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響原創,作者|魏巍
2020年朋友圈中好友互動最多的廣告,一定有WonderLab。
無論是不是減肥人士,一定都或多或少被動接觸過這個代餐奶昔品牌。這一2019年初才成立的品牌,成為了該年天貓最受女性歡迎的瓶裝代餐奶昔品牌,並在今年轟炸小紅書與朋友圈,同時迎來一場資本盛宴——兩年內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啓晨資本等。
WonderLab走紅的背後,是冉冉升起的輕食、代餐風口。
近年來,在年輕消費羣體之間,颳起了一股輕食、代餐的火熱浪潮。新一代消費主力的消費和飲食觀念發生變化,對飲食的“健康”與“瘦身”更顯關注,低脂低熱且飽腹感強的食物備受推崇。
以WonderLab為代表的代餐品牌的崛起,其實是承接着輕食行業的發展。率先走強的輕食行業,由於產品同質、衞生質量以及口感不佳等問題,面臨企業“曇花一現”的窘境。大浪淘沙之後,幾乎沒有品牌能夠長足地存續發展。
因此,後起之秀代餐逐漸成為了資本追捧的熱點——但代餐能走出一條和輕食不一樣的路嗎?這到底是真需求還是偽風口?
“跑步”搶“門票”吃頓沙拉就健康了、吃頓代餐就減肥了——無論是出於真實地減肥健身目的,還是生活壓力下給自己提供的安慰劑,代餐與輕食確實是在年輕羣體中流行了開來。
它們代表的更多是一種生活方式,核心就在於健康、營養、減負。其中,低卡路里、少油鹽的食物都可以算作輕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明治和沙拉;代餐則指低熱量、易飽腹,能部分或全部取代正餐的食品,有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棒等。
國內市場中,代餐與輕食是近幾年隨着年輕一代成長、生活方式轉變,才出現的嶄新概念。
其中,輕食行業的發展更早一步。輕食行業在國內經歷了起步、熱潮、到迴歸理性的週期,而這一切僅僅用了短短四年時間。
2014年是輕食沙拉的元年,米有沙拉、打開沙拉、甜心搖滾沙拉等第一批沙拉企業創立。2015年至2017年,市場處於資本持續加持的高温狀態,米有沙拉獲得真格基金天使輪投資,甜心搖滾沙拉完成A輪、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及美團旗下龍珠資本。同時這一時期更多創業者湧入,按照沙綠輕食創始人李科的説法,2015年上海沙拉店的數量不到50家,到2016年年底達到了三四百家。
但2018年後,行業出現大洗牌,包括甜心搖滾沙拉等明星企業業務關停,資本也隨之降温,市場迴歸理性。回頭來看,市場早就忘記了甜心搖滾沙拉這個風光一時的名字,記得的只有那場曾引起不小爭議的、在北京街頭組織300名外籍男子送餐的“斯巴達勇士活動”。
創業公司僅僅是輕食行業賽道的一部分,傳統餐飲企業,洋快餐以及互聯網企業也加入賽道進行市場爭奪。越來越多的餐廳、咖啡店、烘焙店把輕食加入菜單,結合自身主營產品優勢,側面迎合市場需求。
其中最知名的案例應該是瑞幸咖啡,瑞幸咖啡在2018年下半年搞了一場促銷活動,推出了一系列低價格的肉卷、三明治、司康,打出了“輕食風暴”的字號。
代餐食品存在已久,但直到2019年才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代餐元年。
從市場表現上看,神眸數據顯示,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代餐在全網銷售額達到36.47億元。除了WonderLab之外,表現突出的品牌還有麥片代餐品牌王飽飽,在2019年“雙十一”中其獲得麥片品類TOP1的成績;去年5月才在天貓旗艦店開售的新西蘭代餐品牌Smeal,在2019年內單品賣出100萬瓶,銷售額突破1150萬元。
資本也開始向這一賽道湧入,WonderLab、超級零、野獸生活、王飽飽等代餐品牌先後獲得融資。並且今年,這一融資浪潮還在持續。
相比輕食較為單一的“素食+低脂肉”的模式,代餐的種類較為豐富。其中包括代餐粉、代餐餅乾、代餐乳製品、燕麥、能量棒,並且口味上不斷推陳出新,由甜味向鹹味轉變,更符合中國人的多元化飲食需求。
除了創業公司外,一些傳統的大型食品企業也爭相進入賽道,包括康師傅、中糧、百草味等等。部分國外的代餐品牌Smeal、Huel,也相繼入駐電商平台。但在實際競爭中究竟誰能更勝一籌,依舊乾坤未定。
從融資情況中可以觀察到,近兩年資本把從輕食上收回的熱情,重新投向了代餐賽道。
但輕食短暫的風口期給人以警醒。面對代餐風口的火熱,我們需要提出更多的問題:到底誰在吃代餐?代餐市場又能有多大潛力?
