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內大循環”下如何配置你的資產?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財經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説,“國內大循環”下如何配置你的資產?

不少券商分析師認為,“國內大循環”提出所針對的兩大痛點分別是內需循環不暢和我國高端產業鏈中還有諸多核心技術領域尚未實現自主可控,因此指出構建“國內大循環”需依託兩大抓手分別為消費內循環(內需)和科技內需循環(產業鏈)。

針對構建“消費內循環”,國泰君安證券宏觀團隊分析抓手在於持續擴大內需、降低居民儲蓄率,用我國居民內部消費需求消化內部的投資,承接以前的出口。因此構建消費內循環將會帶來海外消費迴流、本土品牌崛起、消費新模式興起三大趨勢,預計後續的政策方向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保障類如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創造需求;二是供給創造需求;三是信息創造需求;四是解除循環中不合理限制創造需求;五是税收中如遺產税等創造需求。

東海期貨分析師劉洋洋表示,在消費方面,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對經濟貢獻有所降低,中長期來看,利用人口基數優勢,培育多元化消費傾向,擴大消費基數;隨着產業升級,引導外部優質消費迴流及國內消費升級,提高消費質量;發展優勢產業消費升級,為新消費場景奠定基礎;最後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推動個税改革,為“內循環”蓄力。

針對產業鏈方向的“科技內循環”,國泰君安證券宏觀團隊認為要以“新基建”為基礎設施和以“數字經濟”為核心內容作為兩大抓手,其核心目標是突破硬殼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此外還需資本市場提供適應新經濟的融資體制作為重要保障。

“短期基建、地產投資等傳統手段仍是穩定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中長期來看,政府主導投資,以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新基建為立足點,引導產業升級並培育消費新場景,逐步削弱對傳統基建和房地產的重依賴。”劉洋洋表示。

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説,“國內大循環”下如何配置你的資產?股票、債券、大宗商品領域又藴藏哪些投資機會?

在股票方面,價值和成長股均有增長空間。內循環一方面可以拉動企業盈利修復,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獨立性將給股票市場帶來更多的市場溢價。在劉洋洋看來,作為價值股的代表—週期股,在內循環中將率先得到體現,地產、汽車以及其他可選消費企業盈利增速會明顯得到改善,盈利驅動邏輯將帶來週期股上漲。而作為成長股的代表—醫藥科技股,從國內消費結構來看仍有不少的短板,也是未來居民消費升級重要一環,作為未來成長股中的白馬行業,其估值有望繼續上升。

在債券方面,長端債券利率上行空間或將打開。央行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將進一步加強,背後隱藏的含義就是不同國家利差走勢將會與過去走勢出現某些質的改變,所謂的“舒適區間”或將成為歷史。而國內經濟方面,內循環將提升國內經濟潛在增長水平,居民消費改善以及企業升級帶來的效率提高,長端債券利率或有較大上升空間。

在大宗商品方面,在逆全球化的過程中,經濟規模有所下降,但國內發展經濟的目標不動搖。短期來看,投資仍是目前主要的經濟推手,也是發展內循環的堅實起點。“地產穩、基建增仍對相關建材需求帶來支撐,預計大宗商品需求方面的排序為黑色、有色、化工。中長期來看,內循環戰略下,消費崛起、基建地產投資淡化,預計大宗商品需求方面的排序為有色、化工、黑色。從進出口角度來看,關鍵進口商品緊缺,相關商品價格上漲;出口依存度高的商品過剩,相關商品價格將面臨下跌,短期建議看多建築鏈條中進口依存度高的品種,看空化工產業鏈條中出口依存度高的品種。”劉洋洋表示。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