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儲能,中國造 | 知料
文 | 鄭燦城
編輯 | 彭孝秋
俄烏大戰後,越來越多的海外家庭開始配備户用儲能,以應對用電不足的窘境。
但今年大火的這些“大號充電寶”,幾乎全是中國製造。
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貢獻了全球91.9%的便攜式儲能產品生產。佔了一半市場份額的前五大玩家(收入),只有排名第三的Goal Zero為美國玩家,但它的代工也由A股上市公司豪鵬科技(001283.SZ)和博力威(688345.SH)供應。
當然,中國製造不會侷限在便攜式儲能這個小賽道。從剛上市的户外儲能龍頭華寶新能(301327.SZ)動向就可見端倪,其第二增長曲線開始轉向家庭儲能市場。在整個研發投入中,預算最高的在研項目也是家庭儲能研究。
同樣還有正浩科技Ecoflow,其產品DELTA Pro自身就能夠提供3.6度電的容量,還能夠通過加電包等手段,將容量擴展至最大25度電,夠一個家庭數日的用電需求;德蘭明海更是在今年推出了最大可以拓展至70多度電的家庭儲能產品。
華寶新能在研項目情況,資料來源:華寶新能招股書
龐大的市場往往意味着更激烈的競爭。從成本結構上看,CNESA數據顯示,電池佔據了儲能系統67%的成本。和動力電池相比,儲能電池對能量密度的要求更低。因此,動力電池企業早就對家庭儲能市場進行了降維打擊。比如電動車頭部企業特斯拉,在家庭儲能也佔了最多的份額。根據S&P Global數據,特斯拉全球市佔率達18%,在美國市佔率達55%。
特斯拉家庭儲能產品Powerwall,圖源官網
如果站在一個更宏觀的維度,電從發電側“生產”出來,通過密佈的電網輸送給用户。客户又可以進一步分為B端客户和C端客户,上述便攜式儲能和家庭儲能統稱為户用儲能,就是電網的C端客户。在這條鏈路裏,每一個環節都是儲能的應用場景。
36氪做了大量研究和接觸多家企業後,試圖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為什麼需要儲能?儲能能夠帶來哪些價值?
2.今年儲能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會對儲能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3.儲能產業鏈最具投資價值的環節在哪裏?36氪正在關注哪些企業?
儲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設施要了解儲能的發展,得先從能源結構的演變説起。1800年以來,人類能源結構共經歷了三次轉型:第一次是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下,煤炭使用量增加;第二次是內燃機的發明、汽車的滲透,加大了對石油的需求。與此同時,天然氣的熱效率更高,在一些領域諸如供暖的領域逐步代替代了煤炭。
全球能源結構演變,圖源網絡
第三次轉變則在當下,隨着碳排放的不斷增加,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一系列極端反應成為現實棘手問題。因此,各國和地區相繼提出“碳達峯”、“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中國在2020年9月正式提出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也就是碳排放達到最高點,之後逐步開始下降;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排放的碳量和吸收的碳量實現正負抵消。
煤炭作為目前最主流的發電方式,在中國甚至高達70%及以上。為了滿足碳中和要求,中國已經持續在增加新能源發電,其中60%來自風電和太陽能。
在這個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佔比的提升是一個確定性的趨勢。但相比傳統能源,不管是利用風還是太陽光來發電,都存在不穩定性。簡單來説,風是間歇性的,光伏發電只能在白天。這樣的不穩定性會傳導到發電後的併網環節。
為了保障電網的穩定,每天只能發特定的量,不能利用的光和電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儲起來,在電網負載較小時再併入。
根據技術原理不同,儲電的方式可以分為機械儲能和電化學儲能。其中,機械儲能又包括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和超級電容儲能;電化學儲能則是通過儲能電池充放電的形式完成,可根據電池材料進一步細分。有趣的是,抽水儲能是目前主流的儲能形式,佔比在9成以上。
