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望靖東之後,董明珠又失“一員大將”。
2月21日晚間,格力電器公告,公司董事會於2月19日收到公司董事、執行總裁黃輝的書面辭職報告,黃輝申請辭去上述職務,且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或受該消息影響,2月22日盤中,格力電器一度下跌5%,截至記者發稿前,跌幅收窄至4%以內。
“左膀右臂”相繼離職黃輝是格力電器的老員工,主要負責技術相關工作。根據公開信息,黃輝1992年加入格力電器,歷任業務主管、部長、總裁助理等職務,2012年5月起任格力電器董事,2017年8月起擔任格力電器執行總裁,這是格力電器首次設置執行總裁一職,也正因此,彼時有觀點認為,黃輝有可能是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的接班人選之一。
公告稱,截至目前,黃輝仍持有格力電器股票73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12%,以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61.03元/股來計算,其所持股份市值達4.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近半年來,格力電器又一名重要高管離職。2020年8月17日,格力電器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望靖東提出離職,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此前,望靖東在格力電器工作近18年,被外界認為是董明珠的得力干將。
望靖東離職後,董事會秘書一職由董事會指定董事張偉代行。3個月後,張偉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已滿三個月,不再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自2020年11月17日起由董明珠代行,直到12月26日,格力電器董事會聘任鄧曉博為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
在格力電器管理層中,除了董明珠之外,被外界所熟知的高管並不多,望靖東和黃輝分別負責財務和研發,被稱為是董明珠的“左膀右臂”。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黃輝名義上是執行總裁,但實際權力牢牢掌控在董明珠手裏,其離職對公司的經營不會產生直接影響,但會產生間接影響,兩位核心骨幹的相繼離職會讓公眾和投資者產生疑慮,長期看或許會擴大外界對格力未來發展的擔憂。
變革迫在眉睫去年9月,針對望靖東離職一事,董明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該走的就走了,該留的就留了,沒有什麼過多的原因,走就是走了。”對於望靖東是接班人選這一説法,董明珠則直言,“原來也不是他接班”。
近幾年,對於董明珠“接班人”是誰,雖然市場多有猜測,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而在當下,擺在格力電器面前最重要的難題,或許並不是董明珠接班人是誰。
2019年底,格力電器混改完成,高瓴資本從原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手中接手了格力電器15%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格力電器也由此進入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的時代。
而在混改完成後的一年多內,格力電器並沒有給投資者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2020年對格力電器來説是個多事之秋,除了年初的疫情給家電行業帶來的衝擊,自身渠道改革遇困、業績滑坡、高管變動也讓格力電器備受質疑。2020年第三季度,格力電器實現營收568.66億元,同比下降2.52%;歸母淨利潤為73.37億元,同比下降12.32%。相比之下,白電三巨頭中,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第三季度營收利潤均已轉為正增長,而格力電器依舊呈現下滑態勢。
劉步塵分析稱,目前格力電器存在三大系統性風險,一是產業結構的風險,格力電器過度依賴空調產業,且其他產業均未培育起來;二是治理結構的風險,格力電器的很多重大決策明顯地帶有董明珠個人色彩;三是公眾信任風險。近年來,公眾和投資者對格力電器的發展戰略、領導人的工作作風多有質疑,這也會進一步影響資本市場對格力電器的信心。
在業內人士看來,望靖東和黃輝的離職或許是格力電器在高管方面即將迎來變革的一個信號,在格力電器管理層中,董明珠已經年近70,此次離職的黃輝出生於1963年,現任副總裁莊培和譚建明也均是“60後”。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向記者表示,在混改之前,格力電器的公司屬性為地方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要求的是穩定,會考慮到人員動盪的成本,但現在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是高瓴資本,投資是要賺錢的,如果沒有交出良好的業績,那是勢必要動刀、要變革、換思路了。
記者:蔡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