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國資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2020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央企累計實現營收30.3萬億元,同比下降2.2%;累計實現淨利潤1.4萬億元,同比增長2.1%。
利潤實現正增長的同時,央企負債結構得到改善。截至2020年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4.5%,實現了“2020年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不高於64.7%”的目標任務。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下一步將由降槓桿向穩槓桿轉變,確保大多數企業負債率保持穩定,
近八成央企淨利潤正增長
“2020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確確實實是大落大起、波瀾起伏。”彭華崗感慨道。數據顯示,2020年央企累計實現營收30.3萬億元,同比下降2.2%;累計實現淨利潤1.4萬億元,同比增長2.1%,近八成央企淨利潤正增長。
雖最終淨利潤實現正增長,但相比2019年全年淨利潤增長10.8%,去年央企增速大幅放緩。
一季度,多數央企由於新冠疫情疊加油價暴跌、政策讓利等因素,大受影響。2月中央企業淨利潤只有5.1億元。“央企每個月的淨利潤約1000億元,5.1億元幾乎可以説是顆粒無收。”彭華崗説。
3月以來,央企帶頭率先復工復產,深化提質增效,3月和4月效益開啓觸底回升,5月效益恢復到同期的九成,6月實現了正增長,並且創了歷史新高。去年下半年以來,月度淨利潤同比增速始終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同時,央企去年投資和研發投入穩步增長,為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020年,央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房地產投資)2.8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9%。尤其是通信企業加快5G網絡共建共享和商業應用轉化,全年固投同比增長9.9%;發電企業加大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投資力度,全年固投同比增長27.4%。
由降槓桿向穩槓桿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降槓桿圓滿完成目標任務,有效防範了財務風險。截至2020年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4.5%,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實現了“2020年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不高於64.7%”的目標任務。
2020年央企帶息負債比率37.7%,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負債結構明顯改善,償債能力有所增強,守住了不發生債券違約風險的底線。
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看來,高槓杆、高負債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一家國企過度負債,往往也是不計成本、盲目擴張的體現。“降槓桿減負債,有利於國企建立預算硬約束,從而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另外,當前一些地方國企陷入了債務違約風險,降槓桿減負債,也是各級政府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吳剛梁告訴記者。
國有企業槓桿率監管的大背景是供給側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國資委自2017年來全面推進中央企業降槓桿減負債防風險工作。
2018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意見,對國有企業降槓桿提出了總體要求,明確要求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到2020年末比2017年末降低2個百分點左右。
此外,國資委制定了負債率分類管控方案,按照管控線和警戒線實施分類管控,加強重點債券風險管控;對中央企業債券佔帶息負債比重實施分類管理比例限制,嚴控高風險企業短期債券佔比,要求企業將資金高效投入到主責主業。全面加強高風險業務管控;全面排查金融及金融衍生業務的風險,嚴控對外擔保、PPP等高風險業務,堅決禁止融資性貿易。
“目前中央企業的信用評級情況還是良好的,資本市場認可度比較高,債券規模總體合理,資金接續是安全可靠,風險基本上是可控在控。”彭華崗説,下一步,將由降槓桿向穩槓桿轉變,確保大多數企業負債率保持穩定,高負債子企業負債率儘快迴歸合理水平,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債務風險的底線。
同時,國資委也將進一步加強對地方國資委債務風險管控的指導,推動各地方國資委建立債券風險防控、日常監測、重大風險報告等工作機制,切實提高地方國有企業的債務風險防控能力。
2021年完成三年改革任務七成以上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彭華崗介紹,三年行動在2020年啓動以後,在很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重大進展。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市場化經營機制建設邁出新的步伐。去年新增22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涵蓋了近1.8萬名關鍵核心人才。中央企業集團總部部門數量平均壓縮超過17%,人員編制平均減少20%,企業活力和效率得到了明顯增強。
在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混改積極穩妥地推進,2013年以來,中央企業累計實施混改4000多項,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5萬億元。2020年國資委專門成立了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將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另外,2020年中央企業一年當中實施混改超過了900項,引入社會資本超過2000億元。中央企業對外參股的企業超過6000户,國有資本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這種雙向的混改,推動了各類所有制企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培育形成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的“隱性冠軍”企業。
“混改一直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要在‘積極’與‘穩妥’中尋求平衡。預計混改仍是今年國企改革的重點與難點。混改會向縱深發展,監管部門不再片面追求‘混改面’,而是要在‘引機制’方面下功夫,同時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吳剛梁告訴記者。
彭華崗表示,今年國資委將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要辦事”的要求,力爭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總體改革任務的70%以上,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為2022年全面完成三年行動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將重點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更加清晰;同時,更加註重激發活力,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各層級企業普遍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進末等調整和用工市場化,堅決破除“平均主義”“大鍋飯”;更加突出基層創新,鼓勵支持“雙百行動”“科改示範行動”、區域性國資國企改革和深化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等專項工程的企業率先改、大膽試,使改革政策直達基層。
“中國國有企業由投資刺激為主進入了提升管理階段。”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一方面是要在體制機制上放開搞活,一方面與經濟佈局結構的調整有直接關係。通過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監管體制的變化,一方面有助於推動經濟佈局結構調整和質量性重組,一方面有助於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