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 萬玉航)獨立化、公司化運作僅僅2年多時間,順豐同城就完成了王衞手中的第四個IPO。12月14日,順豐同城(9699.HK)登陸港交所,成為港股即時配送第一股,發行價為每股16.42港元,市值超140億港元。
但是,開盤後不久,順豐同城隨即破發,盤中一度大跌超16%。昨日收盤時,順豐同城下跌超過9%。經過兩日連跌,截至今日收盤,順豐同城再跌逾3%,報14.44港元/股。上市兩日,這支頗受關注的新股總共跌掉了超過11%。
業內人士分析,雖然較快的上市節奏證明了順豐同城的故事比較有吸引力,但其所在的賽道仍處在燒錢搶市場的“流血競爭”階段,高企的運營成本和短期內難以解決的盈利困境,讓這家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前路存在許多未知。
(圖片來源:CFP)
虧損嚴重 人力支出高於營業收入
在順豐同城的招股書中,可以找到其營收數據和虧損數據一同攀升的端倪。2018-2020年,順豐同城的營收分別為9.93億元、21.1億元、48.4億元,訂單量分別為7980萬單、2.1億單和7.6億單。
與此對應,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順豐同城淨虧損分別為3.28億元、4.70億元、7.58億元,三年累計淨虧損達15.56億元。今年前5個月,順豐同城繼續虧損3.53億元。三年半時間,順豐同城已經虧損了19億元。
粗略估算,即使是虧損收窄的2020年,平均每一個訂單也會帶來約1元的虧損。
順豐同城方面對虧損的解釋是履約成本。履約成本即騎手與有關的勞務外包成本及員工成本福利費用之和,這也是順豐同城運營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
招股書顯示,順豐同城目前共擁有280萬名註冊騎手。2018—2020年,順豐同城人力外包成本及順豐同城僱員福利開支分別為11.98億元、23.77億元、49.21億元,高於其營業收入,佔營業成本比例分別為97.8%、97.3%、97.8%。
在招股書中,順豐同城也直言,虧損得情況可能還要持續3到5年。這期間投資者是否願意為其持續的虧損買單,則需要經過市場的驗證。
盈利困難 上市也難高枕無憂
實際上,放眼整個同城即時配送市場,盈利難是普遍現象。達達集團今年第三季度營收16.868億元,淨虧損為5.427億元,淨虧損同比增加25.05%,主要原因在於較高的運營成本。
對此,業內人士則表示,當下以虧損換規模、以虧損換市場是行業的常態化操作。同城業務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騎手的成本則決定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快遞配送行業屬於典型的資本密集+人力密集型行業。加之即時配送業務目前處在發展初期,整體門檻不高,缺乏技術壁壘,因此,燒錢招人或收購兼併其他團隊的做法難以避免。
順豐同城方面介紹,預計收取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為20.31億港元,其中約35%或7.453億港元用於研發及技術基礎設施,約20%或4.259億港元用於擴大服務覆蓋範圍(主要是下沉市場)以及擴大運力池等。
從順豐同城透露的未來規劃中可以看出,進一步拓展業務覆蓋範圍、搶佔下沉市場、增加運力支持等仍是重點。這也意味着順豐同城還需要更多的資金,以完善業務上的佈局。
競爭承壓 突圍還需承受考驗
另一個讓其很難在上市後高枕無憂的原因是激烈的賽道環境。事實上,即時配送服務行業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申萬宏源認為,即時配送與全網快遞短期競合,長期替代。即時配送有望有望成為萬億規模的細分行業,且單票利潤有望高於快遞行業,從而誕生與快遞行業相近的巨頭。這也是這一細分領域競爭激烈的主要原因。
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在近場跑腿業務方面,除美團、餓了麼等憑藉餐飲外賣入口占據了跑腿服務的優勢,達達也在京東到家業務的引流下迅速擴張,美團、餓了麼、達達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行業的頭部效應日益加劇。
而對於第二梯隊的玩家而言,則需要靠新業務搶奪市場。目前閃送、uu跑腿在小B端和C端市場已經佔據一定份額,主要以生鮮果蔬、鮮花綠植、蛋糕甜點、日用百貨為主的同城零售和以數碼3C、服飾鞋帽及美妝用品為主的近場電商。
從業務模式來説,順豐同城佔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較小。與美團、餓了麼、達達相比,順豐同城缺少流量入口,主要採取通過服務第三方商家建立B2C模式獲客。據其招股書披露,在餐飲外賣場景中,其客户包括喜茶、奈雪的茶、老孃舅等;近場電商場景中,主要包括綾致時裝、小米等。這與相關競品正在佈局的上門開鎖、遛狗等新業務相比,仍然缺乏差異化優勢。
對此,快遞物流專家、專欄作者趙小敏表示,即時配送市場預計還要經歷3-5年的成長期。這期間參與競爭的企業都承受着比較強的壓力。順豐同城可以試水更多類似B端團餐和C端個性化的業務場景,同時,急需培養強大的數據技術支撐、精細化運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