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中小企業承擔大部分就業,是創新的主力軍,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際環境日益複雜嚴峻、新冠疫情加速國際經濟區域化,各國、各企業的供應鏈風險逐漸顯現。我國部分領域仍存在“卡脖子”問題,部分機構和企業的供應鏈安全受到威脅;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參考德國經驗,給予足夠的科研支持和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可擔當細分領域研發創新的重要力量,成長為“配套專家”或“隱形冠軍”。在補鏈強鏈需求迫切、全球產業鏈體系趨於重構的背景下,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有助於“補短板”、“填空白”,優化我國產業結構。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國海證券的報告《專精特新行業深度研究》。

來源 國海證券

《專精特新行業深度研究

作者:王寧 張婉姝

一、參考德國經驗,加速保障供應鏈安全

中小企業承擔大部分就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2019年,我國中小企業均在 36 萬户以上,佔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保持在 97%以上,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同時承擔着大部分的就業。2016-2019 年,全國中小企業從業人員保持在 4900 萬人以上,約佔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比例的 2/3。

在國際環境日益複雜嚴峻、新冠疫情加速國際經濟區域化、全球供應鏈體系趨於重構的背景下,各國、各企業的供應鏈風險逐漸顯現。我國製造業生產水平和影響力雖大幅提升,但在醫療器械、電子通信、核心工業軟件、高端材料、精密設備等領域仍需依賴進口,存在“卡脖子”問題,部分機構和企業的供應鏈安全受到威脅。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我國企業和機構暴露的部分供應鏈風險

相比大企業,中小企業往往聚焦於縫隙市場,部分優秀企業通過數十年對已有產業技術的綜合和挖潛,在特定產品上做到了極強的專業度和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成為產業鏈上大企業不可或缺的配套供應商,對於補齊供應鏈、穩定產業經濟結構具有重要作用。

在產業結構變化時期,中小企業體量小,固定資本投資轉向更為靈活,退出傳統領域或進入新領域都更便捷,能夠更快地填充由於技術升級和市場結構變化產生的市場縫隙,完善產業鏈的各個節點。

因此,加大對具有專業化、精細化業務的中小企業的扶持,激勵具有研發能力的企業重點攻堅,突破現有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環節,對降低供應鏈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二戰後,德國面臨周邊國家的限制和封鎖,國內百廢待興,亟需找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加速中小企業和經濟復興。德國通過成立全國性的研究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研發創新,同時定位配套專家,發展出最多的“隱形冠軍”。

1949 年 3 月,103 名德國科技工作者在慕尼黑自發成立了“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定位於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並協助企業解決自身創新發展中的組織、管理問題。目前,協會在德國設有 75 個研究所和研究機構,大約有 29,000 名員工,每年的研究預算為 28 億歐元;其中 24 億歐元用於科研合同。弗朗霍夫協會約 1/3 的運營資金由聯邦和州政府資助,另外 2/3 的研究經費來自工業合同和由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

弗勞恩霍夫協會主要面向工業應用研究,且制定了一系列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 制度,包括:(1)弗勞恩霍夫協會的技術發明人,可以無償使用發明創辦企業,將科研成果商業化;(2)弗勞恩霍夫協會所用資金對創新型企業入股,一般佔總股份的 25%,扶持 2-5 年,如果企業開發創新產品獲得成果則轉股退出;(3)弗勞恩霍夫協會給聘為研究員的技術發明人發一年的工資。

通過不遺餘力地推動中小企業製造業創新,弗勞恩霍夫協會使中小企業能夠充分地享受到其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各類科技創新資源,獲得高水平科研隊伍提供的服務和科學研究成果;為戰後中小企業重建和復興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弗勞恩霍夫協會目前的研究領域主要有 8 項,包括:生物經濟、數字醫療、人工智能、下一代高性能計算、量子技術、資源效率以及氣候技術、氫能技術和數字化監測系統對疾病的預警等。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弗勞恩霍夫協會 8 大重點研究領域

德國中小企業的重要發展路徑是專注做“配套專家”,打造核心技術或配件配方。部分德國中小企業已經成長為唯一或少數能滿足重要企業或商品特定需求的供應商。這些企業成立時間多在 50 年以上,不搞多元化發展和規模化經營,致力於不斷提升行業專業能力,以謹慎的姿態在特定領域長期發展,成為全國甚至全球細分市場領導者。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部分德國中小企業已成為細分領域巨頭或唯一供應商

在國家政策和科研力量的支撐下,德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突出,誕生諸多“隱形冠軍”。根據《中國電子報》刊文的統計,在醫藥和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德國中小企業研發的參與度達到 59%;在測量及自動控制技術領域,中小企業的研發比重高達 79%。德國中小企業領導者的人均專利擁有量是德國大型企業的 5 倍,而成本卻只有大型企業的 20%,且在高端技術領域創新研發突出。

參考德國經驗,中小企業雖然在資金、人才方面具有劣勢,但由於競爭環境激烈、外部激勵強,相對已佔據競爭優勢的大企業來説更有動力和活力投入研發;在解決“卡脖子”問題時,可以成為關鍵領域研發創新的重要力量。

二、聚焦五大重要領域,企業加速培育

自從2018年公佈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來,目前已經公佈了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重點培育領域包括五個:1、主導產品應優先聚焦製造業短板弱項,符合《工業“四基”發展目錄》所列重點領域,從事細分產品市場屬於製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關鍵基礎材料;2、符合製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3、屬於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 補短板 ” “ 鍛長板”“填空白”產品;4、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攻關;5、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產品。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工業“四基”、製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領域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條件

