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甩虧損包袱 鼎誠人壽欲“補血”破局

在壽險老將萬峯掌舵下,坎坷挫折之後重獲新生的鼎誠人壽復業之路行至何方備受市場關注。近日,一份現有股東擬增資7.5億元的公告再次將該公司推向風口浪尖。回顧過去,股東增資一度僵持近七年,被暫停開展新業務三年,償付能力充足率跌為負數,經營的不順也使得鼎誠人壽至今仍陷入虧損“泥潭”難以自拔。

不過,改變已然出現。設立健康險事業部、拓展分公司、續期拉動保費增長等戰略出現在公司發展規劃中。新的時點,鼎誠人壽將如何打破虧損難題,真正實現順應“保險迴歸保障”的發展趨勢走向騰飛值得關注。

擬增資7.5億

意在補充資金持續運營

經歷了股東、名稱、掌舵人等一系列變更,以及業務開展解禁之後正走向“新生”的鼎誠人壽,近日再度迎來重大事項——註冊資本擬增資7.5億元。

5月2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公告顯示,綜合考慮公司資金需求及持續運營的需要,鼎誠人壽董事會先後召開兩次會議決議增資7.5億元並明確了增資方案。增資完成後,鼎誠人壽的註冊資本將從12.5億元增至20億元。

具體來看,原第一大股東新光人壽出資1.875億元,持股比例保持25%不變,香江金控和柏霖資產出資2.5億元,持股比例由20%升至25%,深圳樂安居出資6250萬元,持股比例由11%降至10%,其餘兩家股東深圳市國展投資和上海冠浦房地產未參與增資,持股比例分別降至8.75%和6.25%。另外,此次增資無新增股東。

從此次增資前後的股權比例變化不難看出,鼎誠人壽將從此前新光人壽“一家獨大”的局面走出,變為新光人壽、香江金控以及柏霖資產“三足鼎立”。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除了新光人壽外,其餘5家股東均為地產公司。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壽險公司日益關注養老、健康等領域,相關領域涉及到的養老社區等項目則與地產相關,如果地產股東與保險公司在戰略上有某些協同,保險公司也將得到股東在相關領域優勢的助力去發展業務。

而對於此次擬增資的背後具體原因,以及增資完成後擬運用於哪些業務開展等,北京商報記者發文採訪鼎誠人壽,但截至發稿前並未收到相關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增資早有跡象。鼎誠人壽曾在2019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及,復業初期公司的資本性支出和費用支出規模與保費收入規模相比較高,預計將面臨一段時間淨現金流為負的狀況。公司將在資產配置上保持適度流動性,嚴格控制費用支出,積極拓展新業務以增加保費收入,與股東溝通協商進行增資,在滿足公司經營發展需要的同時做好現金流匹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坦言,中小型保險公司如果持續擴展業務,背後確實需要資本的支持。由於業務快速拓展期間,資本金的損耗也會增多,尤其是當下,保險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一些中小主體為了實現業務的發展,可能在資金的回報率方面會更高一些。換句話説,也就是一些產品的負債成本提高,因此,對資本的損耗也會更多,也就需要通過補充資本金來推動業務的持續發展。

命途多舛

成立至今仍陷虧損“泥潭”

若7.5億元的增資獲批,將給剛經歷一系列變動重獲新生不久的鼎誠人壽再打一劑強心針。

公開信息顯示,鼎誠人壽成立於2009年3月,是一家全國性合資壽險公司,前身為新光海航人壽保險。新光海航人壽起初含着金匙出生,由海航集團和新光人壽共同出資設立,註冊資本5億元,二者各出資2.5億元。不過,該公司並沒有很快展現出盈利能力,連續多年淨利潤虧損在0.4億-1億元,疊加業務推進和費用支出,資金的壓力也在加大。

隨後,新光海航人壽開始推動增資,2012年4月,新光人壽和海航集團曾同意增資5億元,但後續由於海航集團未能履約,增資計劃遲遲無法推動。由此,資金得不到補充的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一路下滑,2015年上半年末,該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至-179.71%,按照償付能力分類標準,為償付能力不足類公司,也導致監管對其採取了暫停增設分支機構、責令公司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開展新業務的監管措施。

