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人,無法再躺平?
文丨BT財經,作者 | 一元
南極人一直靠商標授權安穩做着“吊牌大王”,但是在電商時代遭遇了口碑滑鐵盧,南極電商迎來至暗時刻,南極人還能再繼續躺平嗎?
“南極人不怕冷”。
但今年冬天,對於其背後的上市公司南極電商來説,南極人恐怕會格外“寒冷”。
近日,南極電商發佈公告,擬以5億元收購韓國服裝時尚品牌持有的BASIC HOUSE、Mind Bridge、JUCY JUDY 三大商標(包括中文商標百家好、百家好事等)在中國大陸地區、香港和澳門的商標所有權,以及百家好(上海)時裝有限公司100%股權。預計將在2021年12月26日前簽署交易文件。
這三個品牌是韓國知名的女裝時尚品牌,BASICHOUSE 品牌創立時間為 2000年,為韓國知名女裝時尚品牌。Mind Bridge品牌創立時間為2003年,為韓國知名服裝品牌,兼具商務休閒和時尚風格。JUCY JUDY品牌創立時間為2003年,為韓國知名服裝品牌,主打少女風格。
南極電商在公告中表示,收購BASIC HOUSE等三個商標在華所有權有助於搭建公司品牌體系,因為“內容電商的興起,一些著名的、有個性的品牌價值突顯。”此外,收購百家好上海公司能夠補充南極電商在研發、生產、質量管理上存在的短板,“為公司未來產銷研一體管控做更充分的準備,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好品質、好研發、有個性且好貨不貴的商品。”
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業內圍觀,這個曾經“吊打”許多原創品牌的A股“吊牌大王”,為何走起了買海外品牌的路線?
從“賣商標”到“買商標”其實這已經不是南極電商首次與海外商標打交道。2021年7月,南極電商還和荷蘭知名快時尚品牌C&A達成合作,獲得了C&A品牌在中國線上業務的使用權。
南極電商已經不再僅僅靠南極人“貼牌”,麾下品牌矩陣也算是初具規模,品牌層面涵蓋了南極人、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PONY、C&A等多個品牌,業務範圍上看,也基本涵蓋了時尚女裝,中高端男裝,母嬰,快時尚以及低端市場等多個圈層。
至此,南極電商的“吊牌大軍”中又將加入一個新成員。
費解的是,已經有眾多暱稱的國貨品牌南極人,為何重金砸下5億元將韓國三大服裝品牌的商標收入麾下,一向靠貼牌“躺着賺錢”的南極人,怎麼突然要站起來做生意了?
説是突然,其實是必然。
南極人一開始的生意模式,就註定了會有這樣一天。南極人雖不是 “商標授權” 模式的開創者,卻將這一模式發揮到了極致。據不完全統計,南極電商授權店鋪數量超過7300家,每年給其帶來數十億的收入,“國內第一賣標狂魔”,無人可及。南極人依靠品牌授權“無本萬利”的故事,也早早就成了家喻户曉的商海傳奇。
南極電商這幾年也確實把“商標授權”這門生意給玩得如火如荼,藉着電商之力,帶着南極人商標的產品迅速鋪滿了購物網站,除了起家的內衣,南極人還有家紡、户外、男鞋、童裝、小家電,甚至食品等。不僅成功A股上市,鼎盛時市值更是逼近600億元,數據顯示,僅2020年,南極電商通過商標授權及綜合服務業務年收入超過13億元。
商標授權,通俗點説,就是“賣吊牌”。
這種模式最重要的核心,便是質量把控,最難做到的同樣是質量把控。於南極人這樣廣為人知的國貨品牌而言,僅僅靠“商標授權”生意在短期內或許利潤確實誘人可觀,但長久來看,如果只想做“商標授權”生意,那就得做好品牌商譽受損的準備。
品牌授權最大的隱患,在於授權商家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旦產品質量問題暴露,顧客投訴、法律糾紛和社會輿論將接踵而至,導致品牌聲譽損壞,擊潰授權體系。
或許是南極人的貼牌品類逐漸豐富,在質量把控上的難度逐漸加大,又或是這樣一本萬利的生意模糊了南極人品控質量的底線,讓南極人的品牌逐漸深陷質量危機。
2021年,市場監督總局抽查不合格休閒服裝產品時,南極人赫然在列。截至2021年11月6日,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南極人的搜索結果為1003條,大部分投訴內容都是和產品質量有關。
為挽救當前的產品質量困境,南極電商也嘗試過提升產品質量以拯救南極人這一品牌。截至2021年7月份,南極電商已與十多家第三方質量檢測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同月,其跨境電商FOMMOS平台上線測試,但是激起的水花並不大。此外,南極人還進軍食品行業,在線上推出多款小零食,但依舊反響平平。
