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核心觀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內需是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最堅實的基礎,不僅在目前穩定經濟基本盤中發揮支撐作用,而且在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中也要發揮關鍵作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將日益凸顯,也將持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之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中,我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國慶節。儘管國外疫情依然肆虐,但在這個14億人口的國度裏,我們可以盡情享受假期,旅遊度假、康養休閒。中國抗擊疫情鬥爭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成為疫情防控成效最為顯著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實現經濟快速恢復的國家。中國應對疫情積極、迅速、有效,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國經濟快速恢復,為世界經濟注入動力。作為中國人,我們感到驕傲與自豪。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度,我們對未來更有堅定的信心。儘管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短暫的、劇烈的衝擊,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使其能夠依然保持穩步向好態勢,在新理念引領下鏗鏘有力地邁向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衝擊,中國採取了針對性強、力度大的務實舉措,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迅速穩定了經濟基本盤,成功實現了經濟的“V”形復甦。穆迪公司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到1.9%,並預言中國將是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中今年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中國能在短期內穩定經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消費和投資形成的內需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期國內消費明顯回暖,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5%,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029億元,同比下降8.6%,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個百分點。同時,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前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個百分點。
內需是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最堅實的基礎,不僅在目前穩定經濟基本盤中發揮支撐作用,而且在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中也要發揮關鍵作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過程中,城鎮基礎設施要不斷擴容完善,產業結構要不斷優化調整,產品和服務品質要不斷改進提升……這些,都會催生大量消費和投資。這決定了中國的內需潛力巨大。
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剛剛突破60%,户籍人口城鎮化率尚不足45%,相比於發達國家,城鎮化提升空間還很大。新型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具有拉動投資和消費的雙重意義。道路修建、管網鋪設、住房建造、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都在有力拉動投資的同時,也積極促進着消費。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日益滲透,讓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互聯網信息技術產業鏈將不斷延展、鞏固、提升,進而帶動巨量投資。新型基礎設施為新消費提供了技術、網絡支持,推動新型消費快速發展。9月,國務院辦公廳公佈的《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為發展新型消費提供了政策支持。毫無疑問,新型消費規模將在“十四五”期間大幅度擴增。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有近9億勞動力人口,中等收入羣體超過4億人,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億元。從市場消費潛力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市場。將如此巨大的市場撬動起來,中國可以應對任何外部衝擊。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隨着消費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消費潛力的不斷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將攀升,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
當前,中國正在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立足於擴大內需,維護國內的產業鏈安全與供應鏈安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需要通過積極推動新型全球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國內循環、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全球大循環。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將日益凸顯,內需也將持續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中國經濟前景光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