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A股全線收漲,各路資金瘋狂加倉,北上資金半年內累計淨買人1182億元。
7月開門紅之後,今日A股持續大漲,滬指逼近3100點,滬股通、深股通合計淨流入超過170億元。
安信證券陳果團隊預測,今年下半年外資仍將持續大量流入A股,但要警惕美股表現(即全球風險偏好情況)可能為外資流入A股的節奏帶來不確定性。
如果美股創出新高或持續維持高位、美元走弱,那麼今年北上資金流入A股有望達到3500-4000億。配置方向上偏好醫藥、計算機、電子、食品飲料、電新龍頭。
1. 外資持續穩定加大對A股配置,今年流入或將超出去年
外資在A股話語權持續上升
2017年以來,隨着外資持續流入A股,外資在A股的話語權不斷提升,A股中外資持股佔比已經從2017年初的1.26%快速攀升至今年1月時的3.27%,佔流通股比更是達到4.38%。外資對A股的影響力已經直追公募。因此,外資作為A股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之一,理解其配置節奏和思路對我們進行A股投資也越來越重要。
今年外資流入A股節奏特徵
今年以來,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和海外市場擾動,外資雖然曾出現了短時間的大幅流出,但總體仍保持着持續穩定流入。
安信證券把今年北上資金流入A股分成三階段:I期(1月2日-1月20日)、II期(1月21日-3月23日)、III期(3月24日-6月12日/至今),可以看到今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以北上資金為代表的外資在I期和III期持續穩定加大對A股的配置。
北上資金在II期中3個特定時點大規模流出A股,分別是:1下旬(春節前避險)、2月下旬(國內疫情影響)、3月上中旬。
未來北上資金流入規模預測
遭受疫情黑天鵝後,今年會有多少外資流入A股?安信認為,在不出現金融危機、中美關係平穩和中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不變的前提下,外資將持續平穩的流入A股。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5月,除今年2、3月外資大規模流出外,北上資金保持了平均每月419億元的流入規模,如果今年6-12月仍基本按照該規模流入,則今年北上資金流入規模將達到3588億元。
2. 站在全球配置的視角理解外資
外資持續流入A股的原因何在?未來外資流入趨勢如何?安信認為要更好的理解外資的流入行為,需要站在全球配置的視角理解外資。
安信再次提到了外資配置的“全球市場→新興市場→中國A股”三級模型。在外資的全球配置中,通常會將一定比例的資產投資到新興市場當中,而其配置到新興市場中的資產,又會按一定的比例配置到中國A股。目前新興市場中配置A股的比例還相當低,MSCI的權重也僅是從約3%上調至約4%。
因此,影響外資增配A股的因素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增加新興市場資產佔外資全球配置的比例,這通常與美股表現和全球風險偏好有關,當全球風險偏好提升時,資金傾向流入新興市場,而當全球避險需求增加時,資金傾向回到發達經濟體。
第二類則是增加中國A股佔新興市場資產配置的比例,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國際指數對A股資產的納入進度、匯率走勢以及金融開放進程等都會對這一比例產生影響。
按照這一框架進行分析,安信證券認為近期外資持續流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 外資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和資產配置價值
首先,安信認為北上資金持續流入A股的根本原因是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信心。疫情發生後中國採取果斷措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4-5月的經濟表現良好,引領全球復甦。IMF和世界銀行均預測中國將成為2020年GDP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明年經濟增長更有望大幅反彈至8.2%(IMF預測)。
另一方面,中國資產和全球資產的相關性進一步降低,更有利於外資優化其投資者,中國資產配置價值進一步上升。
2)MSCI、富時羅素等重要指數提升A股權重
被動型資金對A股的增配往往在國際指數提升權重之時完成,而主動型資金是否配置A股、配置多少、何時配置則更加靈活。
一般而言,會有部分較為看好中國的主動型資金在權重提升之前率先增配A股,然而隨着A股在國際指數中權重的快速提升,許多主動型資金對A股的配置往往達不到指數權重的要求(即實際上低配A股),將會在之後合適的時機增配A股,這就造成了“延遲增配”。
這些合適的時機包括隨着外資對A股的投資標的、交易規則更加了解而對中國資產觀點更加積極,中國的金融環境更加開放等。安信認為, MSCI納入因子提升至100%之後的幾年,往往是外資大量流入的時期,這就是“延遲增配”的典型表現。在MSCI、富時羅素等重要指數提升A股權重之後,外資仍會持續流入。
3) 美股持續新高將帶動全球風險偏好上升
今年3月海外疫情爆發,石油暴跌、美元流動性危機等因素導致了全球風險偏好大幅下降,美股暴跌,這直接導致大量資金從包括A股在內的新興市場股市撤出。隨着美元流動性危機的解除,納斯達克指數創出新高,美元走弱和全球風險偏好上行,有望帶來大量資金持續流入新興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下半年可能出現的弱美元環境或將導致外資流入規模超出預期。
