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做VC,上週收到降薪通知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財經

這可能是李元哲從事VC至今遇到的最寒冷春天。

90後經管本科背景,李元哲一畢業就來到這家人民幣頭部機構,主看消費和TMT。在新消費盛宴的這兩年,他投出了一兩個為人津津樂道的爆款項目,直接從公司小透明升到了VP,在同學圈被視為榜樣。

但來到2022年,他至今還沒投出一個項目,“跳槽很難有望,985/211複合碩是起點,技術背景是標配,即使有經驗和案例也不頂用。大部分GP無餘糧,招聘也是真真假假。”

從事兩年PE投資的顧悦也感受到了寒意。這位研究生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女生,已經任職一家美元PE機構的投資經理兩年有餘,“這陣子因疫情隔離在家,投資工作也幾近停滯,上週公司同事間傳來‘降薪20%’的消息,有點慌。”

投資放緩,一級市場正在經歷着最殘酷的洗牌。安靜之下,裁員和降薪的消息開始漸漸流傳出來。

最冷春天

VC/PE被LP靈魂拷問

情況遠遠超出了投資人的意料。

面對包括美國縮表、加息和俄烏衝突在內的主要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事件,疊加新一波疫情影響等諸多黑天鵝的紛至沓來,國內VC/PE迎來了近幾年最為嚴峻的時刻——募資、投資金額均大幅下滑,投資案例數量下跌幅度超乎想象。

清科創業(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募資端,2022年1月VC/PE市場共計372支基金完成新一輪募集,同比下降31.6%;披露募集金額的326支基金共募集1050.59億人民幣,同比下降41.1%。

而這一數據到了今年2月變為:共計188支基金完成新一輪募集,同比下降42.7%;披露募集金額的174支基金共募集537.84億人民幣,同比下降49.1%。

投資端的變化更為明顯——2022年1月,VC/PE市場共發生337起投資案例,同比下降63.6%;其中披露金額案例295起,共涉及投資金額616.75億人民幣,同比下降48.8%。

到了2月,僅發生255起投資案例,同比下降70.1%;其中披露金額案例221起,共涉及投資金額330.29億人民幣,同比下降74.6%。

退出端更不容樂觀。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通過IPO和企業債發行進行的融資規模降至2.3萬億美元,創下6年新低。中企境外上市的整體表現也處於歷史最低谷,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企境內外上市數量98家,首發融資額合計約人民幣1857.3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4%、9.2%。

今年以來,新股破發潮歷歷在目,已上市的企業表現慘淡。“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從上市首日的340億港元市值蒸發近250億港元,跌落至84億港元左右,還不及其在一級市場B輪融資時的12億美元估值。“這麼説吧,基本上A+輪之後進去的投資方都遭遇了虧損。”一位專注消費的投資人向投資界慨嘆。

美股更是走到了最為冰冷的時刻,赴美IPO還在等待着時間表。最為揪心的一幕是,春節後中概股的暴跌成為VC/PE難以言表的痛,嚴重影響到了一級市場尤其是美元基金的信心。期間,國內某頭部美元基金大佬不得不冒着疫情風險,遠赴海外一一拜訪LP親自解釋。

曾陪跑出一批互聯網獨角獸,締造了無數創投財富神話的美元基金們,一夜之間失去光環。幾乎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對LP的質疑和拷問:為什麼沒有做好退出預期?

凜冬來臨。一位早期投資人忍不住在朋友圈發文感慨:“即便國際環境影響最為猛烈的時候,中國科技創業者和投資人仍然充滿鬥志,然而在2022年的第一個季度之後,耳目所及感受到的是,所有的光榮與夢想都幻滅了。”

頭部美元基金不發年終獎

VC/PE開始裁員

“躺平”的情緒開始在VC/PE圈蔓延開來。

VC/PE募資不順、投資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大多數投資機構都心照不宣——勒緊錢袋,靜待良機。經過一圈訪問,不止一位投資人透露,他們老闆在內部傳達了調整投資節奏的意志,“這兩年最好的投資,就是不投資。”

更難捱的要屬去年站在峯頂的一些消費投資人,誰都沒有想到風口走得那樣快,此間產生的強烈落差讓很多人一時間無所適從。北京一家頭部雙幣VC投資人坦言,一直專注新消費的他,今年以來甚至開始改看合成生物、農業科技。這也意味着,沒有醫療和科研背景的他,開始進入漫長的蟄伏期,“還在學習中”。

