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徐紅),17日,生物藥CDMO平台藥明生物(02269.HK)公佈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集團實現收入19.4億元,同比增長21%;經調整淨利潤7.3億元,同比增長41%。分析認為,公司業績符合預期。
具體來看,截至6月底,集團綜合項目由2019年6月底的224個增加至2020年6月底的286個。其中,臨牀前項目按年增加33%,至141個;早期(第I及II期)臨牀開發項目及後期(第III期)臨牀開發項目,分別升22.5%及26.7%,至125個及19個。期內,集團成功將12個項目,由臨牀前開發階段,進展至早期臨牀開發階段。此外,未完成訂單量總額從2019年12月31日的51.02億美元升至2020年6月30日的94.64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藥明生物的研發生產服務平台涵蓋各類生物藥,除了傳統的單抗外,還有比較複雜的融合蛋白、雙抗、ADC抗體偶聯藥物、酶等。而如果分產品來看的話,在今年上半年,公司雙抗及ADC項目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單抗業務也超預期地實現了一定的增長。
對此,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博士在18日的線上媒體交流會上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上半年雙抗及ADC項目增長勢頭尤其顯著,截止2020年6月底,集團共有26個WuXiBody™雙特異性抗體項目以及30個ADC項目處於研發階段。
“單抗業務在上半年能有超出預期的增長則是由於新增了多個新冠項目。”陳智勝博士又補充道。
據瞭解,受疫情影響,藥明生物在上半年雖然有2個月業務運營被部分拖累,不過,集團也因此收到了大量的抗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項目詢單,在短短3個月內簽訂逾10個項目,這些訂單來自中國、美國、歐洲、新加坡等全球多地。“預計今年新冠中和抗體項目有望為集團貢獻約8000萬美元的收入,明年這個數字甚至還能翻番。”陳智勝博士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半年,藥明生物新藥臨牀試驗申請(IND)項目交付週期由平均15個月縮短至12個月。其中,針對某個新冠項目的交付週期大幅縮短至2.5個月。
對此,陳智勝博士認為,在疫情緊急的情況下,這也是公司能領先競爭對手贏得大筆訂單的原因之一。而實現這種超業內平均的“速度與效率”的秘訣則緣於企業內部的執行與協調能力,以及較強的技術實力。
“比如,我們可以把一個項目的不同階段分拆成幾部分同時進行,這就加快了速度。但與此同時,這也會增加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仍然能夠零失敗順利完成項目,靠的就是我們的技術能力以及對這個行業的理解。”陳智勝博士解釋道。
“我們有個客户,其實在與我們合作前已經同我們的海外同行商談了近兩個月,但最終還是找了我們,因為我們做得更快。”他説。
隨着疫情的發展,全球多款新冠疫苗陸續推進研發,而藥明生物在疫苗領域的亦已啓動佈局。2019年5月,藥明生物曾宣佈公司與一家全球疫苗巨頭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雙方簽署了合作意向書(LOI),將新建一座疫苗專用生產基地服務全球市場。
在18日的交流中,陳智勝博士表示,目前集團子公司藥明海德有新冠疫苗項目在談,但因為未最終達成,因此暫無法做更多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