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不香了? 爆款基金太多,賺錢效應爆棚!資管“一哥”寶座將易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金融圈

記者:方海平  編輯:馬春園

銀行理財不香了? 爆款基金太多,賺錢效應爆棚!資管“一哥”寶座將易主?
爆款基金的新聞幾乎霸佔了資管圈一整年的熱點。

2020年行將結束,在接近尾聲時,公募基金行業再度傳出好消息,新發基金規模突破三萬億,趕超過去三年總和。

公募基金規模的增長與市場行情緊密相關,今年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催生了明顯的賺錢效應,與此同時,市場進一步朝着機構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相關政策和市場環境也紛紛配合基金業的發展,綜合多方利好因素,公募基金的快速飆升在情理和意料之中。

另一方面,資管統一監管和發展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的轉型在按節奏有序推動。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的最後期限,這就意味着到明年底,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按要求全部轉型成淨值型理財產品。

隨着銀行理財轉型和理財子公司的建設,市場越來越多地將其理財產品與公募基金相提並論。

從今年資管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一邊是公募基金突飛猛進式增長,銀行理財的表現相比之下暗淡很多。不過,銀行理財在轉型探索的同時也保持了穩定的發展節奏。

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負責人11月份在“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指出,在今年的市場行情下,按照公募基金的增長節奏,到年底,公募基金規模很有可能超過銀行理財規模,搶佔資管市場第一把交椅。

近期,多位銀行理財人士對記者表示,即使公募規模趕超也並不意外,銀行理財尚在轉型過程中,轉型改造仍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並且目前尚在新規過渡期內,銀行理財新老產品共存。

不過,亦有銀行理財研究人士對記者指出:“(公募基金趕超)這在短期內是有可能的。但長期來看,銀行理財投研能力將補充完善,再加上銀行本身的渠道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可能再度奪回一哥寶座。”

基金爆發VS理財轉型

據Wind數據,年內新基金髮行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過去三年的新基金髮行總和,創出新基金髮行歷年之最。今年公募基金熱度可見一斑。

總規模上看,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8.31萬億元,基金數量為7682只,管理人為145家。相比之下,2019年底的公募基金規模和數量分別為14.77萬億和6544只。

也就是説,今年以來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行業規模和數量就已經分別增長了24%和17%。公募基金在今年快速增長的原因在於,一方面,政策層面的導向利於公募基金的發展,從基金註冊制到基金評價,再到投顧試點,各項舉措意在引導中長期資金通過基金形式進入資本市場,為基金髮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另一方面,從市場本身的規律來看,資管新規拉齊對資管產品的統一監管之後,在資管大家庭中,銀行理財、信託產品等資管產品均面臨整改要求,轉型整改過程中,產品收益率下滑不可避免,導致部分追求高收益的資金轉而尋求新的替代品。這一調整過程中,公募基金就扮演了替代的角色。

銀行理財增長情況如何?

銀行理財不香了? 爆款基金太多,賺錢效應爆棚!資管“一哥”寶座將易主?
銀行理財披露的數據目前不如公募基金那麼及時和詳細。一位銀行理財人士對記者解釋了其中的區別,“公募基金信披是針對投資者的,而在原來的模式下,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並不關心理財產品實際上投資了什麼,所以沒有必要為其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但事實上,銀行理財報送監管信息非常詳盡,這也表明監管對理財風險的關注。從這個角度而言,伴隨着銀行理財的淨值化轉型,信息披露改革也必定是一大重要任務。”

Wind數據顯示,2020年10月,理財產品發行總量為7539只,其中個人理財產品7510只,機構理財產品為32只。截至10月底,理財產品總存量為39663只,包括封閉式非淨值型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佔比仍達40.43%。(由於披露不全,數據或存在誤差)

(注:有理財產品同時向機構和個人發售,因此發行總量會小於機構與個人發行量之和。)

規模上,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曾公開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為13.2萬億,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53%。

可據此推算,截至2020年6月底,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為24.9萬億元。銀行理財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銀行理財存續餘額為23.4萬億。因此推算,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規模增幅為6.43%,已經略超過2019年的全年增幅6.15%。

多位銀行理財人士對21金融圈記者表示,今年銀行理財的增長維持穩定,大概率略高於去年的增速。渠道端人士提供的信息也印證了這一判斷。

一位股份行人士對記者透露,截至11月份,該行零售理財的保有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大概8%。

如果僅從規模和數量增速上來看,銀行理財今年的表現確實遠遜於基金。多位銀行理財客户經理反映,基金產品的銷售明顯好於去年,理財銷售保持穩定。

上述股份行人士指出,該行今年截至目前基金銷售相較去年翻了兩倍。

基金和理財合作大於競爭

圖:銀行理財要面對自身的諸多考驗(來源:華泰研究)

銀行理財不香了? 爆款基金太多,賺錢效應爆棚!資管“一哥”寶座將易主?
隨着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建設和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市場越來越多地將其與公募基金進行比較。但不少銀行理財人士表示,由於客户定位和需求有明顯差異,二者在運行思路上還是根本不同的,合作的成分要大於競爭的成分。

資管新規後預計銀行理財會延伸自身的產品線(來源:興業研究)

銀行理財不香了? 爆款基金太多,賺錢效應爆棚!資管“一哥”寶座將易主?
一位銀行理財人士認為,理財子公司的建設和原來在銀行體系內相比肯定有區別,有公募化的趨勢,但跟公募基金仍不一樣,二者的基本盤不一樣,銀行理財對公募基金的通道需求不會減少,相當於銀行替投資者進行了一層篩選,一者追求絕對收益,另一者追求相對收益

所以,雖然這兩年公募基金湧入了大量零售客户,但未來長期來看,其機構化可能進一步提升。”

在轉型中,機構間合作關係加強的趨勢在信託行業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在監管引導之下,信託行業融資類業務受到限制,全行業紛紛大力發展標品業務。初期,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機構合作開展標品業務的模式就十分流行。

多家信託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在目前看來這是最為明確的一條路徑,其中的互補點很多,信託機構既有按監管要求進行轉型的需求,自身也需要為高淨值客户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信託更大程度上需要發揮的是“配置”作用,證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則擁有賬户和投資方面的優勢。

事實上,公募基金在今年出現爆發式增長,也説明了其與銀行理財之間的區別,即與市場行情關聯性極高,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瘋狂發售新產品,但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較大波動。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公募基金不僅規模上快速增長,收益上也是一個“豐收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部非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接近15%;其中權益類基金表現最為突出,收益率達28%;其次為混合類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接近25%。

銀行理財不香了? 爆款基金太多,賺錢效應爆棚!資管“一哥”寶座將易主?
這樣高的收益率對於銀行理財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也沒有可比性。例如,Wind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1周和1年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分別為3.00%和4.11%,分別較上月下降60BP和1BP;1個月、3個月和6個月期的產品收益率分別為3.58%、3.78%和3.85%,1個月期的產品收益率與上月持平,3個月和6個月期的產品分別較上月上升了8BP、14B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39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理財不香了? 爆款基金太多,賺錢效應爆棚!資管“一哥”寶座將易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