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的世茂

逆流而上的世茂

編者按:本文來源鹿鳴財經,作者許濤,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2019年1月,世茂集團少帥許世壇正式從父親手中接棒,並將公司的銷售目標定為2100億元,且立志重回前十。

2020年3月,許世壇交出首份成績單,據年報顯示,世茂2019年合約銷售額為2600.7億元,同比增長48%,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124%,其銷售規模躍升至房地產行業第9位。

良好的戰績不僅保全了他的臉面,也讓業界開始重新審視世茂集團。

地產二代許世壇執掌世茂集團後,似乎是終於撬開了禁錮手腳的鎖鏈,大動作不斷。

先是大舉進行收併購開疆擴土,被稱為新「併購王」,接着以「白武士」姿態試圖挽救瀕危的福晟,隨後又是2020年10月,世茂服務在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埋頭苦幹的許世壇,也終於讓世茂集團在2021年挺進了綜合排名的前十。

今年3月,2021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TOP500揭曉,世茂集團排名第9位,而2019年和2020年則分別排名第15位和第11位,其上升勢頭穩健強勁。

世茂集團作為老牌閩系房企,按道理來講應該早已在頭部房企中佔一席之位,卻為何陪跑多年?

經歷過市場紅利期跌出TOP10,卻偏偏能在地產政策收緊時重回榜單,操作魔幻的世茂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翻車的戰略

世茂也曾是優秀學生代表。

1989年,世茂創始人許榮茂賣掉紡織廠,向房地產行業發起進擊,1994年他從福建移師北上,大舉進入當時頗顯萎靡的北京房地產市場,劍指高檔樓盤,堅持高檔加外銷的模式,開發了地比金貴的北京紫竹花園、御景園、亞運花園等,搶佔了北京1/3以上的高檔住宅市場。

想當年,世茂在京的每個樓盤幾乎都是一經推出便被快速搶奪一空。

在京取得成功後,許榮茂又先人一步的瞄準了上海房地產市場,在上海註冊了「上海世茂投資有限公司」,世茂屆時開始了「地產+金融」的運作模式。

1999年,許榮茂在浦東黃浦江沿岸建造了首個高檔大型水岸豪宅區「上海世茂濱江花園」,開創了以綠化和臨江水景為建築理念的濱江模式,同時靠着濱江模式被譽為「豪宅之父」。

在那個年代,許榮茂這個名字的響亮度,與當代許家印差不多,世茂也享受着“閩系一哥”的美譽。

諸行無常,盛極必衰。2011年是世茂的轉折點,其一度由於產品滯後、銷售不佳,陷入了增長難的瓶頸期。

為了快速突破瓶頸,重回業績高地,2013年世茂確立了「高週轉、快去化」的開發模式,並將此前12-15個月的開發週期縮減至9-12個月。高週轉作為房企的特效藥,鮮有失手,世茂積壓的庫存藉此開始快速出清。

2013年,世茂以670億元的銷售額躋身行業第9位,2014年又以707.8億元的銷售額上升至第8名,穩住了自己“閩系之首”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世茂在2014年初定下的銷售目標為800億,與實際銷售額相差近100億。

世茂依靠高週轉確實掰回了局勢,但等待它的是更兇猛的反噬。

2015-2016年,在經濟下行、貨幣寬鬆、土地供應下降以及救市政策的刺激下,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深度反彈,國內熱點城市住房需求旺盛,「去庫存」拉動樓市迎來新一輪上漲,且三四線城市正值「棚改紅利期」,成為眾房企哄搶的香餑餑。

多數房企在此背景下,迅速搶食分地,抓住發展良機,大刀闊斧的進行規模擴張。

反觀世茂,業績的下滑讓其從2015年開始進行了戰略調整,目標定為「處置三四線,向一二線城市轉移」,三四線城市將嚴格「以銷定產」,將供貨重心轉向一二線城市。

逆市而行的錯誤戰略,讓世茂與三四線熱點城市的紅利失之交臂,進一步導致其銷售規模增長緩慢,扣非後歸母淨利潤也連續兩年下跌,主要財務指標跌落至低谷。

據世茂2015年的業績顯示,當年其累計實現銷售670.4億元,僅完成全年720億元目標的93%,排名首次跌至第12位。

據2016年數據顯示,世茂合約銷售金額為680億元,較上年僅增長1%,其排名進一步跌落至第16位。可在當年,我國千億房企達到12家,行業平均增速為27%。

節節敗退的世茂,連“閩系首席”的寶座都被旭輝控股取代,淪為地產的經典反例。

不過,好在世茂挺過來了。

陸地「藍鯨」

經過2015年、2016年的連環打擊,世茂在2017年開始着手為重返規模鋪路。

從2017年開始,世茂更多的是以合作、協議收併購等方式分散拿地風險,收併購逐漸成為其獲取土地的重要來源。

據年報顯示,2017年世茂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廈門、武漢、香港等核心城市拿下權益前逾千萬方土儲,新增購入權益後679億、694萬平方米的優質土地,較2016年大幅增長,其中底價招拍掛、收購、合作佔比約45%。

而2018年,世茂房地產通過收併購項目新增的土地儲備佔比高達48%。

此外,與其父相比,許世壇執掌下的世茂集團,更接近於閩系房企一貫地激進作派。

自許世壇2019年正式接棒以來,世茂的收併購戰鬥愈演愈烈,其只用了短短80天,就從泰禾集團、萬通地產、粵泰股份、明發集團等房企手中收購了20多個項目,總收購金額近200億元。