截至 2022 年 1 月 31 日共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4922 家,其中 A 股上市公司總計 351 家。工信部分別於 2019 年 5 月、2020 年 11 月和 2021 年 7 月公佈了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其中,2019 年公佈的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 248 家, 上市 41 家;2020 年公佈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 1744 家,上市 170 家;2021 年公佈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 2930 家,上市140 家。

從地區分佈來看,351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集中在江浙滬、北京和廣東區域。351 家公司中,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分別為江蘇省(63 家,佔比 18%)、廣東省(43 家,佔比 12%)、上海(34 家,佔比 10%)、浙江省(31家,佔比 9%)和北京(24 家,佔比 7%)。分批次來看,前兩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和北京、廣東等地;第三批次山東、安徽、四川等省份的上市企業明顯增多。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各省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數量(家)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地區分佈

專精特新上市公司集中在中高端產業領域,機械設備行業公司數量遠超其他行。351 家企業中排名前五的申萬一級行業分別為機械設備(91 家,佔比26%)、電子(40 家,佔比 11%)、基礎化工(55 家,佔比 16%)、醫藥生物(44 家,佔比 13%)、電力設備(23 家,佔比 7%)。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申萬一、二級行業分佈數量及佔比

工信部共發佈六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名單,總計 464 家企業。其中有188 家上市公司。其中,24 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同時是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名單

截止 2022 年 1 月底,351 家專精特新 A 股公司中,273 家市值在 100 億以下,佔比 78%;其中,市值處於 50-100 億元區間的公司最多,為 101 家,佔比 29%,市值處於 30-50億元的公司有 96 家,佔比 27%。市值超過 300 億的公司僅 8 家,分佈在電新、醫藥、電子、汽車四個領域。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專精特新公司市值分佈(截止 2022 年 1 月 28 日)

203 家專精特新上市公司 2020 年營業收入處於 3-10 億元區間,佔比 58%;2020 年營收處於 10-30 億元的公司為 84 家,佔比 24%;18 家公司 2020 年營收超過 30 億元,主要分佈於化工、醫藥、汽車、電新領域。

2020 年,17 家已上市專精特新公司虧損,其中半數為電子、機械領域公司。113 家公司歸母淨利潤處於 5000 萬-1 億元之間,佔比 32%;111 家公司歸母淨利潤處於 1-2 億元之間,佔比 31%。

2020 年,351 家專精特新公司平均營收為 10.54 億元,平均歸母淨利潤為 1.29億元,與創業板、科創板、中證 1000 指數成分相比均較小。但專精特新板塊平均毛利率超過 40%,明顯高於創業板和中證 1000 指數成分,僅低於科創板。同時,351 家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5.81%,也僅低於科創板(10%)。

目前已上市專精特新公司中,近半數公司 2020 年的毛利率在 30%-50%之間;50 家毛利率超過 60%,其中 31 家為醫藥生物公司,佔絕對多數。351 家專精特新公司的研發費用佔比主要分佈在 3%-10%之間;其中,營收規模超過 10億元的公司研發費用佔比較低,小公司研發投入力度普遍更高。

三、梯度培育體系建立,各地政策陸續出台

2018 年以來,“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相關政策密集出台,頂層設計不斷築牢。不少省市也出台了相關政策,落實培育國家、省、市、區(縣)級專精特新企業。目前,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擁有更多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中部省市對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的熱情更高。

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情況來看,截至第三批名單公佈,浙江、廣東和山東入選的企業數量排名前三。浙江和廣東的企業數量均在 400 家以上,山東省企業數量為 367 家;排名隨後的分別是江蘇、北京、上海,入選企業數量均在 250 家以上。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各省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情況

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情況來看,山東、重慶和上海的培育數量已超過 3000 家;安徽、江西、河北和貴州培育的企業數量也在 2000 家以上。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各省市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情況

各省市紛紛出台獎補政策,以財政補貼、提供融資服務及人才引進等方式對區、市、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及製造業單項冠軍進行補貼。

財政補貼金額上看,重點省市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補貼在 50-100 萬元,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補貼在 20-50 萬元,市級補貼基本在 20 萬元以下。北上廣補貼力度較高。其中,北京提供多元化全方位補貼,推動中小企業集中、集聚發展,包括鼓勵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及老舊廠房改造等政策;同時,通過在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專精特新板”為企業進行投融資培訓及支持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等方式,加大融資支持、上市培育力度。廣州在項目新建、增資擴產及外省(市)遷入等落户投資方面補貼力度較大;同時在研發創新、股票發行及通過建立產業園集聚發展等方面,與北京政策支持方向保持一致。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重點省(市)對“專精特新”企業的補貼政策彙總

智東西認為,中小企業不僅是我國承擔就業和創新的主力軍,其實放眼世界各國,中小企業都是一個國家的頂樑柱。對於這樣的頂樑柱各國都有自己的“專精特新,”美國和日本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被稱為利基企業,韓國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被稱為中堅企業,德國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被稱為隱形冠軍。以上國家正是對中小企業的強力支持造就了他們在產業鏈的主力地位,可以説,在“十四五”重要轉型期,我國對於專精特新的支撐發展正當其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56 字。

轉載請註明: 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度,師從德國“隱形冠軍”,聚焦五大重點領域 | 智東西內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