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日報近日的報道,小到首飾大到彩電,近期經濟日報記者在走訪外貿企業時發現,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頗為嚴重,但目前回暖跡象明顯 。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我國外貿出口達1.6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不僅刷新了疫情暴發至今的紀錄,更創下去年3月以來的新高。
9月10日,湖南省資興市重點出口民營企業偉豐實業公司,工人在製作、檢查出口玩具產品。隨着國際貿易訂單日益碎片化,再加上疫情倒逼海外市場加速線上化,外貿企業正在從傳統的批發出口模式轉型跨境電商模式。今年上半年,中國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台出口增長28.7%,遠高於同期中國出口整體增速。不少新興跨境小微電商呼籲政府的扶持政策能跟上企業變化,向跨境物流、企業認證等領域傾斜 。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後,普通的外貿訂單大幅下降,義烏市合創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俞金松判斷,他們的外貿銷售額將下降30%。此時,跨境電商平台成為一種選擇。“以前義烏工藝品大多是批量生產,開一次模就能做成千上萬個產品,直接批發給商超客户,薄利多銷,掙錢容易。”俞金松説,“別看現在我們單條賣得貴,但掙的是辛苦錢,每一個客户都要有接單、設計、定製、發貨、售後等多個環節,很複雜,沒有幾個外貿廠願意接這種細碎的買賣。”
説實在外貿訂單的大規模取消,一點都不讓人意外,整個中國對外貿易體系的變化,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呢?
首先,在當前全球黑天鵝都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的情況之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必然會受到世界經濟發展狀況不好的拖累,所以當前短時間內出現一定程度的外貿訂單量的下降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畢竟我們從世界各國的消費情況就能夠發現,現在世界各國實際上消費能力都在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行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像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實際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市場萎縮,大多數人都在家裏蹲的狀態,實際上導致了消費能力的大幅度下降,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失業和收入水平的下滑,都會對中國的外貿產業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這種短期內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説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其次,我們要考慮當前的變化很有可能也是一種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的變化,我們看到前不久阿里所推出的柔性工廠也代表的是整個消費的趨勢,正在發生一個根本性的變革。原先大家基本上用的都是走量的模式,通過大規模的生產模具之後,大批量生產製造,從而快速降低成本,但是我們越來越發現,隨着整個消費趨勢的變革,大家的消費方式已經開始由原先走量的模式變成了個性化的模式,所以工廠需要更多的數字化,也以及更大的變化彈性,從而才能夠真正服務整個市場的發展,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中國的外貿企業其實也要考慮的是自己如何進行轉型升級,原先的大規模製造的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讓自己由一個大規模的剛性製造變成小而美的柔性製造,能夠不斷滿足市場多變的需求,才是中國製造業企業,特別是外貿出口企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面對着當前的短期下滑,整個中國的外貿企業需要做什麼?一是外貿企業必須要考慮在外貿訂單出現一定程度下降的情況下,自己要該如何維持自己現金流的穩定,維持自己的生存,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口轉了一些,通過內外兩條腿走路,藉助類似於拼多多、淘寶特價版等企業的模式來進行自己整個市場的拓展,從而推動自身內部利潤水平的提升。二是在中長期的情況下,對整個市場進行一定的調研和預判,從而真正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物美又價廉的產品,讓外貿成為自己的優勢所在。三是從長期的角度出發,進一步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讓自己擁有真正柔性製造的能力,不斷的去符合時代的潮流和發展的方向,從而才能夠保持自己長期而穩定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