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後,社會各界對養老問題的討論更加熱烈。業內人士認為,在我國養老三支柱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要提高養老金替代率,發展以商業養老保險為主的個人養老金必要且緊迫。
經研究機構測算,以養老金替代率達到60%-90%的目標反推,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別。但是,要將養老需求轉化為實在的養老金,尚需要多方面發力,其中,加大税收優惠力度、建立養老金個人賬户制的呼聲一直較高。
缺口意味着市場
在我國養老三支柱中,第一支柱即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為商業養老保險為主的個人養老金。目前,我國養老三支柱的發展極不平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約為9.99億人,“廣覆蓋”特徵明顯,主要是保基本,同時也是目前我國居民養老最重要的支柱。在第二支柱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有10.5萬户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718萬人,企業年金積累基金約2.25萬億元。多位業內人士提到,近年我國企業年金覆蓋面較窄且發展遲緩。而商業養老保險等個人養老金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其“支柱”作用尚未體現。
隨着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金缺口壓力正在加大。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去年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報告》預計,未來5年-10 年時間中國約有8萬億元-10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且缺口將隨時間推移進一步擴大,將給未來養老保障帶來較大壓力。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基本養老金替代率逐步下降,全國平均已不足50%,今後可能還會下降。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在此背景下,大力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為主的個人養老金市場的發展非常必要。
我國商業養老保險未來有多大的市場前景?相關機構進行了測算。方正證券認為,在樂觀/中性/悲觀情況下,到2030年,預計商業養老保險的原保費分別將達到1.46萬億元/0.34萬億元/0.14萬億元。中信建投則以目標替代率進行測算,其表示,假設目標養老金替代率為60%-90%,完美情況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規模約為20.6萬億元至33.5萬億元,其中,商業養老保險市場規模約為8233億元至60283億元。
據人保壽險黨委委員、副總裁王文介紹,截至2019年底,我國居民的金融資產總量為160萬億元,其中近100萬億元是銀行存款和理財資金,絕大多數是一年期以內的短期產品。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可以將這100萬億元的短期儲蓄類金融資產轉化成為長期穩定、相對安全又有一定收益的養老資金。
賬户制預期強烈
目前,我國的個人養老金髮展為何比較慢?要將理論上的市場空間轉化為實際的養老金,需要從哪些方面發力?業內人士認為,税收優惠、賬户制管理將是促進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利器,業界也有很高的期待。
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房連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税收優惠激勵不足、部門政策分割、管理體制複雜等原因,制約了個人養老金的發展。不過,這一現狀有望逐漸打破。從税收優惠看,2018年開始試點的税延養老保險僅覆蓋了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3個地區,今年6月1日開始試點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覆蓋了浙江省和重慶市兩個地區,但該試點並未接入税收優惠政策。“税收政策是撬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槓桿’,是決定第三支柱發展前途的關鍵。”房連泉表示。他建議,實行“雙向税優”政策,在實行“延税型”的 EET(退休領取時納税)的同時,設立“免税型”的TEE(投資和領取時免税)賬户,也就是對賬户實行税後繳費,但在退休領取時實行全免的政策,對投資收益和繳費均免徵個税。同時,建議大幅提高税延額度,增強個人參保積極性。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從全球範圍來看,税收優惠措施是大力發展養老保險非常重要的政策保障。目前中國老百姓的養老金融需求和認知在不斷上升,但供給端的創新和突破還不夠,養老產業所需的基礎設施以及配套服務不夠完善,包括税收優惠等相配套的政策和機制還未完全同步,這也是當前養老金融領域雷聲大雨點小的主要原因。
同時,業界對個人養老金賬户制的預期十分強烈。根據國務院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今年,人社部、財政部和銀保監會將牽頭出台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且持續推進。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該政策將明確個人養老金的頂層設計,賬户制管理或將真正落地。所謂賬户制,即個人擁有養老賬户,該賬户後台與税務部門對接,個人的商業養老保險、養老基金等都通過該賬户進行交易,但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前,賬户資產不得變現領取。“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將個税遞延養老保險和公募型養老目標基金進行整合,賦予二者同等待遇的税優政策扶持,形成全國統一的操作平台。”房連泉指出。
王文表示,賬户制、透明化的管理有利於培育和提升保險公司經營管理能力。賬户式管理,投保人可以根據其不同年齡階段的生活需求和風險偏好在不同風格的投資組合間進行選擇和轉換,也對推出相應產品的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提出更高要求,必須提升投資管理能力以及跨週期的長期資產配置能力。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