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底掀起的公募基金熱延續至今,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依然有翻倍基金出現,最高收益超過了120%。
“去年我是第一次買基金,卻實現了近30%的收益。”去年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很多投資都宕機的時候,不少人都湧向了基金,並且嚐到甜頭。但其中不乏諸多新手,對於在哪個渠道買基金比較好,這個問題仍然是新基民的困惑之一。基民困惑背後則是烽煙四起的基金代銷江湖。
傳統的基金購買渠道以銀行、券商為主,但2015年前後,基金代銷渠道迎來一大轉折,隨着互聯網機構相繼拿到基金代銷牌照,便開始不斷蠶食傳統基金銷售渠道銀行、券商的份額,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和其他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佔比四年間迅速從2.87%上升至2019年的11.62%,基金代銷邏輯開始生變。
在此背景下,近日,頻繁有銀行打折賣基金,華夏、興業等銀行發佈公告,對部分代銷基金的申購費率進行限時優惠,其中,部分基金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上的申購、定時定額申購費率低至1折。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指數型基金和前端收費的A類基金成申購費率打折的熱門。
銀行為甚要打折賣基金,是單純的銀行財富管理升級,還是保衞銷售渠道的戰術?未來還會持續嗎?基金代銷江湖還將如何演變?
圖/IC
為什麼打折賣基金?
平安招行等申購費率低至1折銀行財富管理升級or銷售渠道保衞戰
近日,頻繁有銀行打折賣基金的消息出現,華夏、興業等銀行發佈公告,對部分代銷基金的申購費率進行限時優惠,其中,部分基金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上的申購、定時定額申購費率低至1折。
事實上,銀行打折賣基金的現象並不罕見。今年7月,就已經出現一波銀行打折銷售基金的高潮。
7月2日,招商銀行宣佈將推出公募基金差異化費率體系,超過千隻權益基金申購費降至1折。7月15日,平安銀行宣佈大手筆降費,線上主推C類基金份額,0申購手續費,覆蓋1600只基金;同時超3000只A類份額基金申購費率降至1折。
今年以來,還有郵儲銀行、天津銀行、浙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加入代銷基金申購降費行列。
對於銀行機構打折銷售基金的舉動,市場對此有所爭議,有人認為這是銀行為留住客户,進行財富管理升級,不得不作出的“低頭”,有人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營銷手段。
一位新生代基民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我最初通過銀行購買基金,畢竟工資都通過銀行發放,但是銀行每投資一筆都要手續費,今年4月經朋友介紹知道了獨立基金銷售平台,所以目前的基金投資都已經轉到互聯網平台。”
德邦基金首席市場分析師吳煊表示,銀行本身是傳統的基金代銷渠道,但近兩年隨着天天基金、螞蟻等第三方平台銷售份額持續提高,再加上基金投資者趨向年輕化,特別85、90後更習慣於在網上直接購買基金,這對原有銀行代銷渠道的新增規模和保有量都產生了影響。
“所以銀行為了保住份額,也就選擇了所謂的打折的銷售手段,尤其是在首發基金的時候。”吳煊説,不少銀行銷售基金“1折”都比較普遍了。
券業資深人士王劍輝則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銀行代銷基金打折是一個正常的市場行為,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因為銷售基金的有些成本是剛性的,所以不會永遠處在打折狀態。打折銷售是一種營銷手段。
券商平台也不甘落後,某中一小型券商理財人員向記者表示,“我們銷售基金費用打折已經延續兩年了,2020年初就打出了低至0.1折的廣告。”但他指出,很多投資者都不關注認購費或贖回費,基金銷售打折對於買賣基金的成本是不同的,正常銀行的手續費幾乎是不打折的,因為銀行賺的是申購費或是認購費,但是我們大部分的1折甚至0.1折。
上述券商人員舉例表示,通常基金的認購費是1.5%,如果購買1萬元的爆款基金,銀行不打折的話,基金認購費是150元,而1折的手續費只有15元。
哪些基金費率在打折?
