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資金單日淨買入創歷史新高,港股成下一個“抱團”風口?

與A股抱團股達歷史高估值不同的是,受疫情和國際因素影響,港股2020年全年下跌,也使得AH溢價達過去十年最高水平。外加港股中稀缺的互聯網、科技、消費類龍頭具有配置價值,使得港股在開年便吸引各路資金追捧,尤其是南向資金的淨買入。而隨着公募基金的不斷南下,港股有望成為下一個“抱團”風口。

南下資金單日淨買入創歷史新高,港股成下一個“抱團”風口?

1月19日,數據顯示,南向資金淨買入266億港元,再創港股通開通以來新高,港股成交額創2015年以來高位。受此影響,恆指收漲2.7%,科技板塊領漲,比亞迪電子漲超15%。

南下資金單日淨買入創歷史新高,港股成下一個“抱團”風口?

據悉,此次,南向資金主要增持對象為中國移動、騰訊控股、中芯國際、美團等公司,板塊方面以新科技、製造、週期為主。

大量資金推手則來源公募等機構。今年以來,多隻新成立基金對港股的投資比例最高可達50%,此外,抱團股高位瓦解後的增量資金也將在後續提供充足的流動性。

而之所以看好港股,背後邏輯一方面A股抱團導致核心資產出現嚴重泡沫,後續的上漲乏力;另一方面,受疫情和國際因素影響,港股2020年全年下跌,使得AH溢價達過去十年最高水平附近,同時,港股中稀缺的互聯網、科技、消費類龍頭具有配置價值。

此外,伴隨着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的推進、人民幣匯率升值、南向資金持續增加,2021年,港股市場有望系統重估,獲得更好的表現。

公募、理財子公司等機構大量湧入港股

事實上,自2014年A股與港股互聯互通以來,南向資金便持續增持港股,尤其自2018年以來的3年,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呈現指數級的增長。

2018年,南向資金淨買入額為827億港元,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已躍升至2493億港元,2020年南向資金淨買額更是達到6721億港元。

與此同時,兩隻港股QDII指數型基金(H股ETF和恆生ETF)迅速增長,份額分別從2015年的1.6億份和1.35億份增加最新的85.08億份和61.27億份。

值得一提的是,自港股通開通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有19個交易日淨買入超過百億,其中12個發生在今年年初。

而這背後重要增量資金一方面來自近期新發行多隻港股通基金。

1月15日,嘉實港股優勢混合型基金髮行首日售罄,該基金投資於港股通標的的比例不低於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而廣發均衡優選A、中歐悦享生活A、富國均衡優選等多隻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均有與港股走勢對標。

事實上,匯添富、廣發、博時、華泰柏瑞、大成等大型基金公司均在去年12月份提交了港股基金的募集申請。接下來更有嘉實、華夏、弘毅遠方、博時、銀華等多家基金公司也即將開賣港股基金。

另一主要方面,在近七個交易日內,國內基金公司旗下有16只偏股型基金實現一日售罄,募集資金至少已達1000億元,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競爭優勢18日發行當日認購規模或達2374億元,創出公募基金史上單隻新基金認購規模新高,而這些受到資金追捧的“日光基”半數以上對港股的投資比例最高可達50%。

此外,眾多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機構等亦提前配置了港股,部分理財子公司的權益敞口中,近一半都是港股。

從南向資金持股情況來看,偏愛騰訊、中國移動、中芯國際、美團和長城汽車等內資股,板塊方面以科技、製造、週期為主。

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騰訊獲買入超500億,中國移動獲買入近400億,中芯國際超100億。此外,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低估值銀行股也受到資金關注。

南下資金單日淨買入創歷史新高,港股成下一個“抱團”風口?

