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記者從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處獲悉,5月3日至5月16日這一週,集合信託成立市場維持相對火熱的行情,發行市場方面也有所回暖。
有市場觀察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節後集合信託市場呈現出快速恢復的態勢,預計在隨後的一到兩週,相關產品的發行預期仍將維持在較高水準。
那麼,具體來看,上週集合信託市場的發行和成立情況呈現出什麼樣的特點?標品信託在其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成立市場相對火熱整體來看,上週集合信託成立市場維持相對火熱的行情,周募集規模維持在200億元線以上。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上週共有377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環比增加16%;募集資金218.95億元,環比減少10.93%。
“受五一長假的影響,節後投資者熱情略有下滑,集合信託產品的資金募集略有下滑,單個產品平均募集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指出。
發行方面,上週集合信託市場也有所回暖,產品發行規模近600億元。具體來看,共有47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438款,環比增加165.45%;發行規模589.14億元,環比增加108.87%。
“節後集合信託市場呈現出快速恢復的態勢,預計在隨後的一到兩週,相關產品的發行預期仍將維持在較高水準。”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告訴記者。
從投向上看,上週各領域的集合信託產品募資規模增減不一。
據統計,上週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97.04億元,環比減少4.78%;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71.71億元,環比增加27.64%;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31.39億元,環比增加9.36%;工商企業類信託募集資金18.81億元,環比增加1.56倍。
標品信託發行環比增2倍從上週發行、成立的數據可以看出,標品信託正在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具體來看,上週集合信託市場標品信託共發行153款,環比增長2倍;發行規模132.4億元,環比增長1.75倍。其中,債券投資類產品86款,發行規模100.36億元;股票投資類產品33款,發行規模12.62億元。
成立市場方面,上週標品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為176款,環比增加18.12%;募集規模67.08億元,環比增加3.03%。其中,投向債券投資類產品118款,募集規模40.34億元;股票投資類產品41款,募集規模10.85億元。
非標融資類產品方面,上週成立數量131款,環比增加3.15%;募集規模113.46億元,環比減少17.41%。
可以看到的是,在相關標品信託業務發展過程中,投研體系建設是各家信託公司所面臨的一個較大挑戰。
有南方地區信託公司從業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其所在的公司正在就相關產品廣泛地與券商、基金等機構進行合作、交流。儘管現階段信託公司在投研方面並非強勢,但受益於多年服務於高淨值客户的經驗,募資能力方面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進行這樣合作的目的也是希望在非標產品之外能夠給客户提供長期實現年化7%-8%收益的產品。”該人士進一步指出,當然,股票市場的波動也會導致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在投研方面進行長期的努力。
風險正在逐步出清從上週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來看,有所反彈,達6.99%,環比增加0.14個百分點;集合信託產品周平均期限為1.9年,環比減少0.1年。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已連續幾周在7%附近波動。
“在經濟加速復甦和央行引導融資成本下行的背景之下,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走勢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短期來看相對平穩,未來下行空間有限。”喻智告訴記者。
事實上,從前兩年的情況看,在產品收益之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產品時關注到了相關項目可能存在的風險。
金樂函數信託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信託行業相關風險數據預計在達到歷史極值後逐步下降,出清風險後,整個信託行業也會進入更加穩定的發展狀態。
“延期貸款和續貸、處置資產等都是可以降低不良水平的手段。”廖鶴凱進一步指出,傳統非標業務的不良已在頂部區間,可以預見的是,隨着投資類業務的提升,後續不良率會逐漸回落。
有法律從業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許多信託公司在項目出現風險後,還是會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主動解決項目的兑付問題,確保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害。
記者注意到,銀保監會近日下發通知稱,同意信託公司與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機構合作處置信託公司固有不良資產和信託風險資產。
喻智分析認為,從監管的角度來看,該通知的目的在於規範信託業風險資產轉讓業務,此類業務合規問題的規範化落地,後續行業的風險化解大概率會有所提速;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市場化處置風險資產雖然能夠解決長期以來剛性兑付的風險累積問題,但同時也有可能會造成較大的實際損失。
記者 | 吳林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