指數型基金和前端收費的A類基金成打折熱門
目前哪些基金申購費率在打折?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此前聲明打折的銀行中得知,招商銀行目前認購、申購及定期定額投資的指數型基金、摩羯智投等基金簡易組合、以及債券型基金已實現費率折扣,其中指數型基金享受申購費1折的優惠。其他類型的基金也在陸續執行1-8折優惠。
中國工商銀行2021年指定基金申購費率優惠活動,自2021年8月28日至11月30日,個人投資者申購或定投處於正常申購期的指定開放式基金(僅限前端收費模式),可享基金申購費1折優惠。
而平安銀行此前所推的“逢8”1折日活動目前已下線。
值得注意的是,從以上的優惠活動可以發現,銀行打折基金中,指數型基金和前端收費的A類基金則是聚焦點。
為何指數基金成為打折熱門?王劍輝指出,指數型基金銷售成本相對較低,管理成本基本是所有基金種類中最低的,同時,在行情好的時候,指數基金的表現也較平均化,不會讓人太失望,避免者市場上行基金不賺錢狀況。“可能多數的投資者,特別是中老年投資者對指數型基金並不十分了解,所以各機構通過打折推廣來增進大家對它的瞭解,進而提高其市場銷售空間。”
就不同份額的基金而言,市場早有分歧。據瞭解,基金買賣的費用主要包含認購費和贖回費兩部分,通常A類基金屬於前端收費,C類則屬於後端收費,不需要提前支付認購費,但在贖回時,基金公司會根據持有時間收取基金管理費和銷售服務費。
有業內人士指出,傳統銀行渠道多銷售的是A類份額,收取一定的認/申購費,而該費用也給銀行貢獻了不少利潤。比如,以股權和混合型基金代銷規模居於第一的招商銀行來看,2020年,該行財富管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285.24億元,同口徑較上年增長35.68%,其中,代銷基金收入94.34億元,同比增長99.45%。
有業內人士指出,最初互聯網平台多主推C類份額,以較為低廉的前期投資費率,吸引了很多年輕客户的注意,並在迅速崛起後,快速切入A類份額,費率普遍1折,甚至0.1折,開始迅速搶銀行的飯碗。
不過,吳煊指出,A類和C類差別並不大,購買A類還是C類基金,主要看持有期限。
“如果持有期限偏短的話,買C類比較合適,因為沒有前端費用,如果持有期限相對較長,比如,六個月以上,買A類比較合適,因為服務費每天疊加,最後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吳煊介紹,通常銀行等機構在衝份額等情況下,更願意銷售C類產品,因為C類對於客户來説前端沒有認購手續費,所以會好銷售一些。
基金代銷邏輯生變?
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異軍突起 未來銷售渠道將呈現分化
回顧整個基金銷售路,我們發現傳統的基金購買渠道以銀行、券商為主,2012年則是獨立第三方基金異軍突起的分界點。彼時,好買基金、天天基金、同花順、螞蟻等互聯網基金銷售平台獲得核准拿到代銷基金的牌照。
2015年以來又是一個高峯,不少互聯網機構相繼拿到基金代銷的牌照,包括陸金所基金、蛋卷基金、國美基金、蘇寧基金,滕安基金,它們在不斷蠶食傳統基金銷售渠道銀行、券商的份額,基金購買渠道日漸多元化。
截至2018年8月,伴隨着北京度小滿基金銷售牌照的核準,基本上所有互聯網平台都拿到了基金代銷的牌照。不過2018年以來,新增獨立基金銷售平台遇冷,近三年僅有青島意才基金一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獲得核准代銷基金。
據中基協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和其他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佔比僅2.87%,而截至2019年,該渠道的佔比已高達11.62%。
(截圖來自中基協官網)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16家獨立第三方基金機構躋身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TOP100榜單,其中,螞蟻基金以1.20萬億元的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位列第一,從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來看,螞蟻基金、天天基金躋身前十。
王劍輝表示,互聯網平台在初期階段會對銀行銷售產生分流,但隨着銀行與時俱進,本身的互聯網平台建設速度加快等,這應該不是一個常態。
在他看來,銀行客户跟基金客户在風險偏好上比較接近,同時銀行又是擁有客户量最大的金融機構,所以銀行代銷基金的主導地位還是會繼續保持一段時間,前提是銀行自身的建設能夠跟上形勢要求,跟上技術發展趨勢。
“未來應該是逐漸形成一種分工,像企業等機構客户,以及一些大型個人客户,恐怕還是會以線下渠道為主,中等風險甚至保守型客户、年齡上偏大的客户還是會以銀行為主,年輕且資金比較分散化的投資者更多則是匯聚到互聯網平台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