新業務一停就是三年。2018年10月,隨着銀保監會的一紙核准公告,該公司僵持近七年的股東增資事項終於迎來轉機。據彼時公告顯示,銀保監會批准新光海航人壽變更股東及變更註冊資本。其中,註冊資本由5億元增至12.5億元,海航集團正式退出股東之列,柏霖資產、香江金控等5家地產系股東加入。

首次增資後不久,高管換血、更名、監管措施解除等事項接踵而至,新光海航人壽“變身”鼎誠人壽。2019年1月,新華保險原董事長萬峯被聘任為鼎誠人壽臨時負責人,同年5月,正式出任董事長一職。1個月後,鼎誠人壽暫停增設分支機構及開展新業務的行政監管禁令也獲解除。另外,部分原“國壽系”的元老劉起彥、王文祥等也相繼加入鼎誠人壽,擔任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等要職。

不過,截至目前,在萬峯掌舵近一年後,“重生”的鼎誠人壽虧損“魔咒”仍在持續。據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該公司淨利潤約為-1.1億元,較2018年的-0.79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另外,據最新一期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鼎誠人壽淨利潤再度虧損3147.86萬元。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於鼎誠人壽而言,長期積弱和業務發展停滯的狀態或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得到恢復,疊加今年以來的疫情影響,淨利潤仍處虧損狀態也是可以預見的。

展業動作不斷

發力健康險期繳業務

雖然虧損“窘境”仍在,但鼎誠人壽也正做出改變。在新華保險任職時就確立了發力健康險,通過續期拉動保費增長模式的萬峯,將這一模式也帶到了鼎誠人壽。

據公司官網披露,萬峯在2020年第二次司務會上表示,疫情短期內將對保險行業發展有一定影響,但近期監管部門聯合多部委出台了新政策,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健康保險、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以及大力發展專項保險的指導意見,這意味着保險業經營環境開始發生變化,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而發展健康險業務的模式也正在鼎誠人壽內部鋪開。據近兩次董事會審議議案情況可以看出,鼎誠人壽擬成立健康保險事業部。在數據方面,2019年,鼎誠人壽健康險業務的保費收入約為1557.1萬元,較2018年的1486.4萬元新增70.7萬元,同比增長4.76%。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該公司健康險業務收入為1217.52萬元,同比大增158.25%。

另外,在分支機構方面,此前僅有海南、陝西和江蘇3家分公司的鼎誠人壽,在近期也正審議設立北京分公司的議案;在開展續期拉動保費增長的模式方面,2019年,鼎誠人壽期繳業務續期收入高達8650.37萬元,佔期繳業務總量的97.88%,同期該公司則無躉繳業務。

朱儁生表示,當前,續期拉動保費增長已基本成為行業共識。由於躉繳主要依賴一年期的業務推動發展,波動性較大。因此,要發揮壽險的核心競爭力,還是要強調其長期儲蓄金和保障的功能。對於壽險公司而言,前期做期繳業務,可能從相對短期限開始做起,比如五年期,但隨着業務的逐步發展,可能就逐步到十年期或以上。在期繳業務佔比提升的基礎上,保險公司業務的穩定性也會隨之增強。

不過,在朱儁生看來,中小型險企發展期繳業務也難點仍存。一方面,期繳保單多是由個險渠道來做,但目前多數中小主體還沒有建立有效的個險團隊,更多的還是借道銀保渠道或中介機構。而對於銀保渠道而言,雖然已在轉型,但躉繳業務的佔比仍然較高。“中小型險企如果想主要發力期繳業務,可以在銷售渠道上多下一些功夫,比如藉助於銀保渠道和銀行的合作,更多的做一些期繳保單,也慢慢地建立屬於自己的核心代理人團隊等。”朱儁生如是説。

對於公司下一階段工作的展開,萬峯表示,首先是做好總部的工作謀劃。做好戰略規劃統籌、制度流程及內控體系建設工作,要做到善於分析當前形勢、能夠判斷具體問題,並提出合理解決方案。其次是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思想。此外,還要積極謀劃,突破困境。針對不同羣體策劃產品組合,創新培訓工作方式,為銷售人員和渠道人員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要結合當前網絡銷售賣點制定營銷策略,儘快實現網絡銷售突破;要加大養老年金保險產品開發力度,突出利益保障,針對不同羣體制定多樣化的專屬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劉宇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9 字。

轉載請註明: 難甩虧損包袱 鼎誠人壽欲“補血”破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