活躍在長三角的一家中等規模VC機構幾近陷入沉寂,該機構合夥人毫不掩飾:“我們的投資節奏已經明顯開始放緩,畢竟大家募資都不太順。目前也確實沒太多好項目值得出手。我們現在呢,一方面在等之前一些不錯的項目降估值,另一方面在等一個更好的買點。”

當暫緩投資成為當下渡過陣痛期的策略,冗餘的人員也就成為了一種負擔,於是VC/PE開始裁員。今年1月以來,已經有不少創投圈朋友告訴我們——身邊一些投資機構已經醖釀裁員降薪。

一位投資圈朋友梳理了幾個極具典型的案例——曾參與元氣森林等一眾知名項目的某頭部PE第一季度起在內部實施裁員。還有這兩年冒出頭來,被業內公認“路子野、搶得兇”的某華南本土機構,也開始進行人員優化。“北京某頂級PE今年2月算完賬,在內部通知不發去年的年終獎了。”

過去一年大家的步伐太快,VC/PE內部開始回過頭算賬。北京一家頭部本土機構的投資人透露,現在不少機構都在算賬,看看去年投了哪些估值過高的項目,一些機構也因去年超配的人力而裁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回報不理想,募不到錢,無疑是這波VC/PE裁員降薪的重要原因。今年以來,爭搶人民幣IR現象尤為激烈,不管是人民幣基金還是美元基金對人民幣募資人員的需求達到了高峯,背後是募資競爭的白熱化。

然而,當IR實現不了LP資源轉化,就很有可能成為被優化的第一批人。上海一名資深IR朋友此前就曾向投資界傾訴“她因拉不到LP而在試用期內被勸退”的心酸經歷。

一位服務於投資機構的資深獵頭説起了一個現象,“現在的機構動不動就給IR定一個億的KPI,沒業績就勸退,再繼續招下一個。要是人家有這本事,為啥不單幹呢?”

2022,站在岔路口

劉曉丹:一大批機構將被淘汰

從2018年起,VC/PE洗牌潮就開始被提起。放到當下,這樣的感受尤為明顯。

不久前,晨壹投資創始人劉曉丹在自家LP年會上做了一場分享。晨壹投資去年完成了一筆近百億的人民幣募資,結緣了第一批LP。她分析了當下的行業:絕大多數中國VC/PE機構都在投少數股權成長,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成就了一批中國優秀的VC,如今又大部分集中轉向硬科技投資。在資本市場劇烈調整的背景下,中國投資機構將開始洗牌。

“轉型期間,一大批機構將被淘汰,也有新的機構會迅速成長,未來幾年的競爭格局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言辭之間,頗為尖鋭。

“過去幾年,投資成為一種低門檻職業,一些不專業的玩家湧進來製造了一定的喧囂,而現在那些助長不公允估值泡沫並催生出‘虛胖效應’的企業和投資人都將為此買單。”北京某一線PE的創始合夥人如此評論。

你可能不知道,實習生意外成為了VC機構內部最有幹勁的一羣人。肖楠,一位1998年出生、畢業於海外名校的學霸女生,去年此時進入了北京一家知名機構實習,工資200元一天。用她的話來説,簡直純純地用愛發電。

中國VC/PE來到了又一個岔路口。上週,清科研究中心公佈了第一季度VC/PE機構的IPO成績單。可以明顯看到,境內境外IPO冰火兩重天,碳中和、光伏與新能源、專特精新等硬科技領域迎來一波收穫期,而這些IPO背後幾乎是清一色的人民幣基金。

潮起潮落,一切正在迴歸投資的本質。正如劉曉丹所言:“啥叫明星項目,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估值高的項目,而是你真正為投資人賺了大錢的項目才叫明星項目。GP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給LP賺錢。”

這何嘗不是一種淘汰賽?

曾幾何時,那些從前只在創業者臉上的慌張、焦慮與迷茫,開始蔓延到一貫身處高位的VC/PE從業者身上。而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和衝擊感,是很多人此前從未經歷過的。

最先離開這個行業的,大抵是當初莽莽撞撞闖入的那羣人。

(文中李元哲、顧悦、肖楠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