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盤系統性風險導致的基金普跌,風險釋放完畢一般都會重拾升勢;對於行業因素導致的基金下跌,要分清楚是殺估值、殺業績還是殺邏輯;殺估值的反彈前景最為樂觀,只需市場情緒與悲觀預期釋放即可;殺業績次之,通常要等到利空影響消失或週期因素反轉;而殺邏輯是投資者最應當警惕的,邏輯沒了,公司的價值很可能被顛覆,下跌往往難以挽回。
最近有些朋友情緒又低落了,還不是因為手裏的基金又跌了。本該在紅紅火火的跨年行情裏迎接陽曆新年,現在整個人都不太好了。
跌不代表不賺錢。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過去17年創造了高達16倍的收益,但是其中的83%是由漲幅最大的10個月貢獻的,只佔全部時間的5%都不到,有77個月都是負收益。
所以,下跌並不可怕,關鍵是要看之後還能不能再漲回來。同樣都是下跌,但是性質卻不盡相同,從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預示着未來的反彈前景。
今天就來細説説,看看哪些基金的下跌無傷大雅,哪些基金可能就真的game over了。
注:以下分析主要針對權益類基金
1、大盤系統性風險導致的基金普跌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股票市場或者絕大多數的行業、股票都在下跌,不管買的啥基本都得綠,分散持基不管用,此時市場會被陰霾和恐慌籠罩,甚至會發酵為股災。
導致系統性風險出現的原因也很複雜,通常是多個因素的交織,我們可以抽絲剝繭來看:
整體高估後的迴歸
也就是擠泡沫。比如某一段時間股民投資熱情高漲,甚至大量借錢加槓桿進入股市,股價瘋狂上揚,但是業績並沒有跟上去。等到泡沫一旦有被戳破的跡象,獲利盤趕緊出貨,爭相賣出,可能引發股市劇烈下跌。比如2015年A股股災,便是估值泡沫的破滅之路。
突發黑天鵝帶來的悲觀預期
黑天鵝通常是難以預料的,比如離我們最近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一被發現後全球資本市場陷入恐慌,特別是歐美股市,美股三大指數全線下跌多日。
外部事件引起的負面情緒
世界經濟關聯度越來越高,股市也會相互影響。比如2018年,美國採取單邊主義措施,對我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税,導致兩國之間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疊加國內金融去槓桿+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A股出現了近1年的低迷行情。
調控、監管帶來的短期影響
任由股市自由發展可能會出現盲目、滯後等問題,需要“看得見的手”適時出台政策進行調控和監管,從而促進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比如為了緩解通脹壓力可能會進行貨幣緊縮,從而使得股市流動性下降。
但是,不管是哪種原因所致,大盤系統性風險帶來的基金普跌最終都有望漲回來,漲跌互換、牛熊交替是A股幾十年來的定律,上證指數史上從未過年線三連陰的情況。風險釋放完畢後,大盤都能重拾升勢,基金也會水漲船高。
用數據説話。回顧歷史,A股歷史上的兩大高點是2007年10月16日和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當時分別摸頂6124點和5178點,之後便開始了“災難式”的下跌,調整幅度分別達到了73%和49%,絕對算是系統性的普跌了。
如果一隻基金恰好是在高點之前發行,你是不是會覺得沒希望了,絕對完了?但事實告訴我們後來都有望漲回來!
