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豐收
10月8日,上交所發佈公告宣佈,聯想集團和保薦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提交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文件,終止了回A的夢想。
而這距離聯想集團在9月30日正式遞交招股書僅8天時間,中間除去假期也就只有一個工作日。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的用詞是“終止”而非“中止”,這意味着聯想在短期回A的計劃懸了。
事實上,聯想集團在去年就籌劃回A事項。2019年1月12日,聯想集團發佈公告稱計劃登陸科創板。
截至目前,聯想還並沒有給出折戟科創板的主要原因。
不過一直以來,外界對聯想回歸科創板的爭議就不少。
而招股書中所呈現出的聯想集團過低的研發投入佔比、高懸的負債率以及高管過億的薪酬,再次將聯想推上輿論風口。
那麼長的籌劃時間,卻如此“短命”,聯想還能再次迴歸?
柳傳志年薪8500萬、楊元慶年薪1.7億比蘋果的庫克還高在聯想集團遞交招股書後,有人扒出聯想眾多高管薪資驚人。
有人根據近期同花順軟件數據,查詢得知已退休的柳傳志在聯想集團和聯想控股的年薪綜合加起來超過億。
不過,三言財經查詢兩家公司的公告發現,柳傳志7600萬的年薪對應時間是截止2019年12月31日的2019年度。
來源:聯想控股2020年年報
值得注意的是,柳傳志在2019年12月18日就已經向董事會提交辭呈,正式宣佈退休。所以,可以看到在2020年度的高管薪酬列表中並沒有出現柳傳志。
此外,在聯想集團的審計報告所提供的近3年的高管薪酬表中,也沒有出現柳傳志。
不過,在附註中明確寫道“於各報告期間,本公司支付每年150萬美元退休金予已退休董事柳傳志先生”。
儘管如此,柳傳志在2019年的薪資構成包括聯想控股的7600萬人民幣薪資和聯想集團的150萬美元退休金,總共加起來也有8500萬人民幣了,距離1億也不遠。
除了柳傳志外,聯想控股還有多位高管2020年度年薪超過4500萬,比如非執行董事朱立南的6198萬、執行董事寧旻5464萬、CEO李蓬4681萬。
而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年薪更是驚人。聯想集團的審計報告顯示,楊元慶在過去三年的年薪分別為1.031億、1.715億、1.772億。
據招股書,在2020/21財年聯想集團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總薪酬達9.3億。
而2020/21財年聯想集團的淨利潤為86.8億,上述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薪資佔淨利潤的10.8%。
聯想高管的薪資有多高,我們不妨對比一下。
目前蘋果的市值已經超過2萬億美元,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的CEO,庫克能拿到多少薪酬呢?
據瞭解,庫克2020年的總薪酬為147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超9500萬人民幣;2019年1156萬美元,約合7500萬人民幣。
以此來看,庫克的年薪還不及楊元慶。不過庫克倒是還有股權獎勵。
事實上,聯想高管高薪酬爭議並不是才有的事。楊元慶就被外界稱為“打工皇帝”。
2015年7月,《福布斯》中文版發佈的數據顯示,楊元慶的年薪高達1.18億元,再度排名中國上市公司CEO第一,這也是楊元慶連續三年排行榜首。
當時楊元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不能比我美國的員工、美國的下屬、美國的高管拿着更低的工資,這個説不過去。”
他表示薪水並不是由自己,而是交由專門的薪酬委員會決定。而且,他每年都拿出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分給基層的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在聯想控股的股東名單中,國資“國科控股”是第一大股東,持股29%。
第二大股東為聯持志同和聯持志遠,分別均持股20.37%。不過這兩家都有柳傳志的身影。
柳傳志持有聯持志同的20%的股份,還持有聯持志遠的大股東70%的股份。
此外,柳傳志還直接持有聯想控股3.12%的股份。其次,聯想控股的幾位高管總持股也超過4%。
所以,柳傳志以及相關持股機構的持股總額是超過國資國科控股的。
聯想高薪酬之所以引起那麼大的爭議,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不少人看來,聯想並不是那麼賺錢,卻把錢都分給了公司高管。
從2016年到2020年,聯想集團的淨利潤都沒有超過50億人民幣,2018、2019年還一度出現負增長。聯想控股加上聯想集團總市值還不足1500億港元。
而且與聯想高薪酬形成對比的是聯想的高負債率。
數據顯示,聯想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常年高於80%,2021年更是超過90%。
高薪酬和高負債也讓外界對聯想的研發投入產生質疑,加之市場上對聯想“科技含量”的爭議一直都在。
甚至有人認為聯想放棄科創板就是技術實力不夠給力。
那麼,聯想為什麼要上科創板,又為什麼突然撤銷了?
