑞幸已經向開曼法院提交了對可轉債債權人的債務重組方案,涉及發行新的一年期和五年期優先票據組合,每年向票據持有人支付9%的票息。據公告稱,公司已經與集體訴訟中的投資者代表達成了有約束力的和解協議,以充分解決在2019年5月17日至2020年7月15日期間購買公司股票的投資者的所有索賠,最終有效報告將於10月8日前遞交。

第三則公告,則是瑞幸經審計的2020年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公司2020年淨營收40.33億元,同比增長33.3%。營收結構方面,瑞幸咖啡2020年產品營收37.17億元,同比增長23.5%,佔總營收的92.15%;合夥店營收3.17億元,同比增長19.64倍,佔總營收7.85%。不過,瑞幸2020年虧損額接近26億元,雖然相較2019年的32.13億元收窄兩成,但較2018年15.98億元虧損擴大六成。

三則公告的發佈也算是瑞幸對過去一年風波以及外界質疑的一個正面回應。暫不提這三則公告,一年來瑞幸一直在積極自救。主要通過採取加快產品更新速度、降低優惠力度、精簡門店、削減營銷支出等措施來挽救自己。

據瞭解,2020年,瑞幸咖啡共推出了77款全新現制飲品,平均每研發22款產品時,只有1款產品能夠走向大眾。採用賽馬機制的新品研發催生爆品,今年上半年,一個月就賣出1000萬杯的“生椰拿鐵”成為爆品,而今年秋天最新上線的“絲絨拿鐵”,上線才9天,便突破270萬杯銷量成為新的“爆款”。另外,瑞幸相比前期的“撒錢”模式剋制了許多,據瑞幸年報顯示,2020年5月後,公司降低了產品的整體折扣水平,並終止了產品免費促銷活動。

瑞幸另一舉措,就是精簡門店。截至2020年11月底,瑞幸咖啡門店數從4507家減少至3898家,子品牌小鹿茶的門店數量也在減少,到今年5月31日,其門店從近300家鋭減至77家。與此同時,為把控成本,瑞幸咖啡還大幅削減了營銷支出。據瑞幸財報顯示,2020年的銷售及營銷費用為8.8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為21.7%,遠低於2018年的88.7%和2019年的41.4%。

三年時間,瑞幸歷經高光和至暗,其中更是經歷了董事會內鬥、管理層換血、監管調查以及各種訴訟、罰款等一系列打擊,但瑞幸選擇用迴歸產品和服務的商業邏輯來自救,以求復活。時至今日,瑞幸正在逐步走出陰霾。

險中求存的瑞幸,看起來要跨過自己的至暗時刻,要知道相比傳聞中112億美元的集體訴訟額度,現在的賠款可以説非常“划算”。然而,市場的競爭以分秒計,瑞幸即使成功“復活”,未來的路卻比退市前更糟糕,這一年間新對手如雨後春筍,瑞幸未來仍舊充滿不確定性。

競爭升級的“咖啡江湖”

市場從來沒有因為一家企業的變故而停滯向前,如今的咖啡江湖已經大變天,一方面市場規模越發龐大,另一方面吸納的玩家也是越來越多,咖啡賽道競爭進一步升級已成為既定事實。

今年4月份,德勤中國公佈的《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已經從最初的社交性場景需求,發展成了功能性需求。依靠咖啡來提神醒腦的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分別佔到78%、72%和68%,而在心理層面上對咖啡產生依賴性的消費者,也分別佔到了48%、41%和39%。這意味着咖啡已經成為多數人的生活必需品。

隨着咖啡消費習慣的增強,中國咖啡市場也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根據檸檬創投社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中國咖啡消費者將增加至3.54億,增長率約為6%。同時,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的數據顯示,預計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在2026年之前都會保持每年20%左右的年複合增長率。加速增長的趨勢正在壯大咖啡市場的規模,艾媒數據預測2025年咖啡市場將達到10000億元的龐大規模。

在此背景下,眾多玩家蜂擁進入咖啡賽道。大致可以歸為三類,分別是本土新興玩家、外資咖啡品牌、跨界選手。

首先,本土新興品牌繼瑞幸之後,再度吸引資本的關注。據媒體報道統計,僅2021年上半年,與咖啡行業有關的融資活動就多達28次,其中Manner、Seesaw、M Stand、鷹集咖啡、時萃Secre等14個本土精品咖啡品牌完成了融資,融資金額近70億元,投資方中也不乏有紅杉資本、IDG資本、騰訊創投等頭部投資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主打“連鎖、便宜、好喝”的Manner成為資本寵兒,僅在半年內就進行了3輪融資,並且背後是淡馬錫、美團龍珠、字節跳動諸多豪華資本陣營,資本的注入也使Manner單店估值上漲到1200萬美元。

