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上汽集團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跌14.75%、比亞迪跌了27.5%、廣汽的下滑了64.7%、長城汽車則微跌約2%,而江淮汽車更大跌249.06%......
“芯慌”陰霾揮散不去、原材料大漲,以及新四化轉型愈發迫切之下,大部分上市車企在三季度都經歷着巨大的經營壓力。
然而,在“跌聲一片”之下,實則暗藏着各大車企的爆發潛力。
好比比亞迪的三季度利潤出現的同比下滑,實則是缺乏了往年高利潤的口罩業務支持,同時三季度原材料價格的變動對其整車業務也帶來大約1.2%左右的毛利下降,但當我們綜合比較比亞迪去年與今年前三季度的總體財務數據後,除了營業成本增長超過收入增長外,比亞迪的整體經營數據明顯向好,無論是收入、費用還是現金流,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現。
同時更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三季度的汽車收入大約在300億元-320億元之間,四季度隨着DM-i等車型銷量的上漲,比亞迪今年去年汽車業務營收首度衝擊千億將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個同樣被“誤解”的還有上汽集團。
上汽集團雖然單看三季度的盈利遭受到挑戰,但事實上這也是一份好於預期的Q3財報。不僅毛利率有着同比1.5%的提升,而且上汽旗下合資企業的投資收益也有着環比40%的提升,説明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盈利情況和銷量都得到較大的改善。
此外,上汽的自主業務的運營情況也在不斷增強。上汽乘用車三季度的銷量同環比都有着兩位數的上漲,而且全新獨立的飛凡汽車科技以及擬設立的零束科技公司,都進一步彰顯了上汽意欲繼續爭當新賽道龍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