女性撐起代餐市場?“斯巴達勇士”的營銷活動受到不少詬病,但也揭示出商家的一個發展邏輯:討好年輕女性。
事實確實如此,無論是輕食還是代餐,都是由女性消費者撐起的市場。根據CBDN×天貓美食發佈的《2020代餐輕食消費洞察報告》,代餐消費逐步日常化,覆蓋了健身人羣、減重人羣、加班族以及日常保健人羣等多種健康飲食場景。70%的代餐消費者為女性,其中85後90後貢獻了40%的代餐消費,而95後的未來消費潛力最大。消費主力人羣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但三四線城市的規模增速不可小覷。
女性消費者為何選擇輕食或者代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健康飲食的需要,二是方便快捷的需求。
在輕食、代餐產品出現在大眾視野之前,國內已經有相類似的產品存在,比如素食和減肥餐,但當下的理念上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如今的輕食更加註重膳食搭配,而不僅僅是吃“草”或是低熱,對於醬汁熱量過高以及營養均衡的問題有了顯著改善。
類似的零食代餐則包括像芝麻糊、壓縮餅乾、燕麥片諸如此類。而如今的代餐更多意義上不再是上述的日常代餐,逐步向功能性代餐轉變。消費者在選擇上更注重營養、瘦身減脂以及口味的多種考量。
健康飲食除了需要營養均衡的基本要求外,還有斷糖、瘦身的功能性需求。越來越多的當代青年,尤其是女性,對於個人管理愈發重視,而控糖瘦身勢必伴隨低碳水、低熱量的飲食甚至於斷食。傳統的節食很容易造成飢餓感,並且口感也不佳,很難做到“吃不胖”的期望。而輕食代餐的出現迭代,就逐步滿足了當代年輕人的需求。
另一方面,當代白領在經歷“996”的摧殘之後,自身做飯的意願並不強烈。尤其是在加班和運動不足的情況下,利用輕食代餐來代替一兩頓飯,不僅食用沒有心理負擔,而且也更加省時省力。在這一點上,代餐產品相較於輕食更勝一籌。
資本狂歡中的冷思考2020年不少代餐類的創業公司獲得了資本加持,但總的來看,還有很多資本機構仍處於觀望階段。代餐產品雖然依靠減脂瘦身收割了一部分消費者,可未來的長遠發展依舊面臨多重困難。
當前階段的創業公司,都在深耕自己的細分領域。比如超級零主打的就是天然代糖零食品牌,樂純主營酸奶製品,而ffit8則是蛋白棒、蛋白瓶。投資人當前看重的是產品特色而非標準化,目標清晰、產品出色的創業公司有能力率先在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相反標準化則意味着未來可替代品的威脅。
“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有可能是跨界。”代餐全品類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像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這樣的零食品牌,就面臨像keep之類互聯網公司的市場爭奪。因此反觀創業公司,即使可能短期通過網紅單品獲得了客流和知名度,但長期來看品類重疊而造成的競爭,仍舊是不可避免的局面。
同時,線下經營打入門店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產品渠道的合作是其中關鍵的環節之一。傳統食品行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供應鏈條,因此在銷售等環節會相較於創業公司具備優勢。但所幸這種優勢並不是壟斷性質的,創業公司的線下經營依舊具備機會條件,只是佈局週期會更長。
代餐產品的定位是“零食”,即便有營養價值,也不能完全替代三餐。目前在市面上存在一些產品魚目混珠,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損害。代餐企業屬於食品領域,需要遵循食品安全的規定。同時此類產品在宣傳上可能存在打“擦邊球”的情況,虛假宣傳沒有得到有效抑制。隨着未來規模的擴大,行業監管標準可能會趨於嚴格。
代餐產品的價格相比於普通零食會更高,單品利潤空間更大,但回購問題依舊是個困局。如果不打破邊界,最終的用户依舊只能侷限在健身人羣。而回購難的痛點正是在於口感單一,口味不佳,仍舊不能滿足頂替一餐的原始設想。
目前的代餐企業推出了盒子產品,來增加產品的體驗層次。不僅侷限於餅乾,肉乾,能量棒這類小零食,也推出了拌麪,米飯等產品,期望能夠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口感需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類產品看似是代餐行業的革新迭代,但從食品業的整體角度來看,不過是速食產品打上了營養化的旗號。如果再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新鮮度,則必須配備冷鏈服務,而這一切似乎又回到輕食沙拉的老路上。
輕食沙拉在經歷野蠻生長後,迴歸理性,看似和代餐行業發展模式截然不同,但最終還是要面臨同樣的困局。輕食沙拉一般從線下門店起步,通過外賣配送行業進行經營,但問題在於門檻低,產品單一,並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加之食品的保鮮儲藏成本較高,很難形成大連鎖的經營格局。
雖然2019年是代餐行業元年,但留給新創業公司的機會已經很少。輕食、代餐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但是在經營中依舊受制於飲食文化、現實條件。空談健康生活,希冀消費者通過宣傳噱頭來購買產品,最終還是會敗給現實。企業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產品打造品牌、贏得人心,深挖渠道,佔據更大的贏面機會。而投資者的投資不在於打造短期爆品,而是長期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