1月18日,騰訊控股等新經濟股依然是南向資金青睞對象,當日南向資金淨買入騰訊控股54.2億港元,其次是香港交易所、小米集團和中國移動,分別獲得淨買入27.3億港元、23.1億港元、17.1億港元。

在南向資金助推下,1月19日,恆指收漲2.7%,報29642.28點,騰訊控股報655港元。科技股走勢強勁,帶動恆生科技指數飆升2.84%,突破9000點大關,報收9374.79點,再創歷史新高。

抱團股瓦解後資金尋找低估值窪地

公募基金的大量湧入或與A股高估值抱團股有關,各機構正在尋找性價比更高的資產,而港股的低估值恰好滿足公募的需求。

資料顯示,2020年,A股發行超過1200只基金,淨值增長超4萬億元,私募基金也發行2.17萬億元,新發產品1.3萬隻,其中百億級私募數量激增,千億級私募巨獸首次大量湧現。

大量資金、基金抱團之下,A股食品飲料、醫藥、科技等板塊的個股估值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一批龍頭股,如貴州茅台、王糧液、隆基股份、寧德時代等屢創歷史新高,估值已超過歷史高位。

然而從去年12月開始,熱門板塊逐步輪動瓦解,1月11日、13日兩天,抱團股更是出現震盪式大跌。此前“抱團”強勢上漲的白馬股跌倒一大片,多空分歧明顯加大,衝高回落走勢個股不斷增多。

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此前表示,無論是資金面還是基本面,A股核心資產後續的上漲乏力。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近期發佈研報表示,當前A股市場已出現藍籌泡沫,估值與盈利增速的背離正迅速拉大。

與此同時,高估值抱團股近期紛紛大幅調整,這也被認為是公募基金調倉換股的先兆。

低估、人民幣升值、南向資金支撐港股走強

事實上,相對A股而言,港股顯著低估,是價值低窪。在過去10年裏,H股相對A股的折價一直存在,兩地上市的股票,A股平均比H股高40%,A股沒有的那些中國上市公司,港股低估更明顯。

2020年,受到疫情和特朗普對中國企業在美股的“除牌”威脅的影響,港股基本是“跟跌不跟漲”,全球股市都在狂歡的同時,恆生指數2020年還在下跌。

截至2020年12月底,恆生指數為PE(TTM)15.47倍,恆生國企指數PE(TTM)為10.73倍,顯著低於全球其他指數的估值水平。在股息率方面,恆生指數股息率為2.44%,恆生國企指數股息率為2.89%,同樣處於較高水平。

與此同時,AH股溢價指數也持續走高,2020年10月份期間一度逼近150。近期,隨着恆生指數強勢崛起,AH股溢價指數有所回落。截至18日收盤報135.69,仍處於高位水平。

事實上,資金總是在追逐性價比更高的板塊。隨着A股大盤指數連續兩年上漲,龍頭企業越來越貴,對比之下,港股亦不乏很多性價比較高的核心資產公司,其中以騰訊、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估值合理偏低,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

同時,科創板與創業板註冊制的推進,許多公司在AH兩地上市,許多港股公司將其優質子公司、業務板塊分拆在A股上市,這都為相應的港股公司帶來了重估的機會,也讓投資者看到了香港市場原有的錯誤定價及低估值公司的機會。

此外,美國政府喊話“封殺”中國企業的政治背景下,更多企業選擇回港二次上市或原打算赴美上市的折回港股上市,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港股成為優質資產的堰塞湖,反而造就了港股市場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越發增強,更吸引國內外資金的吸引力。

以騰訊、美團、小米集團為代表的大量新經濟公司股價近來大幅上漲也讓大量的機構投資者看到了港股的賺錢效應。

另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滬港通開通後,A股較H股的估值溢價非但沒有收窄反而持續擴大了,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

2020年以後隨着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貶值預期消褪,預計港股的估值折價會得到大幅修復。

對此,國信策略組認為,港股低估值、人民幣匯率升值、南向資金持續增加三大邏輯支撐,2021年,港股市場有望系統重估,獲得更好的表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23 字。

轉載請註明: 南下資金單日淨買入創歷史新高,港股成下一個“抱團”風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