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松果財經
作者 | 寧缺
編輯 | 何緣
繼怪獸充電上市、小電科技赴港IPO之後,共享充電寶行業又出了一件新鮮事。
近日,搜電發佈公告稱,街電與搜電已經完成合並,兩大共享充電寶品牌所屬母公司正式定名“竹芒科技”,繼續深耕共享充電寶市場。
根據公告,竹芒科技董事會由原搜電、街電的管理團隊與投資機構共同組成。新的公司定位於“創新型消費場景智能基礎設施的製造商和運營商”,旨在打造一個以物聯網科技驅動的“新經濟”平台。
那麼,街電與搜電此時合併到底有何深意,在共享充電寶巨頭紛紛謀求上市的情況下,共享充電寶企業又將面臨什麼呢?未來的競爭關鍵點又在哪呢?
街電和搜電合併“重壓”之下謀求上市更高估值
據公開資料顯示,街電與搜電均成立於2015年,這一年也是“共享充電寶元年”。
搜電憑藉業內領先的“全產業鏈”佈局和超2萬人的“合夥人生態”,躋身共享充電寶代理模式第一梯隊;而街電品牌作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開創者之一,直營點位資源和精細化運營能力突出,品牌形象與用户體驗始終是行業標杆。
公告顯示,目前,兩大品牌合計用户規模已突破3.6億,日訂單峯值達300萬單每天。
反觀同行巨頭,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電科技擁有71萬個點位,註冊用户數為2.37億,日峯值訂單數為210萬次,累計訂單數為11億次。怪獸充電則構建了包含超過66.4萬點位的共享充電網絡,累計註冊用户超過2.19億。
也就是説,街電、搜電合併後,從用户數、訂單等多個維度的數據已穩坐行業龍頭之位,並遠超其他玩家,是名副其實的行業第一。而且雙方直營+代理的互補模式,將引領共享充電寶行業“直代模式”的探索與創新。
但其實街電、搜電之所以合併,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面對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街電、搜電不得不“報團取暖”。
最近共享充電寶巨頭輪番上市——4月1日,“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隨後不久,小電也被傳出在港遞交招股書,衝刺港股IPO,騰訊為其第一大股東。共享充電寶行業似乎進入了焦灼的上市競速階段,作為體量遠不及對手的街電和搜電,更需要聯合起來劃分更多市場規模以及減少內耗、提高估值謀上市。
此前,艾媒諮詢創始人兼CEO張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今年的共享充電寶市場是加劇整合、洗牌,以及資本套現的一年。一些共享充電寶公司選擇合併,是因為自身體量不夠大,合併進而打包上市,可以説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無論是通過上市獲取更多融資和聲量的怪獸充電,還是寄希望於合併獲取更強競爭力的“竹芒科技”,都是急於在依舊激烈的戰場廝殺到來之前儲備更充足的彈藥。
上市背後的焦慮:
小電去年虧損1億元、怪獸上市股價低迷
去年突然爆發的疫情重創了共享充電寶行業。各大商圈、社區、餐飲、酒店、旅遊、影院等人流量大的行業場所都受到嚴格管制,共享充電寶訂單量鋭減、營收斷崖式下跌。共享充電寶行業加速洗牌,進入了漲價、上市、合併的過程。
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企業競爭是典型的“互聯網”競爭,先圈地跑馬,再提高價格。這也意味着,誰能獲得更多的融資,誰在這個賽道就能佔得更多優勢。
而隨着互聯網的馬太效應呈現愈發明顯的趨勢,共享充電寶公司都想不斷做大自己,以獲得更多的流量、資金和資源。雖然共享充電寶企業紛紛謀求上市,但事實上,上市的光環不足以掩飾整個行業的低迷。
4月1日,“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然而股價開盤後不久甚至一度跌破發行價,最低跌超3%,此後股價一直低迷。
另一家充電寶公司“小電科技”還仍在虧損當中。根據小電科技招股書顯示,其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營收分別為4.23億元、16.36億元、19.11億元,過去3年淨利潤分別為-0.45億元、1.94億元和-1.07億元。
