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我國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消費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隨着各項促消費政策的密集釋放,消費提檔升級將不斷拓展,消費金融業務發展空間也更加廣闊。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日前從銀保監會獲悉,2020年全國已開業消費金融公司共27家,行業資產總計5255億元,貸款餘額4927億元,平均資本充足率12.12%,不良貸款率2.4%。
不過,消費金融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大變革。回首2020年,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環境產生了巨大變化,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及挑戰。
近一年來,銀保監會推出多項監管制度夯實消費金融業務的監管框架。《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印發,彌補了互聯網貸款監管制度的空白,促進互聯網貸款業務健康平穩發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進一步規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統一監管規制和經營規則。消費金融市場環境逐漸迴歸有序,將對消費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監管部門亦密集出台了多項消費金融相關政策,從頂層設計上加快完善了監管框架。
2020年10月,銀保監會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從降低撥備監管要求、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增加資本補充方式等方面給予消費金融公司一定監管政策支持。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進一步引導消費金融公司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明確市場定位,優化業務模式,不斷提升自主展業能力和核心風控能力。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清晰披露貸款利率和收費標準,不斷壓降綜合利費水平。踐行責任信貸理念,正確發揮促消費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2021年1月13日,銀保監會出台《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完善監管制度體系。上述負責人認為,此舉一方面為強化分類監管提供製度支撐,監管評級結果主要作為監管部門對消費金融公司制定監管規劃、配置監管資源、採取監管措施的重要依據,有利於提升監管工作效能。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監管評級體系,設定各類評級指標,有利於全面評估公司在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和信息科技管理方面的情況和問題,進一步突出監管導向,引導消費金融公司轉變經營理念,強化風險防控,發揮特色功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與此同時,上述負責人介紹,受宏觀經濟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部分借款人收入水平和履約能力下降,消費金融公司貸款業務增速放緩,盈利能力下降,資產質量下滑,信用風險上升,市場融資難度也有所增加。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司法保護利率上限的下調對消費金融公司經營的法律環境也帶來一定影響,一定程度上促使消費金融公司改進利率定價和業務模式,與商業銀行等主體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面臨各種挑戰,對於自主獲客和自主風控能力強、資金成本低、信息科技實力強的消費金融公司,優勢將更加凸顯。
為了讓消費金融行業能持續健康發展,銀保監會也從三方面明確了消費金融公司監管導向。
一是堅持以風險為本的審慎監管。督促消費金融公司科學制定發展規劃,防控增量信用風險,足額計提撥備,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做實資產質量,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強化對合作機構的管理,清晰合理界定雙方權利義務邊界,防範外部風險傳染。
二是引導公司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督促消費金融公司持續改進業務經營模式,明確與商業銀行差異化、專業化的發展定位,探索優勢細分領域,不斷提升自主展業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三是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把握好擴大內需有效性與個人槓桿率合理性兩方面的平衡。一方面,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和風險提示,引導其從實際需求出發,樹立量入為出的理性消費觀,正確評估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杜絕不計後果盲目借貸、盲目消費行為,遠離過度借貸消費營銷陷阱。另一方面,督促消費金融公司踐行責任信貸理念,審慎確定風險偏好,摒棄“高收益覆蓋高風險”的經營理念,完善風險定價機制,持續壓降綜合經營成本,清晰披露貸款利率和收費標準,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優化客户投訴管理制度,杜絕暴力催收行為,有效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