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1/04/07
研發投入依舊是企業生命力的硬道理。
文丨康琴
編輯丨小叮噹
近期,國內各大上市車企紛紛公佈了2020年財報,而在財報中除營收和淨利潤指標外,各家的研發投入也備受關注。
眾所周知,截至2019年底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已連續兩年走跌,並且2020年初車市還因新冠疫情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因此不少車企都選擇儘量縮減開支以求能平穩渡過難關。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各大車企的研發投入究竟會有何種變化呢?
根據《一句話點評》整理的情況來看,在18家上市車企中有10家的研發投入出現同比下跌,吉利汽車、北京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江鈴汽車、宇通客車和東風汽車的跌幅均超過10%,但同時也有上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等7家繼續維持增長,其中長城汽車、江淮汽車和安凱汽車的增幅更是皆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中國重汽、金盃汽車則出現研發翻倍的情況。
俗話説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汽車是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且利潤並不算高的產業,同時投入資金大,回報週期長。而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優勢,最終提高企業績效,這些都與研發投入密不可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那麼各大車企的表現具體如何呢?以研發投入增減分為兩大陣營。
儘管,在研發投入增加的車企中,上汽集團、比亞迪和廣汽集團僅能算微增,但由於這三家企業的基數大,增加的金額卻並不算少。比如,2020年上汽集團同比增加的1.99億元和比亞迪增加的1.34億元就遠超過18家車企中的金盃汽車和安凱汽車全年的費用。
更顯而易見的是,上汽集團投入的149.67億元遙遙領先於其他車企,這一金額甚至超過緊隨其後的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的研發費用之和。
其實,不僅是2020年,作為近年來一直蟬聯國內車企集團銷量和營收的榜首的行業巨無霸,上汽集團自2017年起的研發費用就都保持在100億元以上,其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在研發費用突破百億門檻的上市車企集團。
比亞迪雖沒能像上汽集團那樣破百億,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在國內也是名列前茅。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分別為45.22億元、62.66億元、85.35億元和84.22億元。由此可知,早年比亞迪研發費用增速迅猛,2018年之後繼續高速增長,但也穩定在85億元左右。
在連續大量的投入下,2020年比亞迪不僅推出了“刀片電池”,甚至推出了全新中高級車比亞迪漢,而且在其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其成為2020年為數不多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增長的車企集團之一,營收同比增長22.59%至1,565.9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62.27%至42.34億元。
至於廣汽集團,與前兩者之間確實還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不過其研發投入也連續兩年超過50億元。此前,廣汽方面曾表示,研發投入主要繼續加強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並推進新能源車型開發項目及核心部件的研發。
是以,無論是廣汽推出的廣汽埃安品牌,還是基於GPMA架構的系列產品,這兩年都在發揮市場價值。並且從研發營收比來看,近兩年廣汽集團的研發營收比皆超過8%,分別為8.44%和8.1%,在今年統計的眾多車企集團中,這一數值只低於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家新勢力,相對而言遠高於其他車企集團。
增勢喜人的金盃汽車,實際卻並沒有那麼令人欣喜。金盃汽車財報指出,研發費用的增加,主要是由於子公司為寶馬新業務所增加的新產品設計費,但從金盃汽車的整體實力提升來説並不明顯。相比之下,反倒是研發營收比最低的中國重汽更值得一提,畢竟增加的費用是為了推動公司產品的數字化轉型,比如新上市的TX系列產品就是基於全新一代智能駕駛平台研發的第二代智能卡車等,商用車也在朝着智能科技方向發展。
同比增長21.2%的長城汽車,增幅固然稍顯遜色,但其增加的金額卻達9.02億元,是18家車企中增量最大的車企集團。從2020年長城汽車表現來看,其研發經費的確取得相應的成果,不僅還打造出“檸檬”、“坦克”和“咖啡”三大全新平台,還有系列全新命名的車型。正是在這些新產品的加持之下,2020年長城汽車和比亞迪一樣,成為極少數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增長的車企集團之一。
新勢力研發佔比遙遙領先
從研發投入有所減少的10家車企集團來看,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於三家新勢力。因為即便這三者的研發投入費用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蔚來更是同比下跌43.8%,但它們兩位數的研發營收比卻是眾多傳統車企所不能及的,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後者根本無法望其項背。
尤其考慮到2020年全年蔚來、小鵬和理想的營收僅為162.6億元、58.44億元和94.6億元,與傳統大型車企集團們動輒成幾百億上千億元的營收額相比,確實有差距。不過作為新勢力品牌,能夠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活下來且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已經很不容易。
還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蔚來和小鵬的總營收分別同比增長107.8%和151.8%(理想無2019年數據)。這意味着,一年前,當蔚來和小鵬的營收更低時,它們支出的研發費用卻更高,彼時的研發營收比高、和今年研發營收比下滑也是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三家車企均是“白手起家”,沒有任何技術和消費者基礎,只能靠實力説話,不得不在早期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在產品上很下功夫。
比如,當初蔚來發布ES8時也曾遇冷,幾經坎坷之後,才靠着ES6扳回一局,緊接着繼續對ES8進行改款升級,依靠不斷增加續航里程和OTA升級,持續提升產品的實力和競爭力。小鵬主要將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技術方面作為自己核心競爭力,還針對中國特色駕駛場景和用户習慣自主研發的軟件算法。理想則是走增程式差異化路線,不過這三家在智能化體驗方面,可以説是目前國內車企裏邊做得一流的,真金白銀地投入也見到了成效。
正是在這樣的努力之下,三者才逐漸建立起獨立的技術優勢和各自的全新平台,慢慢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得以收穫較好的成績。因早期打下的基礎較好,如平台架構技術,各方面的技術也日趨成熟,後續只需進行不斷更新,在平台基礎上做其他細分市場的產品,研發費用就能相應減少。
與前三者相比,吉利汽車、北京汽車和東風汽車的下跌則有另一番道理。受疫情影響,2020年國內不少車企的表現都較差,根據財報數據,吉利汽車、北京汽車和東風汽車的淨利潤就分別同比下跌33.0%、14.53%和16.1%,由於年初對市場預期的判斷走弱,因此研發投入自然會有所下降。
只是,即便如此,這也不代表它們對研發的重視程度有所降低。因為這三家上市車企的背後是吉利控股集團、北汽集團和東風集團,有許多支出並不披露在上市子公司的財報數據中。這一點可以從2020年吉利汽車推出基於全新CMA架構的吉利星越和吉利星瑞、極氪汽車,以及北京汽車推出全新的BEIJING-X3/X5/X7中得到證實。
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就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優勢。所以從研發投入情況來看,不管是仍在耕耘傳統車企,還是小有成效的新造車勢力都在講述同一個道理,想要在汽車行業中分一杯羹,就不能吝嗇研發投入,必須研發出更獨特的技術,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對所有傳統車企乃至正嘗試進入汽車市場的企業和資本們的善意提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