業績難看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這個行業盈利模式單一,基本上各家的主要營收還是來源於共享充電寶租賃。而備受共享充電寶品牌企業期望的第二增長曲線“廣告業務”卻一直沒有起色。以怪獸充電為例,其招股書顯示,2020年產品租賃收入佔據總營收的96.5%,但廣告營收佔比僅不足1%,幾可忽略。
但是,相比之下,共享充電寶的場地租金成本卻居高不下。以怪獸充電為例,在一二線大城市採取直營模式,三線及以下小城市地區則是代理模式。
直營模式需要一次性支付佣金和入場費,代理模式需要按月支付佣金。但這兩項的費率都在逐漸上漲。招股書顯示,怪獸充電的佣金費率從2019年的42.7%上漲至2020年的44.1%;入場費則從5.5%上升至14%,入場費漲幅高達260%。
這也間接促成了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自2019年下半年起,共享充電寶行業曾掀起多番“漲價潮”,租金從起初的1元/小時,漲到2元/小時。目前,共享充電寶已普遍漲到3元/每小時,漲幅達50%。
那麼,共享充電寶巨龍頭輪番上市之後,共享充電寶將面臨着什麼呢?
共享充電寶品牌上市後將面臨什麼?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共享充電寶服務的市場規模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迅速擴大,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51.1%,預計在2028年將達到人民幣1,061億元的總市場規模,且2020年後將以36.9%的年複合增長率進一步增長。
市場雖然廣闊,但盈利模式單一、入場費與佣金成本日益高企、用户增長見頂、產品同質化嚴重、用户粘性差、體驗不理想等等,都在制約共享充電寶企業的未來。
拋開自身問題不談,如今的共享充電寶行業也暗流洶湧,競爭激烈。除了“三電一獸”外,雲充吧、搜電、倍電、速綠等更後浪競爭對手不斷湧現,帶給了商户們更多溢價機會。
而在美團與餓了麼兩家巨頭的攪局之後,充電寶行業的未來看起來更加不可預測。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在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的同時,網售充電寶卻越來越便宜。打開手機淘寶,筆者發現,大多數充電寶的價格在20元左右,且銷量過萬。
人難免有疏忽遺漏,這也是共享充電寶前期迅速發展的原因。但那時候共享充電寶使用價格很低,只要0.5~1元/小時,然而現在的充電寶“今非昔比”,動輒每小時2~3元、人流量較大場所每小時4~5元甚至高達10元。
共享充電寶過高的價格迫使更多用户選擇自帶充電寶,不再使用共享充電寶。反映在數據上,就是用户增長放緩。根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共享充電寶的總用户規模從2017年的0.8億人增長到2020年的2.9億人,但增長速度卻不斷放緩,年增長率從104.9%降到56.3%,再降到15.6%。
那麼,在共享充電寶紛紛謀求上市之後,將會面臨什麼問題呢?未來競爭的關鍵點又在哪裏呢?
共享充電寶本質就是一個低天花板、低壁壘的小賽道生意。沒有多大的漲價空間,也沒有太大想象空間。
所以,很多共享充電寶公司都將眼光放在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上。例如“竹芒科技”就將定位指向更加寬泛的“創新型消費場景”。除共享充電寶業務之外,竹芒科技已推出口罩機、體温監測儀等智能終端,發力智能硬件賽道。
而怪獸充電早就在招股書中將自己定位為“科技消費公司”,並跨界白酒業務;小電科技其定位基礎是“科技+營銷服務”,希望通過自己的流量平台,把在內部跑通的數據分析能力進行賦能。
對於共享充電寶來説,雖然行業遠未到天花板,但前景實在是不明朗。快充技術的發展、電池續航技術的迭代提升、充電寶日益下滑的價格都給這個行業增加了無形的壓力。無論是上市求融資以破局,還是選擇強強聯手抱團取暖,都難以掩飾行業的種種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