數據顯示,6124點之前,2007年全市場共發行了3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截至現在,淨值增長率全部為正,最高達到598.14%,平均回報為236.49%;5178點之前,2015年全市場共發行53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截至現在,虧錢的基金只有2只,最高回報為296.80%,平均回報為109.73%。
所以,一出生就經歷了大熊市的基金都能有這麼好的業績表現,其餘的下跌也只能算是小場面。
2 某些行業、個股出現問題導致基金下跌
從來沒有一個板塊、行業只漲不跌;每個行業都會跌,即便是擁有長邏輯的新能源;即便是大家曾經高呼YYDS的白酒;即便是一度長牛的消費,都有過跌到崩潰的階段。所以我們去看各個行業指數的K線圖,年線、月線、周線、日線都是花花綠綠的。
特別是近幾年來A股熱點行業頻繁切換,大家持有單一板塊的基金就更不舒服了。那麼當行業原因導致基金大跌的時候,是該割肉止損還是保持信念呢?分三種情況來看待:
殺估值引發的下跌
估值本質上就是“情緒+對未來的預期”。
情緒是人性的部分,是市場的博弈,而人性是複雜的,難以把控。比如有些持續上漲的行業板塊中,可能積累了大批短期內渴望賣出獲利了結的投資者,當大家爭相拋售的時候,股價就會下跌,估值也會收縮。
對未來的預期就要回歸到對未來業績的看法層面了,一般在這時候業績並沒有出爐,並無基本面走弱的石錘,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讓大家對某個行業或個股的業績產生了質疑,比如覺得未來經濟下行,大家沒錢消費,消費行業可能會不行;或者覺得地緣政治改善,軍工板塊可能不如之前等等。
當預期因為某些因素改變了,市場就會自發地通過股價殺跌的方式讓估值回到他們認為“正常”的水平。
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關公司或行業的基本面邏輯沒有被打破,業績也並非真正惡化。待估值回落到一定程度,市場悲觀預期得到釋放,相關公司或行業的行情可能會再度歸來。相關的投資者朋友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市場情緒恢復,因為跌下來風險就解除了,還可以適當補倉撿便宜籌碼。
但如果是由於基本面改變或業績下跌帶來的估值收縮,不在此類討論範圍內。
殺業績引發的下跌
如果説估值收縮帶來的下跌是揣測,那麼業績拉胯帶來的下跌就是實錘了。通常公司季報、年報預告或公佈之後,相關個股和行業會出現大漲或大跌,“業績不及預期”是股價下跌最常見的原因。
但是業績不及預期的原因也分很多種,有的可能是會計處理導致;有的可能是短期所處環境較差導致的,比如疫情爆發,旅遊、餐飲板塊受困;豬週期行至下跌區間,養豬的企業受損;有的可能是突然出台的不利政策導致的,比如高額補貼突然被取消等等。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區分是長期業績下滑還是短期業績回落。如果只是短期業績回落,問題妥善解決或週期影響因素反轉後,公司的盈利能力大概率能夠恢復,利空出盡之後,行情會再現,在此期間我們要學會做“時間的朋友”;如果是長期業績的下滑,那麼很有可能是邏輯發生改變,就要另作他論了。
殺邏輯引發的下跌
殺邏輯是投資者最應當警惕的情形,邏輯是企業的根基,是企業能保持現有經營態勢的根據所在。基本邏輯一旦發生變化,公司的價值很可能被顛覆,下跌往往難以挽回。
比如以K12為主營業務的教培公司,在超預期強監管中的暴跌就屬於殺邏輯了。對於邏輯沒了的行業和公司來説,如果不作出改變,只能面臨絕路;想要挽回局面,必須進行轉型。比如對於教育行業來講,職業教育培訓、素質教育培訓和教育信息化都是政策鼓勵的方向,如果相關公司及行業能夠在轉型後做出突破,或許會柳暗花明,走出至暗時刻。
總而言之,邏輯還在的下跌,未來大概率都有望漲回來;邏輯沒了=賽道消失,再堅持跑下去可能也難以看到柳暗花明了。
你所持有的基金表現如何?如果出現下跌,可以根據本文識別一下屬於那種類型的跌法,從而判斷出接下來的反彈力。對於不傷及邏輯的下跌,坦然接受,這就如同天氣變化一般尋常,陽光就在風雨後;對於邏輯完全沒了的下跌,再度漲起來的難度往往較大,可以考慮一下基金轉換,買點景氣賽道的基金。
但是要提醒各位,市場非常複雜,每次下跌通常都是由多個因素交織導致,而非單因素造成,所以並不能完全對號入座。最後還是祝大家理財順利。(文章來源:華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