其次,在資本不斷加碼國產咖啡品牌的同時,Tims咖啡,Peets咖啡、藍瓶咖啡等知名外資咖啡品牌,也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加速進入中國市場。而瑞幸一直對標的老牌玩家星巴克運營較為穩定,據《中國咖啡行業深度全景報告》顯示,星巴克全國的總門店數為5987家,其中一線城市門店佔比為29.78%,新一線為30.73%,二線城市佔比15.95%,並且星巴克的門店幾乎都集中在城市核心的商業區。

從星巴克的營收情況來看,2020年星巴克總營收為75億美元,約合482億元人民幣;2021財年第三財季季報顯示,營收為75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72.9億美元,同比增幅達78%。星巴克在店面數和瑞幸幾乎持平,咖啡飲品價格均價高出後者十幾元,但消費者選擇中顯然星巴克更有競爭力,這對於瑞星而言並不是好消息。

最後,新茶飲等跨界選手也在爭相佈局咖啡品類。“全球茶飲第一股”的奈雪,在2020年底開了家主營咖啡的“奈雪PRO”店,上線多款咖啡飲品;近日入駐北京前門大街的喜茶,也結合也結合果汁、氣泡水等產品推出多種咖啡產品。甚至知乎今年也開始跨界做咖啡,在7月份旗下自有消費品牌知乎知物已經推出了三款掛耳咖啡。

萬億規模的咖啡市場吸納玩家不斷湧入,這也使原本就很火熱的咖啡賽道變得白熱化。競爭升級的咖啡市場成為一個既藴藏機會又充滿挑戰的“江湖”,複雜的市場對於“大病初癒”的瑞幸而言,顯然不夠友好,然而阻擋瑞幸復興的攔路虎還不止這一隻,百廢待興的瑞幸難言lucky。

道阻且長的“復興願景”

瑞幸用超乎市場預期的速度復活,更是展開了被外界稱作“教科書般的自救”,儘管是“大難不死”,但醒來之後元氣大傷的瑞幸興起路途只會道阻且長。

一方面,從外部環境來看,市場留給瑞幸的時間越來越少,不斷崛起的品牌正在壓縮瑞幸的發展空間;縱使瑞幸是國內最先跑出來的咖啡品牌,在品牌、渠道、場景等方面擁有了先發優勢,但從上述咖啡市場的現狀就可以感受到如今競爭的激烈程度,就算瑞幸不曾經歷風波,應對諸侯混戰的市場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況且瑞幸經歷了一系列的重創,想要在市場中嶄露頭角只會難上加難。

另外,瑞幸的事件或許被玩家們看做“前車之鑑”,受此影響,新鋭品牌們不約而同採取了穩妥的發展方式,不再一味追求擴展速度,而是保持適度擴張。比如Manner今年的計劃是新開200家店,將總門店數提升至300家,而M Stand有望在今年內突破100家門店。瑞幸摔的跟頭為全行業節省了試錯的成本和時間,無形之中瑞幸成為他人發展路上的墊腳石。

另一方面,從瑞幸自身出發,重建信任需要一段時間,綜合多方面來看,瑞幸現在還不夠穩定;瑞幸因為財務造假大大透支信用,對中概股信譽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從當前瑞幸發佈的公告來看,瑞幸的第二春即將煥發,但市場上還是有大部分投資人處於觀望的態度。要知道粉單市場的風險是普通投資者難以預估且承擔的,加之交易量低容易被操控,股價走勢可信度是打折扣的。信任易失不易得,所以瑞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同時,瑞幸仍然面對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其發佈相關的刑事訴訟尚未有定論,需要得到監督公司進行附條件清算的開曼法院以及審理集體訴訟的美國法院批准,才能有一個大的推進。

此外,瑞幸曾經生意火爆與營銷、促銷等活動密切相關,如今沒有了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又大幅度削減營銷活動,雖然在極力用產品力來截流拉新,從近期發佈的財報中能夠看到截至2020年12月31日,瑞幸門店累計交易客户數量超過6490萬,也算是有些效果,但對於習慣了用券的消費者來説,依舊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而過程中面對層出不窮的消費選擇,不可避免的會損失一部分用户。諸多不確定性都成為瑞幸必須直面的壓力。

瞬息萬變的市場、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還未準備萬全的自己,每一個都成為瑞幸復興路上的阻礙,而市場、對手都不是瑞幸能夠控制的,能夠改變的只有自身。

參考文獻:

來咖——《瑞幸求生記:丟掉資本的西瓜,撿起產品的芝麻》

界面新聞——《瑞幸咖啡,死亡谷走了一遭》

投資人説——《瀕臨破產的瑞幸,終於被中國90後喝回來了》

閨蜜財經——《瑞幸咖啡12億解決集體訴訟!“復活”後,前景如何?》

遠川研究所——《瑞幸咖啡的翻盤企圖》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03 字。

轉載請註明: 瑞幸:復活不易,復興更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