首先,從歷史上看美元指數的強弱往往與美國財政盈餘佔GDP的比重關聯較大。在當前美國為應對疫情和經濟下滑採取了力度驚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情況下,美元的長期趨勢應該趨弱。
今年3月的美元流動性危機也導致美元指數處於不正常的高位,同樣有下跌需求。其次,美元走弱通常伴隨着大量國際資本從美國外流,特別是從發達市場流向新興市場。2002年-2007年“金磚四國”崛起,新興市場受到矚目,正是在美元大幅貶值這一背景之下發生的。
4)中美第一階段協議執行良好,看好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
中美經貿等關係的不確定性以及人民幣匯率對外資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目前,特朗普的全國民調持續落後於拜登,在此時破壞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放大中美衝突對其選情不利。
6月18日美國國務卿稱中方承諾完全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市場對中美關係修復的信心進一步上升。同時,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陸家嘴論壇表示將推進科創板納入滬港通,他強調: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沒有因疫情而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
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目前6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已順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外資總體保持了淨流入。
綜合以上分析,中國經濟引領全球復甦、配置價值上升和未來弱美元預期是A股吸引外資流入的兩大主要原因。安信據此預計今年下半年外資仍將持續大量流入A股,美股表現(即全球風險偏好情況)則可能為外資流入A股的節奏帶來不確定性。如果美股創出新高或持續維持高位、美元走弱,那麼今年北上資金流入A股有望達到3500- 4000億(規模或將超去年)。配置方向上偏好醫藥、計算機、電子、食品飲料、電新龍頭。
3. 近期外資行業配置的新變化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個月北上資金的配置偏好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按照中信行業分類,近期外資流入的行業主要是醫藥、電子、食品飲料、電新、計算機等。其中醫藥、電子、食品飲料近期出現了明顯的增配,而建築、煤炭近期則遭遇了外資淨流出。
剔除股價漲跌的因素後,對年初至今各行業北上資金流入情況進行估算後發現,今年以來外資流入最多的行業分別是醫藥(570億)、計算機(162億)、電子(136億)、電新(135億)、食品飲料(111億);外資流出最多的行業分別是銀行(-38億)、非銀(-36億)、建材(-33億)、煤炭(-13億)。
3月24日以來外資流入最多的行業分別是醫藥(425億)、電子(229億)、食品飲料(178億);建築則遭遇了明顯的外資流出,淨流出20億元。(注:為了剔除股價漲跌因素,在計算中使用了每隻股票每個交易日外資持股數量和均價進行估算,由於外資交易價格與當日均價間有所區別,因此這種計算存在誤差,該誤差在第III期(3月24日-6月12日)表現的尤為明顯,但數據估算的誤差不影響對外資配置趨勢和特點的分析。)
通過對北上資金A股持股的分析,可以發現今年以來,外資加大了對醫藥、食品飲料、計算機、電子、電新的配置比例,市值佔比變化分別增長了3.9%、1.4%、1.2%、0.8%和0.8%。其中食品飲料配置比例為19.0%(接近20%的極限水平),未來隨着外資流入還會繼續配置食品飲料板塊,但比例上已經沒有上升空間。
而醫藥板塊當前市值佔比為13.6%,作為外資今年最青睞的板塊,未來仍有較大上升空間。計算機、電子正成為外資新寵,獲得越來越多關注,而外資近期對消費者服務、家電板塊的熱情明顯降温。
4. 哪些個股最受外資關注?
被外資買到限額的A股已達5家
目前,被外資買到限額的A股已經越來越多,進入6月下旬,已經有5家A股公司被外資同時被交易所發佈預警。這五家公司分別是:索菲亞、美的集團、啓明星辰、泰格醫藥、廣聯達。
根據相關規定,所有境外投資者對單一上市公司的A股持股比例總和,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30%。但在實際操作中,外資持股比例達26%視為警戒點,28%則暫停外資購買。因此上述五家公司的外資持股都在26-28%的區間內小幅波動。對於這類被外資買到購買上限的公司,未來缺乏被外資增持的空間。
今年外資流入最多的個股中,醫藥、電子、計算機公司居多
安信統計了年初至6月12日北上資金流入規模最大的30家A股公司行業分佈,發現醫藥、電子、計算機最多(9家、3家、3家),電新、家電、食品飲料次之(均為2家)。其中,今年外資流入最多的公司為藥明康德、寧德時代和恆瑞醫藥(主要在II期和III期流入),流出最多的是中國平安、海螺水泥和海爾智家(主要在第II期流出)。
從以上外資青睞的個股在各階段北上資金流入流出情況的統計中可以發現:
各個階段外資的主要流入方向會發生變化,今年2月以來外資主要流入醫藥、新能源汽車兩大方向,食品飲料、電子和計算機也有增配;
外資在各階段的資金配置(流入和流出)主要發生在少數公司上,集中度非常高;
當外資處於整體流入的階段時,個股被外資減持的規模往往較少,主要發生在個股或行業遭遇利空或出現潛在負面因素時;
當外資處於整體流出的階段時,外資重倉持有的公司資金流出的規模最大,成為外資減持主要目標。