同年,世茂完成銷售額2600.7億元,新增土儲3092萬平方米,其中65%來源於收併購。

據數據顯示,2017-2019年,世茂集團的全年銷售目標完成率均在114%以上,其銷售額也完成了1007.7多億元向2600.7億元的飛躍,增長超過3.8倍。

激進拿地與收購擴張並行下的世茂,體量暴漲。

2020年,世茂繼續走收併購擴張的老路,與福晟的「世紀大併購」事件,熱度至今都居高不下。

據數據顯示,世茂對福晟的股權收購涉及金額或達到2000億元,規模超越萬達商業、融創中國與富力地產的「大併購」,這也成為中國房地產史上最大的一筆併購交易案。

在2020年5月股東大會上,許世壇稱,與福晟的合作能拿到超千億的貨值。

世茂這次願意伸出援手救福晟的行為,也被圈內紛紛稱為是「白武士」。

誰料想,時隔不久,兩家聯盟就面臨垮台。

在福晟引入世茂近一年時間裏,員工集體維權、項目延期交付、私募基金逾期、投資人報警等事件陸續上演,後又有世茂私自轉走2.65億的驚爆消息。

比連續劇還精彩的事件一輪接着一輪,眾人對世茂譭譽參半。

一半的人譴責世茂不講義氣,什麼「白武士」,不過是披着人衣的狼外婆。而另一半的人則認為,福晟本就是深淵巨坑,不及時收手難道要把自身拖垮嗎。

世茂和福晟的這場世紀大合作,究竟會走向怎樣的結局,尚待關注。

在2020年中期業績會上,許世壇曾表示,2020年的收併購擁有更大的機會,未來對收併購的標準會更嚴格、質量更好,收併購不意味着要花很多錢或背很大的負債。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世茂集團能在規模迅速擴張時,有息負債卻沒有呈現野蠻生長的狀態。據數據顯示,2017-2019年,世茂有息負債增幅分別為31%、25%以及16%,2020上半年有息負債增幅不到13%。

當下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博弈時代,房企普遍經營不易,而世茂集團卻能在掉隊多年後異軍突起,其銷售規模的暴漲,很大程度得益於大舉收併購的戰略,其憑藉部分房企的流動性危機,完成一場抄底撿漏。

胃口極好的世茂集團猶如陸地「藍鯨」,但近幾年的激進擴張使世茂轉而重倉三四線城市,去化壓力增大,融資能力降低,收併購的後遺症逐漸凸顯,如何消化將成為世茂接下來的重點任務。

物業搶灘熱

世茂能迅速翻身,一方面歸功於有效的收併購,另一方面則是得益於順暢的融資,而世茂淨利潤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離不開物業服務的貢獻。

據年報數據,2015-2019年,世茂「投資物業之公允價值變動+少數股東損益」項目的收益佔其同期淨利潤的比例最高達60%。

2020年初的疫情突襲,導致服務業大面積停滯,物業管理板塊卻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下逆勢上漲,成為資本餐桌的主菜。

世茂又一次抓住了機會,2020年10月30日在港交所敲鐘上市的世茂服務,短短三年就實現了五倍增長,如此亮眼的表現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據世茂服務2020年報顯示,世茂服務去年收入50.26億元,同比增長101.9%;毛利15.78億元,同比增長88.3%;經營利潤8.97億元,同比增長72.1%;年度利潤約7.24億元,同比增長88.4%;權益股東應占溢利6.93億元,同比增長80.2%。

同樣,世茂服務作為世茂集團的重要支柱,理所當然的繼承了母公司收併購的血統,藉此快速擴大規模,搶佔物業市場。

僅2020年一年,世茂服務就完成了9家物業公司的收併購,包括廣州粵泰、成都信誼物業、北京冠城酒店物業、浙大新宇、福晟生活服務、西安方瑞物業等。

據年報數據,2020年世茂服務在管面積約為1.4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14.4%,規模進入億平米級別,位於行業領先集團,合約面積約為2.0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99.4%。

不過要注意的是,世茂服務的毛利率卻從2019年的33.7%下降至31.4%,主要緣於收併購新增項目仍需時間整合,以及新拓展社區增值服務起步階段盈利能力較低。

IPO募資安排中,世茂服務上市募資額98億港元,其表示會將65%用於擴大業務規模,對應資金約64億元,如果不出意外,世茂服務未來在管面積和規模還將繼續保持高增長狀態。

對物業服務充滿信心的許世壇説道:「未來三年,即2023年,我們的收入目標依然是實現5倍增長。」

按照當前的發展勢頭來看,世茂服務達到這樣的成績並不難。

創業難,守業更難。

海翔藥業創始人羅邦鵬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將一個鄉鎮企業發展成上市公司,但其子羅煜竑只花了不到4年,就敗掉了40年的家業,將海翔藥業的控制權拱手讓人。

相比起其他二代,許世壇無疑是機遇與能力並存的典型代表。

目前來看,逆勢重回高增長賽道的世茂集團蒸蒸日上,許世壇上位後的翻身之戰打得格外漂亮。

2020年,世茂集團銷售目標鎖定為3000億元,同比增長15.38%。

據2020年中報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世茂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104.8億元,同比上升10.1%,世茂下半年剩餘任務約1895億元,較2019年下半年實際完成增加19%,小幅承壓。

世茂集團是否能繼續彎道超車,答案將會在不久的3月30號,公佈2020年度業績時揭曉。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01 字。

轉載請註明: 逆流而上的世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