可以簡單理解為,電儲能除了抽水儲能都屬於新型儲能。2022年2月,新型儲能被列入十四五發展規劃。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我國新型儲能將在2025年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2030年實現全面市場化。
和抽水儲能相比,電化學儲能優勢在於更加靈活,建設的初始成本更低,週期更短。更重要的是,其不存在地理限制,應用更加廣泛。比如今年發生在四川的限電,主要原因就是四川乾旱,缺少利用地勢差生產的電,也就是水電。
國際層面最大的變量發生在歐洲。外部環境變化下,歐洲正面臨能源危機。
歐洲有20%的電力來自天然氣,而根據光大期貨的數據,2021年歐盟天然氣有83%依賴進口,這其中俄羅斯就佔了一大半。
這就導致兩方面的結果。第一,歐洲電價迅速上漲,S&P數據顯示,從2020年中到2021年種歐洲電價還算穩定,在50歐元/MWh左右呈現小幅上漲的趨勢,而2022年中,地緣政治的影響下,最高的電價翻了6倍以上;第二,由於管道可能受損,供電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既然電網“靠不住”,不如自己發電。越來越多歐洲消費者在自己屋頂貼上了太陽能板,户用儲能伴隨光伏加速滲透。據民生證券研究所估計,歐洲户用儲能的裝機量將在2022年實現一倍以上的漲幅。更長期來看,到2025年的CAGR超70%。
上游成本的下降也助推了行業起速。以佔據了電化學儲能9成以上的鋰離子電池為例,其能量密度在近5年來提高了近一倍,循環壽命增長一倍以上。即使電池的上游原材料碳酸鋰價格還在上漲,儲能系統的成本下降了大約60%。更重要的是,以動力電池的發展為參考,儲能電池的成本在未來還會進一步下降。
核心技術決定產業鏈話語權儲能產業鏈圖譜,36氪製圖
儲能產業鏈可以細分為五級。第一級是原材料,這裏面電池材料又佔絕大部分。電池材料包含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四個部分,其中正極材料佔比最高,具體來説,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分別為48%和58%
36氪曾報道過裕能新能源,其是國內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21年裕能新能源市佔率約佔四分之一。股東包括兩大萬億市值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為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供應商。
正極材料競爭格局,數據來源:高工鋰電
第二級是儲能設備,這裏面電池佔到成本的三分之二,其餘主要部分為PCS、BMS和EMS。派能科技的主營業務涵蓋電池、BMS和EMS,掌握電芯的研發能力,是國內的户用儲能市場龍頭企業,在全球市佔率僅次於特斯拉排名第二。
寧德時代是國內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雙龍頭,其早在2014年就佈局儲能業務,根據SNE數據,2019年儲能電池市佔率僅5.5%,2020年市佔率就超越比亞迪到14.0%,成為全國第一,全球第三的儲能電池企業。此外,根據2022H1報告,其動力電池業務已經完成成本傳導,儲能電池業務將在Q3完成成本傳導。
產業鏈的後三個環節分別為集成商、安裝商和終端客户。集成商主要考驗品牌的渠道能力和品牌能力;安裝商主要考驗其對終端客户的服務能力。
便攜式儲能產業鏈環節更少,上中游環節和户用儲能類似,省去了安裝環節,直接由集成商銷售給C端客户或中間再經歷一層分銷商。正浩科技是便攜式儲能頭部企業之一,2020年約佔10%的市場份額。從產品力上看,正浩科技的產品在功率和容量上更具優勢,反映了正浩對產品方案設計和開發能力。
(36氪作者周有輝對本文亦有貢獻)
因篇幅有限,本文並未覆蓋所有儲能。為了加深對儲能企業的跟蹤報道,36氪華南已開啓“儲能行業圖譜”的調研和製作,我們將通過深度採訪投資機構、創業公司和下游公司,更進一步對當前儲能行業作出全景式觀察。有興趣參與調研的業內人士歡迎聯繫微信:huanan36kr(阿秋)
參考資料:
1.海通國際: “能源變革”研究系列二:儲能:乘政策之風啓航
2.國融證券:承新能源東風,儲能迎來爆發
3.招銀國際:東風將至,快速上行賽道潛力巨大
4.中信建投證券:儲能迎來發展大潮
5.華西證券:儲能IT:百億市場亟待解鎖
6.民生證券:歐洲户儲:高增速+商業模式優的儲能細分賽道
7.中信建投證券:歐洲户用儲能是增速最快的方向,應把投資儲能的重心集中於此
8.中信證券:優在便捷,市場高增
作者名片
歡迎關注36氪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