聯想年研發投入佔比3%左右遠低於科創板平均水平的12%科創板對上市公司給出了詳細的標準,比如研發投入佔比、研發人員佔比、發明專利數量、營收等。
在招股書裏,聯想也對是否符合上市標準進行了説明。
聯想集團將公司歸到到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這個行業領域。聯想指出,公司核心業務包括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和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兩大板塊,分別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中的“物聯網和智能硬件”領域和“雲計算”領域。
此外,聯想選取了“科創屬性評價標準一”,並列出相關數據佐證滿足評價標準。
聯想本計劃募集100億元,其中約55%的資金將用於新產品及解決方案研發項目,其餘用作產業戰略投資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中也公佈了聯想集團歷年的研發投入數據。
數據顯示,從2018年度到2020年度,聯想集團研發投入分別為102.03億元、115.17億元以及120.38億元,佔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98%、3.27%和2.92%。
聯想集團年均研發投入均超百億元,是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掛牌和已申請企業中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
招股書還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聯想集團擁有10216名研發人員,研發人員佔公司員工總數的19.48%。
聯想集團稱,公司已經構建起了由業務集團內部研發部門、聯想研究院與聯想創投(LCIG)組成的三級研發體系,分別致力於短期、中長期及遠期的技術研究。
在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稱,聯想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計劃在未來三年裏內將研發投入再翻番。
在招股書中,聯想集團還和小米集團、浪潮信息的研發投入佔比做了對比。
其中,2020年度小米集團和浪潮信息的研發費用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6%、4.18%。而聯想集團的佔比為2.39%。
總體來看,聯想集團的研發佔比略低於小米和浪潮。
不過聯想所對比的兩家公司並不屬於科創板塊,那麼科創板的上市公司研發佔比也是相似的水平?
據科創板2020年年報,科創板公司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全年合計投入研發金額384.18億元,同比增長22.61%。剔除採用第五套指標上市的公司後,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2.03%,比去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其中,寒武紀、金山辦公等8家公司連續兩年研發投入佔比超過30%。同時,科創板已匯聚了一支超過7.5萬人的科研隊伍,平均每家公司超過280人,平均每家公司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接近三成。
以此來看,無論是從研發投入佔比還是研發人員佔比,聯想集團都沒有達到平均水平,而且還有很大一段差距,這也是聯想被質疑的很大一個原因。
不過從絕對值上來看,聯想的研發投入金額確實不低,應該是目前科創板上市企業裏最高的。從上述“科創屬性評價標準一”來看,也是符合標準的。
個人電腦業務還是大腿“貿工技模式”受質疑這幾年雖然聯想集團加大了研發投入,但是外界對其“貿工技模式”的固有印象仍然深刻。
招股書顯示,聯想集團當前有近90%的收入來自智能設備業務,主要是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手機業務等。
而這部分業務普遍被認為科技含量並不高。
而處理器及芯片、內存及儲存器等核心部件大量是外部採購。
招股書顯示,近三年聯想主要原材料採購金額分別為1931.87 億元、1872.59 億元及 2153.32 億元。
其中,2020/21財年,聯想光采購處理器和芯片,就花了900.55億元,內存及存儲器花費605.83億元。
不過,在招股説明書中,聯想集團表示,經過多年經營,公司在主要產品及核心技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科技成果。近年來公司持續在智能終端產品系統研發、人機交互和用户體驗、通信及網絡數據傳輸技術、人工智能、行業智能解決方案等領域進行投入,是目前國際上領先的掌握了高性能計算、可持續材料工藝、系統散熱和智能温控技術、柔性轉軸技術、人工智能算法、5G等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能夠提供領先的個人電腦、移動設備及數據中心設備產品及解決方案。
在招股書中,聯想集團把自身從設立至今劃分為四個階段。
設立到2003被稱為“業務起步階段”,2003年到2011年為全球化階段。在2005年聯想收購了IBM的個人PC業務,開始走向全球化。在2011年個人電腦產品全球市場份額已經做到全球第二。
2011年-2018年被稱為“多元化階段”,聯想集團開始進軍其他相關領域,比如進入手機行業,後來還收購了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
還記得2013年,聯想發佈YOGA平板新品時,還邀請到了電影《喬布斯》的主演現場助陣,還給了對方一個產品工程師的頭銜。這不得不讓聯想,聯想太想證明自己了。
這一階段聯想主要產品線涵蓋電腦、手機、服務器三大領域,並且自稱已經轉型為一家全球化ICT(信息通信技術)企業。
而2018年-至今,聯想集團定位為“智能化轉型階段”。聯想稱目前公司智能化轉型部署已逐漸完善,依託由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及行業智能搭建的3S戰略框架,設立對應多個部門進行產品孵化,形成了以行業智能化為核心的產品與服務體系。
而在招股書的最後,聯想集團相繼列出了超過2000項發明專利。
不過在看過數百頁的招股書,也許不少人只記得“個人電腦銷量全球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