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財報季,證券公司的成績單相繼出爐。中信證券繼續穩坐“一哥”寶座,成為國內首家資產規模過萬億元的券商。全年實現營收543.83億元,也是唯一一家營收超過500億的券商。
從淨利來看,2020年頭部券商業績大增,截至目前,已有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國泰證券和廣發證券5家證券公司的歸母淨利潤超過百億。中信證券以149.02億元的淨利奪得魁首,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分別以111.22億元和108.75億元淨利位列第二、第三。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這5家淨利潤超百億的證券公司,合計實現營收1883.36億元,貢獻了行業4成以上的營業收入,以及接近4成的行業淨利潤。
相對亮眼的業績,今年以來券商股表現不佳,96%證券類公司年內股價均呈現下跌狀態,頭部券商股也從神壇跌落,從牛市“香餑餑”變成“棄子”,其中“一哥”中信證券跌幅最高,超過18%。
5家頭部券商淨利過百億,中信證券領先,榜眼競爭激烈
2020年是券業大年,在資本市場火熱之際,證券公司也賺得盆滿缽滿。根據目前披露的成績單來看,目前已有5家券商的歸母淨利潤超過百億,包括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和廣發證券。
據中證協數據,2020年證券行業實現營收4484.79億元,同比增長24.41%;實現淨利潤1575.34億元,同比增長27.98%,127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其中,馬太效應繼續強化,5家百億級券商合計實現營收1883.36億元,佔據行業總營收的42%;淨利潤佔到行業總淨利的37%。
不管是從營收還是淨利來看,中信證券都坐穩了券商“一哥”的寶座,成為唯一一個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券商;與此同時,中信證券歸母淨利潤達到149.02億元,在行業中遙遙領先。
而券商行業“榜眼”“探花”之位的競爭相對激烈。從營收來看,海通證券以381.55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二,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的營收也均超過300億元,和海通證券位於同一階梯。
從歸母淨利潤來看,國泰君安奮起直追,最終以2億多元的差距稍微領先,這也是國泰君安2019年失去第二寶座後的迴歸。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的成績更加接近,雙方之間的淨利潤僅有幾千萬之差。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都進行了大手筆的信用資產減值,前者進行資產減值65.8億元,後者進行資產減值44.66億元,相比之下,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在資產減值方面更温和一些。
位列第五的廣發證券,同樣不可小覷 ,儘管營收和總資產相比前四都有所差距,但充滿“鬥意”,歸母淨利潤也站在百億以上。
自營業務牢牢站在“C位”,頭部券商發力補短板
整體來看,在頭部券商中,自營業務和經紀業務依然是券商最為重磅的兩大業務之一,但是自營業務已經牢牢站穩了“C位”。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的自營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均處於首位。
具體來看,頭部券商在五大業務的發展中也各有千秋。2020年中信證券投行業務、 經紀業務和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分別為 68.82 億元、112.57 億元、80.06 億元,前兩項增速超過5成,後者增速超過4成。自營業務、資本中介業務淨收入分別為 179.07 億元、25.87 億元,增速分別為 12.7%、26.5%。
從營收佔比來看,中信證券的資本中介業務相對薄弱,營收佔比僅4.8%。中信證券對此也所意識,2021年2月中信證券發佈280億元的配股預案,其中190 億元擬用於發展資本中介業務(指資本消耗性業務, 包括融資融券、股票質押、衍生品、做市業務 、跨境交易業務等)。業內表示,衍生品等資本消耗型業務可能將成為中信證券未來業績重要發力點。
中信證券近期多次強調,未來發展將繼續擴規模,增強資本實力,朝着“成為全球客户最為信賴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中國投資銀行”的方向努力。
國泰君安也有一個投行夢,國泰君安董事長賀青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國泰君安下一步堅持“三個三年三步走”戰略,即2020-2022年打基礎、補短板,2023-2025年提能力、強長項,2026-2028年綜合化、國際化,將公司打造成為受人尊敬、全面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投資銀行。
據悉,2020年國泰君安的國際業務發展顯著,其中,國泰君安國際全年實現營收48.73億港元,同比增幅14.8%;實現淨利潤15.63億港元,同比增幅74.5%。保持在港中資券商的前列。
賀青還表示,2021年,國泰君安將繼續推進創新轉型步伐,加快補齊核心業務能力短板。一是圍繞重點客户,提升機構業務服務能級;二是圍繞重點產業和區域,打造股權融資業務核心競爭力;三是圍繞關鍵能力打造,提升買方業務市場影響力;四是圍繞協同能力構建,提升權益衍生品業務市場份額。
從華泰證券來看,首席執行官周易表示,2018年以來,公司引入阿里巴巴作為戰略投資者,在財富管理、投行、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與其展開戰略合作,同時優化了公司治理結構,增強了佈局未來的領先資本儲備和全新理念支持。
周易還表示,科技是突破傳統、引發商業模式變革的關鍵變量,將繼續深化科技賦能下的“雙輪驅動”戰略,以平台化、生態化發展思路打磨全業務鏈服務體系,打造獨樹一幟的品牌和競爭力。
券商股年內表現不佳,頭部券商股跌落神壇
相比業績的亮眼,券商股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並不被青睞。今年以來,根據申萬證券行業分類顯示,49家證券類公司中,僅有越秀金控和興業證券股票年內呈現1%左右的微漲,其餘股票價格均呈現下跌狀態。
近八成上市券商類公司年內跌幅超過10%,湘財股份、中銀證券、中原證券和中金公司等4家券商股年內跌幅超過30%。
從淨利百億級證券公司來看,其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不佳,有人戲稱,頭部券商股從神壇跌落,從牛市“香餑餑”變成“棄子”。具體來看,“一哥”中信證券跌幅最高,超過18%,海通證券以14%的跌幅緊隨其後,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和廣發證券的跌幅分別微6.4%、4.6%、4.0%。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頭部券商股的年內收盤最高價多在1月份,尤其是1月12日,而年內收盤最低價格均在近兩週出現。
九州證券鄧海清認為,證券公司的經營透明度低,經營過程中的或有風險較大,且不可預測性較強,導致券商股在投資者心中的地位發生變化,不願意給予其高溢價。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