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汽車行業的洗牌有些不近人情,拜騰、賽麟等造車新勢力在這場洗牌中幾近“倒下”,曾幾何時在國內汽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眾泰、力帆也“行將就木”。
8月7日,力帆股份發佈《關於控股股東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的公告》,公告顯示,力帆股份控股股東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8月12日,力帆股份發佈《關於控股股東司法重整申請被法院裁定受理的公告》,這也就意味着力帆股份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若重整失敗,等待它的也就是破產清算。
同日,眾泰發佈《關於控股股東所持部分股份將被司法拍賣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稱,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於近日通過網上查詢得知,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在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台發佈了拍賣公告,將公開拍賣鐵牛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800萬股股票,佔公司股份總數的0.39%,上述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此前,眾泰公告還披露,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對鐵牛集團的預重整申請受理登記。綜合看來,鐵牛集團對眾泰提供業績補償可能“遙遙無期”,而歷經欠薪、經銷商維權、官司纏身以及百億虧損的眾泰能不能活下去也很難説。
曾經的風光已然不在,或許破產和退市將是擺在力帆和眾泰面前的最好選擇。
昔日風光難抵今日落寞
風光時,眾泰汽車還是中國十大自主汽車品牌之一,2016年和2017年,眾泰汽車的銷量一度突破30萬輛,擠進中國品牌銷量前十。力帆汽車雖沒有這般成就,但也有屬於自己的榮光,2009年,力帆320上市,巔峯時期月銷量達到7000輛,賣摩托的力帆能取得這樣的銷量也是值得尊重的。
但近年來,兩家曾經也算輝煌的汽車企業均面臨“危局”。
從去年年底至今,眾泰汽車就一直深陷各種債務、停產、欠薪等負面風波中。連續的鉅額虧損更為眾泰的生存處境蒙上陰影。
眾泰汽車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眾泰汽車實現營收29.86億元,同比下降79.78%;全年虧損111.9億元,同比下降1498.98%。百億虧損讓眾泰汽車一時間成為各大媒體以及吃瓜羣眾關注的焦點,曾經的“保時泰”居然淪落至此。
今年7月,眾泰披露半年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上半年虧損7.5億-10.5億元。同比下降158.25%—261.56%。而不只虧損,眾泰的債務危機也不容小覷,數據表明,截至2019年末,眾泰汽車流動負債合計達到136.65億元。有媒體曾統計受債務危機影響,2019年眾泰作為被告/申請人發生的訴訟仲裁共489起,累計金額高達30.42億元。
力帆的處境也十分窘迫,自2016年曝出騙補1.14億元的醜聞後,力帆汽車每況愈下。2019年,力帆股份實現營收74.5億元,同比下滑32.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46.82億元,同比下降1950.83%。力帆累計銷售2.25萬輛傳統乘用車、3091輛新能源汽車和60.85萬輛摩托車,銷量分別同比下降75.52%、69.49%和9.95%。與此同時,力帆還面臨着深重的債務危機,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85.4%,截止到2020年3月31日,力帆股份資產負債率已攀升到85.93%。
7月10日,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10家全資子公司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公司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今進入重整程序的力帆,在汽車行業活下去的幾率並不高。
這兩大自主車企如今落得如此境地,不禁令人唏噓,那麼力帆與眾泰敗在了哪裏呢?
缺乏核心競爭力 恐迴天無力
力帆與眾泰陷入困境是有跡可循的,除了大局勢變化的影響,缺乏核心競爭力是力帆和眾泰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眾泰一向被戲稱“保時泰”、“皮尺部”,多年來造車路線一直與“模仿”緊緊相連。早些年是憑藉着眾泰版“途鋭”、“途昂”和“保時捷MACAN”等車型而一炮而紅,在滿足了不少人的“豪車夢”的同時也將自己的銷量抬升到了“不可一世”的地步,2016年,眾泰汽車的年銷量超過33萬輛。
也許是被勝利衝昏了理智,對於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眾泰是有所欠缺的,“國六”排放標準實施後,眾泰汽車遲遲無法生產出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的車型,無車可賣讓眾泰的處境窘迫。今年上半年,眾泰汽車的整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574輛和1417輛,相比巔峯時刻,實在不值一提。
力帆也有同樣的經歷,曾經紅極一時的力帆320與寶馬MINI相似度極高。但相比眾泰,新能源汽車或許才是將力帆拉入泥潭的主力。2014年4月,力帆股份控股股東力帆控股與河南省濟源市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書,擬投資22億元在當地建設力帆電動車項目,力帆布局新能源汽車並不能算一個錯誤的決定,但從實際效果看,不盡人意。
作為國內最早佈局新能源汽車的整車企業之一,力帆對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非常大,但砸下的巨資卻沒有激起一點水花。反而在“騙補”風波後品牌價值受損。缺乏核心技術優勢的力帆汽車在轉型路上折戟。
在求存的途中,力帆與眾泰也曾各自盡力施救。2018年12月18日,力帆股份將力帆汽車以6.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車和家旗下全資子公司。緊接着2019年初,力帆股份又以33.2億元的價格將自家的乘用車項目生產基地出售給重慶兩江新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以此獲得了一筆數額較大的流動資金。但從結果上看,力帆並沒有因此盤活這局造車大棋。
在今年眾泰汽車公佈的上半年業績預告中,眾泰也提及自救措施,眾泰汽車正試圖推出一項“三階段復產計劃”以及資產盤活等方案來力挽狂瀾。接下來將通過生產銷售“眾泰TS5”和“眾泰TS7”兩款核心新車型,以及復產銷售幾個成熟車型等舉措來提振業績。
此外,眾泰還稱,將多舉措籌措資金,如“加大應收賬款催收力度”、“計劃出售非整車業務資產並積極尋找合適合作對象”;“主動與現有貸款的金融機構溝通”等。眾泰的自救措施活血還需要時間去實現,但從目前的狀況看,眾泰能否按計劃實施這些措施是不可預見的。
在時代的更迭中,由盛轉衰的企業不計其數,眾泰、力帆的淪落也只是萬千弱勢企業的一個縮影。借鑑被時代“拋棄”的案例,存留下的企業或許更獲得啓發。尤其在重資產的汽車行業,每一次“警鐘”的背後都是巨大的資本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