如今,如何嚴把質量關,找回曾經的品牌形象,成了南極電商的一大難題。
貼牌生意越來越難做南極人或許知道吊牌總有賣不動的一天,但沒想到來得如此之快。
在電商流量成幾何倍數增長的這幾年,南極人品牌授權的弊端也同時被野蠻生長的電商放大,一時間“吊牌的搬運工”“A股吊牌王”“ 南極人雜貨鋪”有關南極人的負面評價不絕於耳,屢屢爆出低質量的投訴南極人,實際上快把最基本的商品使用價值都打破了。
在深陷質量門的同時,南極人的渠道也在面臨挑戰。
一直作為南極電商旗下經銷商主要戰場的阿里渠道台,也逐漸顯增勢疲軟之態。2020 年,阿里渠道貢獻 GMV 近 228 億元,佔比近 57%。但今年上半年,阿里渠道實現 GMV91.47億元,僅同比微增 3.72%。對此,南極電商的解釋是主動調低阿里渠道的收入目標,以降低客户的商標庫存壓力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旗下主要品牌授權範圍的逐步飽和,增長的瓶頸已經出現。2020年,公司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收入12.46億元,同比僅微增 0.38%。
2021年上半年,更是急轉直下,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收入驟降42.58%至 2.40億元。南極電商依舊解釋為,這是因為阿里渠道增速放緩所致。
雖然南極人也在積極拓展業務範圍,但收效甚微。那互聯網業務來説,年營收規模雖然超過 20 億元,但毛利率始終維持在 10% 以下,南極電商的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仍是毛利率超過 90% 的品牌綜合服務。
與此同時,南極電商整體銷售的毛利在逐年下滑,也是南極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不過,雖然南極電商在阿里系渠道增速放緩,但新渠道卻在崛起。今年前三季度,南極電商在拼多多平台收入89.74億元,總營收佔比31.95%,同比增長95.87%。此外,南極電商也在發展跨境業務。根據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的回覆,其旗下跨境電商平台FOMMOS已於10月上線。
總體來看,昔日“商標授權”大王的路似乎不太好走,因為其只負責“賣吊牌”,不負責對所授權商品的質量把控,接連有貼牌為“南極人”的商品上了質檢黑榜。南極電商砸重金購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外快時尚品牌商標,這背後恐怕與南極電商主要的“賣吊牌”業務利潤下滑不無關係。
很難找到第二增長曲線看得出,困境之下南極電商正在努力自救,意欲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頻繁收購背後,南極電商在三季度遭遇業績“滑鐵盧”。最新公佈的業績也顯示,靠賣吊牌已經不靈了。
2021年以來,南極電商淨利潤持續下降。2021年前三季度,南極電商實現營收27.75億元,同比增長0.08%。前三季度淨利潤4.03億元,同比下降44.15%,今年第三季度淨利潤1.57億元,同比下降46.07%。
無論是前三季度,還是單季度,淨利潤皆下滑近超過40%。
本質上,南極人品牌頹勢的顯現,究其原因,“貼牌”導致的品牌美譽度下降是關鍵因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對南極電商的未來成長性預期,資本市場也給出了負面的反饋。截至發稿,年內市值已經蒸發近50%至182億元。年初曾有超過 200 家基金持有公司 18.10% 股份,到 9 月末,僅剩 3 家基金少量持股。
顯然,靠賣吊牌已經無法給公司持續帶來增長動力,此次南極電商開始收購外資品牌商標,或許是深思熟慮後的戰略,但也可能是急了。此外,南極電商也在着手向尚未涉及的食品領域拓展,並佈局跨境電商,同時提高品牌綜合服務的收費標準,以轉嫁成本。
2008年金融危機,南極電商挺過來了,並開創了電商領域的新模式,現在,深陷品牌信任危機的“吊牌王”南極人也在不斷尋求出路。
眾多新品牌的加入,能否改變南極人日漸透支的品牌形象,BT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